上巳节:一个融春浴求爱、曲水流觞的古代大节,现在又有谁过呢?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从春秋时期就开始流行了,在古代它又叫做上巳节,是一个非常传统且重大的节日,然而,除了一些少数民族外,这个节日已经没人过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节日。

上巳节的节日内涵非常丰富,从起源上来讲,它是古人的一种祭祀活动,古代的祭祀是一件很严肃重大的事情,在祭祀之前,须进行斋戒,最好的方式就是兰汤沐浴。后来这种做法就演变成了到水边祓禊,即驱除邪气,清理身上的污秽。

上巳节:一个融春浴求爱、曲水流觞的古代大节,现在又有谁过呢?

上巳节的活动内容也十分文雅,踏青、春浴、曲水流觞等,想象一下,每年的三月初三一到,成群的古人相伴着来到水边,一路说说笑笑,有昂首踏步的诗人,有巧笑倩兮的女孩子们,“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大家一起到岸边洗净身上灾晦之气,在岸上摆些酒菜,以祈求身体安康、富贵好运。这样的场景该是多么有趣,其重大性也可想而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当年王羲之就是在上巳节的时候,带着一帮文人好友,足足有四十一个人,踏春到兰亭修禊。他们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自然山水之间,喷发无数灵感。在你来我往的诗酒唱酬中,王羲之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也是在王羲之之后,曲水流觞这一儒雅的风俗,成了文人间诗酒唱酬的风雅活动,从此历经千年,一直盛传不衰。

上巳节:一个融春浴求爱、曲水流觞的古代大节,现在又有谁过呢?

上巳节又不仅仅这些含义,它还包含了女儿节、情人节,我们现在不过女儿节,情人节也是西方传过来的,可以说,上巳节丰富的各种活动,除了祭祀与清明节合并在一起,还在沿用之外,其它的基本是一个都没留下。

三月桃花开,所以女儿节又叫桃花节,这一天就是女孩子的成人礼了,即所谓的笄礼,杜甫曾写到当天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现在还保留高度相似的习俗的,大概只有日本了,这个受中国古代文化深刻影响的邻邦,其女儿节也在三月初三。

上巳节:一个融春浴求爱、曲水流觞的古代大节,现在又有谁过呢?

西方的情人节约是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出现的,说起来他们的情人节并不完全具备浪漫的气息,其原身是圣瓦伦节,是纪念一位被处死的罗马教徒。

中国的情人节,要算起来,却是比西方早了千年,从先秦开始,三月三又添上了男女相会的节日活动,《诗经》中有大量歌颂爱情的诗歌,其中就有写到上巳节男女相会的场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别总觉得古人呆板又保守,这大胆起来,分分钟脱离单身。

上巳节:一个融春浴求爱、曲水流觞的古代大节,现在又有谁过呢?

“三月重三日,千春续万春。”唐代的时候,上巳节还是非常隆重的节日,不止民间,皇宫里也要过,白居易曾写诗“今日伏奉圣恩赐臣等于曲江宴乐,并赐茶果者,伏以暮春良月,上巳嘉辰,获侍宴于内庭,又赐欢于曲水。”

这一天,皇帝也召集了诗人文士出席曲江宴,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举国上下,一同欢庆的日子。

而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却在流行理学、礼教严格的宋之后,逐渐式微了,而至现在,哪里还寻得见上巳节的影子,“花低羞艳枝,莺散让清歌”的浪漫情爱没了,“春水桃花满楔潭”的春光盛景也已荡然无存,更别提什么曲水流觞的儒雅风俗了。

上巳节:一个融春浴求爱、曲水流觞的古代大节,现在又有谁过呢?

虽然三月三的习俗没有了,但我们可以从文献古籍中见到曾经的盛况,只要不忘古俗,不忘这些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底蕴,和美好情怀,在三月三到来的时候,能知道、想起曾经还有这么一个节日,也就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