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面子卻贏回領土,為何有人說清朝才是日俄戰爭最大贏家?

有膽英雄


兩個強盜在別人家裡大打出手,主人一身傷痕,怎麼居然成了贏家?日俄戰爭就是如此,滿清裡子面子都輸得乾乾淨淨!戰爭的結果是沙俄建立“黃俄羅斯”的妄想成空,日本獲得了俄在東北的一切權益,這又如何能說明滿清是贏家呢?


俄日兩國對中國東北全都垂涎已久,俄羅斯妄想在內蒙古和東北成立所謂的“黃俄羅斯”,徹底將這片區域收入囊中,為此不惜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出面阻止日本割裂遼東半島;而日本出於同樣的目的,策劃在這片區域搞“滿蒙獨立運動”,成立受日本保護的“滿蒙帝國”。雙方利益衝突嚴重,最後只能動手打一架。

於是在1904年到1905年間,兩個強盜為了瓜分中國領土,在中國領土上大打出手,最後在給中國人民造成巨大傷害之後,衰弱的俄羅斯帝國敗於日本人之手,不得不讓出了在該區域的全部權益,朝鮮、滿蒙一帶成為日本人的勢力範圍。


說滿清是這場戰爭贏家的人,無非因為沙俄的“黃俄羅斯”夢破產;日本的“滿蒙帝國”計劃也未成功等等,但這些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沙俄的“黃俄羅斯”夢不可能成功,哪怕他贏得了戰爭。沙俄當時表面強悍,但本身已經虛弱自己,沙皇的統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內部矛盾十分尖銳。即便沙俄獲取了戰爭的勝利,其他西方列強也不能坐視不理,任由他成立傷害列強利益的 “黃俄羅斯”。

其次,日本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在勝利後成立所謂的“滿蒙帝國”,但最後仍獲得了在該區域一家多大的優勢,併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進行了鋪墊,而且最後又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貽害無窮。

再次,日俄戰爭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戰火過後生靈塗炭,多少人因為這場戰爭家破人亡,這難道能說中國成了贏家?典型的沒心肝言論!


最後,日俄戰爭讓清政府的無能和虛弱,徹底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一個主權國家,任由兩個強盜在自己的國土上大打出手,卻無力阻止只能袖手旁觀,這種屈辱縱觀各國,也極為罕見。這場戰爭,對那些妄圖瓜分中國的列強們來說,絕對是一針強心劑!

有這樣的“贏家”嗎?


李飛叨


日俄戰爭可以說是整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恥辱之一。而這個恥辱就是大清王朝領了,不知道題主為什麼還會說清朝是最大的贏家。

我們都知道兩國交戰,基本上都是在一方的土地上打的,但是看看日俄戰爭的爆發地——中國東北。

日本和沙俄兩國打仗,卻是在中國的領土之上,而當時的大清政府竟然宣佈中立。不說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多少災難,就說大清政府宣佈中立,這是何等的恥辱。兩個外人來你家打架,把你的家裡打的亂七八糟的,然後你就在旁邊坐著看說你們打,不關我的事。這是贏家嗎?

再看看當時給中國帶來了多少災難,數十萬人流離失所,當時不管是日軍還是俄軍所到之處對中國人都是燒殺搶掠,日軍佔領了奉天之後,據說每天都有數百人因為當做間諜被殺害。而俄軍到了奉天了呢?也是一樣燒殺搶掠,姦淫擄掠。

再說日俄兩國交戰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權益,其實不管是哪國贏了都一樣,只是把中國東北的權益轉交一下而已。

正是因為日俄戰爭的影響,導致讓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權益越來越大,借南滿鐵路、旅順、大連的租借地,開始慢慢向中國東北滲透,這些都是日俄戰爭帶來的後果,以至於到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都是日俄戰爭的影響。


中國歷史研究所


看到這個問題,我對於有些朋友的阿Q精神有了更新的認識,兩個帝國主義在我國領土上打的戰爭,造成無數中國人民生靈塗炭的戰爭,竟然還讓許多朋友整出正能量來了,佩服佩服。

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這場發生在我國領土上的日俄戰爭,大清朝都是輸家。

在戰爭開始前,中國的東北地區已經被俄國滲透的不成樣子,大清朝已經對東北逐漸失控。1900年,慈禧太后這個瘋婆子向列強宣戰,結果被列強摁在地上摩擦。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其中的主力就是俄羅斯人,而且在這些國家中最野蠻最殘忍的就是這些俄羅斯人,而大家印象中極為兇殘的日軍竟然成了八國聯軍中最文雅的人。

