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电影《克莱默夫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赛思朝爸爸愤怒地喊道,“我恨你!”爸爸抱起赛思,把他扛回了房间,扔到床上,还他一声大吼:“我也恨你,你个小臭狗屎!”

赛思因为爸爸忙于工作顾不上理他,而倍感冷落;而爸爸又必须赶在限期之前完成任务,可赛斯偏偏把一杯饮料洒在他正在做的文件上,这让爸爸怒火冲天,他用充满着责难,羞辱和痛苦的言语来斥责赛思。因此,他对爸爸说“我恨你!”赛斯的行为成功地激怒了爸爸,而爸爸也以暴怒来回应。

这个场景几乎是大部分家庭的常态,孩子经常会激怒父母,甚至是故意的。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他会冲你放狠话;

只要你不在身边,就大哭大闹;

家里来了客人,他会时不时跑过来打断你跟客人的聊天;

或者是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任你怎么说都无动于衷,甚至是考试不及格都无所谓……

对于孩子这些行为,父母们经常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却又被孩子们惹得暴跳如雷。

其实,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做出这些激怒的行为,纯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促使他们不惜以激怒的方式去寻求父母的注意力。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01

孩子激怒父母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过一个“目的论”的理论。

所谓目的论,指的是当一个人在从”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自卑感,到“努力去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的。因此,孩子各式各样,家长看起来很糟糕的行为,都是他用来满足自己”主观”上的一些需求或是目标的方式。

由此,阿德勒提到了四种常见的儿童错误行为目的,分别是:寻求关注、争夺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当孩子做出激怒父母的行为时,一定要分析他背后的动机,然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否则,他激怒你,你怒了,就会进入互怼模式,最后孩子被痛骂或痛打一顿。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02

孩子“错误行为目的”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1、低龄儿童被关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转而寻求父母的负面关注。

大多数人,都想与他人建立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通过「注意力」来实现的。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被看到、被认可、被爱。而亲子关系是典型的亲密关系,在这段关系中,孩子更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如果他们没有办法得到正面的关注,就会转而追求获得负面关注,低龄儿童就会用哭闹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过激依恋方式,即个体不放弃其寻求亲密的企图,反而更加猛烈地强化接近这一企图,直到获得依恋对象关心为止。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著名的静面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马萨诸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曾在网络视频上完成了一个让人难忘的“静面实验”(面无表情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一位年轻妈妈开心地跟宝宝一起玩游戏,突然,妈妈转过了身背对宝宝,当妈妈再次转过身来面对宝宝的时候,脸上面无表情。

宝宝一开始满脸茫然,然后宝宝开始手舞足蹈,伸手蹬腿,企图吸引妈妈的注意并引起妈妈的回应。当宝宝尝试很久妈妈依然面无表情时,终于意识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是徒劳的。于是宝宝便耷拉下脑袋开始嚎啕大哭。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当孩子被父母忽略,他内心的恐惧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不具备更好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时,或者无法判断、无力选择更好的方式时,哭闹不讲道理,撒泼打滚,激怒父母或许是他最好的方法了。寻求父母的关注,不仅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更是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2、高龄儿童通过激怒父母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争夺权力。

我弟弟很“固执”,小时候经常搞破坏,扔砖头砸人家玻璃,拔别人种的花,推翻别人的自行车,打哭邻居家的小孩等等,每天把爸妈气到跳脚,每天挨揍,可是被揍完眼泪还没干,又出去干坏事了。爸爸经常会恨铁不成钢地说:“这孩子,再三警告他不要这样,简直就是在找打。”

每次挨打时,他一动不动,死命待在原地。

他真的是在找打吗?

其实这只是他用来控制父母的手段而已。

如果父母经常用“打”来惩罚孩子,要么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要么在心里渐渐产生敌意,与父母对抗。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很多孩子在父母暴怒时,选择死不认错,并且怒视父母,觉得自己是在还击,这样,让孩子心里有种“我也可以控制父母的感觉”,至少是“我可以让你生气,你也不好过”的感觉。

孩子无法得到父母的关注,又长期在一个批评、压制的环境下长大,他将学会“权力斗争”,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主观上的“地位”——我可以使你生气。

虽然这种方式比较蹩脚,但可以让孩子有一种掌控感。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3、孩子无法通过正常方式进行沟通,表达自我的方式——报复。

这种现象一般存在经常对孩子进行打压教育的家庭,父母遇到问题,就责怪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有时候逞口舌之快,讽刺挖苦孩子。

这就是孩子采取各种激怒和挑衅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因为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很多负能量,所以他们企图通过这种途径把负能量还给父母。叛逆的孩子大多有报复心理,他们认为,你不高兴,我就高兴了。

这个逻辑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你做的不好——我惩罚你——你难过——我舒服。

报复用身体、行为、语言、表情、语音语调等各种途径表达,报复成为孩子的武器。所以,有些孩子看起来像一只刺猬。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4、追求廉价的优越性——自暴自弃。

低龄儿童会选择把所有事情都搞砸,与其他小朋友关系也很糟糕,甚至表现出不屑得到任何关心;大一点的孩子会表现为逃学、抽烟、早恋等现象,阿德勒称这一现象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其实也就是想成为特别的存在。

什么是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人类都具有“优越性追求”这种普遍性的欲求,大多数孩子最初阶段都是“希望特别优秀”,或者说被要求特别优秀,具体来说就是听从父母教导,竭尽全力学习、运动、掌握技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父母认可和表扬。

