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七星崗被大家所熟知的,主要是通遠門,而其實就在它附近,還有兩個景點,不僅值得一去,還非常有故事。

抗建堂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抗建堂,始建於1940年,被譽為"中國話劇的聖殿"。

在抗戰時期,重慶成為了全國的中心,因此,各種金融、文化、教育,甚至軍事相關都搬遷至此。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郭沫若先生,為了解決當時演出劇場奇缺的困難,修建了抗建堂,而抗建堂的名字也取自"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之意。

這裡曾經上演過很多著名的話劇,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曹禺的《北京人》等。

在2017年,進行了為期一年的修繕之後,正式對外開放,並將持續有話劇演出。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從觀音巖車站下車後,沿右邊的小路前行並拾階而上,一路上都是過往的居民,而抗建堂會突然出現在你前行的視野中。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它位於一處高地,在小區路道旁的延伸處。在抗建堂,你可看下面的車水馬龍,旁邊的高樓大廈,如果不是刻意找來,真不知道在這繁華的地方竟然藏著一處如此有文化氣息的景點。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金剛塔

逛完抗建堂,一抬頭便能看見金剛塔。金剛塔,全名菩提金剛塔,由重慶第一任市長潘文華組織修建。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當年為擴建新市區,市長決定在通遠門外開闢一條新馬路,但那時的通遠門外,是一片亂葬崗,修路就得先遷墳。

而菩提金剛塔就是為遷墳所建,當時邀請了西藏活佛全程參與並指導修建,也是國內唯一由西藏活佛親自主持修建的佛塔。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金剛塔被周邊的小區包圍,處在一個坡地上,同時也被綠樹環繞,靜謐而巍峨。

想要靠近金剛塔,需再爬一坡鋼架梯子,才能看見其真身,此設計也讓人反而更加虔誠。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雖說如今已不能進到裡面去觀看,但依然能在圍欄外,感受那份神秘。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這兩個景點,地處繁華的渝中區,歷史悠久,卻很少被提起,甚至很多人從來沒有見過它們的真面目。

居民小區與它們同名,重慶抗建堂和金剛塔,很多人卻從來沒見過

周邊的小區都以它們來命名,抗建堂小區,金剛塔小區,許多的老重慶人依然住在這裡,安靜閒適,爬坡上坎,抬頭高樓,低頭長坡,像極了小時候的重慶記憶。

不知道,大家有去過抗建堂和金剛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