但是当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就会转为“希望特别差劲”,不管是希望优秀还是希望差劲最终目的是想引起他人关注,成为特别的存在。也就是说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可以在不付出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会的他人的关注,这就是“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例如故意破坏玩具、打碎碗筷、打哭弟弟妹妹或其他小朋友、逃学、抽烟等都属于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这些行为,看似是自暴自弃,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自己可以不用去面对挑战和困难,更不用面对那个什么都做不到的自己。

这个时候需要反思,给孩子的关注不够,陪伴的太少,或者没有向孩子准确的传达爱意,或者你给孩子强加了太多东西。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03

巧用“4R理论”,化解孩子的“错误行为目的”

美国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认为:我们如何对待错误,比犯错误本身更重要。

同一种行为,有可能是不同的目的。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时,如果我们都能问问自己:“孩子这些错误行为背后,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就能读懂孩子的密码了。

要知道,孩子也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的东西,但当我们能看到他们错误行为背后的想法和目的,而不只是针对他们的错误行为做出批评或反应,孩子就觉得自己被深深地理解了。

所以,在跟孩子的相处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觉,纠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认真读懂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 R -- Recognize ——反思自己,承认问题所在。

帕蒂·惠芙乐的《倾听孩子》中说,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

我们之所以选择错的方式对待孩子,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所以需要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比如,是不是对孩子不理智地发了脾气?有没有因为生气不理孩子?有没有想过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有没有忽略孩子的感受?有没有给孩子树立过高的期望和标准?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找到问题之后,真诚地跟孩子沟通,向孩子承认你也犯了错误,例如:“妈妈犯了一个错误,没有理解到你真正的目的就发火了,对不起。”当你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并且看见孩子的需求,孩子会放下所有的戒备和对抗行为。

  • R -- Reconnect——联结,重新和孩子建立感情。

所有孩子都渴望联结,而不是纠正。

我们与孩子的联结的严重断裂可能就发生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例如在《妈妈是超人3》中,嗯哼家里来了两位小客人,霍思燕忙着照顾他们,无意中忽视了儿子嗯哼的感受,嗯哼开始发脾气,说各种狠话:

我不想跟你一起做火箭了;

不想给你买一百个化妆品了;

我不想和你说话了;

晚上不跟你睡了……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霍思燕冷静地给嗯哼讲很多道理,“妈妈只是在招待客人,别人来到我们家就应该热情对待……”唯独没有意识到对嗯哼的冷落。

霍思燕以为这样是在跟孩子做感情联结,事实上,我们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了孩子,是在根据自己的标准引导孩子。

所以,在进行下一步之前,先重新建立连接。首先需要我们放空思想,进入一种全然静默地状态,这样才能和孩子的情绪协调一致,接纳他们的感受,否则孩子还处在错误行为带来的负面情绪里,直接进行后面的R,会让对方觉得突兀。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 R -- Reconcile ——和解、道歉简洁而真诚的道歉。

真诚的态度,不用过分道歉,简洁的语言,甚至不需要语言,而是一个手势、一个拥抱、一个歉意的微笑等,找到属于你和孩子的方式就好。

  • R -- Resolve ——解决问题。

前三步做起来,其实可能只需要几秒钟而已。重点在于我们如何行动,而不是犯了错总是道歉而不落实在行为上。

真正需要解决问题,分为三步:

第一步:看见孩子的感受,多给予孩子想要的关注。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他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会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孩和妈妈大吵了一架,愤然摔门而去,很晚才回家。一回家,发现家里在炖肉烧菜,爸爸妈妈都非常开心,一边拿菜肴招待邻居,一边说:“我家儿子不得了呀,长大啦,到青春期了!今天刚和妈妈大吵一架呢!真是了不起呢!”

男孩一听,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从此他的青春期再也没有和父母发生过激烈的争执和冲突。

当孩子成长了,他希望被看见,希望被认可,希望被爱。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并试着分辨出孩子孩子的行为目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孩子的需求就能被看见,我们积极回应孩子寻求关注的努力,孩子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第二步:教会孩子从正面表达自己的需求。

就像《正面管教》里说的,有时候,孩子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

对于这个现象,教育家德雷克斯是这样解读的,孩子的就差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从正面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以激怒父母的方式去获得,我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跟孩子共同探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让孩子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说出原因。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仅仅是规则的遵守者,这样以来,孩子遇到事情就学会正面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用以激怒父母的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第三步:根据孩子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区别对待。

对于寻求关注的孩子,给予正向的关注,力求让孩子明白,即使自己不用这种方式,爸妈还是会关注自己,爱自己;

对于喜欢权力斗争的孩子,可以如实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刚才那样实在太吵了,我感觉很不舒服,也很生气,但我不想对你发脾气,这样对大家都不好。”给孩子做好示范,不被任何情绪控制,不压制他们;

对于报复的孩子,这些负能量是从父母身上吸取的,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不打击、辱骂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慢慢地打开孩子的心结;

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我们要去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适当的帮助,让孩子重拾信心。


惹怒我也是为了引起我注意?“4R理论”,帮孩子化解错误行为目的


结语:

很多时候,孩子努力地向我们求爱,而我们却认为孩子是在撒泼打滚不讲道理。我们费尽心力教孩子道理,而孩子却拼尽全力在求爱。

我们的目光和关注,就如同光一样,照射在孩子的身体,让他感受到温暖和被爱,在孩子心里,父母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