隨著八國聯軍朝北京進軍,俄羅斯利用與中國接壤的便利條件,開始了在東北所謂幫助清政府建立秩序和安定的行動。他們調動18萬軍隊分七組,準備進入中國,在1900年的10月6日,鐵嶺淪陷,南北兩路俄國強盜勝利會師,東北徹底淪入俄羅斯人之手。

中國東北是這個現狀,對於一直對東三省垂涎三尺的日本來說,他們完全不能接受。經過一系列的準備,為了爭奪東三省的霸權,日本人於1904年2月6日和俄羅斯斷交。兩天後,日俄戰爭爆發。

這一次日本人又是不宣而戰,看來1941年12月8號,山本率領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是在37年前的日軍在致敬!

日俄戰爭在我國的東北爆發,這是一場奇怪的戰爭,交戰雙方為了爭奪第三國的利益,在第三國開戰,而這個第三國政府竟然對外宣佈中立。對你沒有看錯,咱們大清朝又一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底線,他們竟然對這場戰爭宣佈中立,不要臉,真的太不要臉了!

這也是作為一個弱國的悲哀,日本和俄羅斯相當於兩個棋手在對弈,而中國則充當了那個棋盤的角色,可悲可嘆。

這場戰爭對於東北人民來說,無異於一場浩劫。當時的盛京時報曾有記載,

“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妻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在這場戰爭中,無辜的東北人民受到了波及,死傷枕籍,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炎黃子孫在這場戰爭中丟了性命,這可不只是丟了面子這麼點事兒了。

這場戰爭最後日本獲得了勝利,日本人順便取代了俄國在東北地區的特權,成為了東北地區實際上的霸主,滿清與日本簽訂協議,割讓旅順大連兩處,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和礦產,同意日本人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

根據這個協議,日本人開始接管南滿鐵路,移民旅大地區,並且派出了一支部隊進駐南滿鐵路,這支部隊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關東軍。後來這隻邪惡的部隊成為了日本侵略我國的急先鋒,九一八事變就是他們的傑作。

所以說雖然在這場戰爭中,滿清政府拿回了東北一些地區的控制權,但是卻種下了日本侵華的種子,所以說這真的賺了嗎?


歷史評說


清朝光緒年間,在中國境內發生了一場十分“奇葩”的戰爭——日俄戰爭。為什麼說這是個“奇葩”的戰爭呢?因為這場戰爭的發生地在當時清政府版圖中的東北地區,兩國交戰,戰場選在第三國,更奇葩的是,面對日本和沙俄的爭鬥,清政府非但沒有制止,反而作壁上觀,甚至無恥的宣佈“中立”,任由其他國家在自己的國境內“胡作非為”,這在世界上大抵也僅此一家了吧。

這段歷史對正在日本學醫的魯迅先生影響很大,他在《吶喊·自序》中這樣寫道:

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但拋開民族感情,只從利益得失方面考慮,當時清政府採取的不作為做法在現在看來是十分正確的,戰爭結束後,作為戰敗國,沙俄退出了對於遼寧半島、朝鮮半島的角逐,而日本又因為國力消耗過大導致戰鬥力下降,也失去了對於遼寧半島、朝鮮半島的控制權,中國不費一兵一卒,卻取得了遼寧半島、朝鮮半島等東北地區總計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不能不說是“賺大了”。

為什麼沙俄與日本會爆發這樣一場戰爭呢?

我們知道,沙俄是世界近代歷史上對土地最為貪婪的國家,不僅在西歐中亞頻頻出擊,掠奪資源,對遠東地區同樣虎視眈眈。俄羅斯建國的歷史,就是對外擴張掠奪的血腥歷史。

遠東地區雖然氣候寒冷,人跡罕至,但卻是通往太平洋的最佳出口,彼時亞洲雖然經濟落後,但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其政治經濟潛力毋庸置疑,俄國上層在此問題上認知高度一致。

而俄羅斯國土雖然已經抵達西太平洋,但由於地處高緯度地區,缺乏不凍港,迫切需要一個出海口,來提升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控海權,所以從19世界初開始,沙俄就把目光放到了近在咫尺又幅員遼闊遼寧半島和朝鮮半島。

“甲午戰爭”後,日本攜勝利餘威趁機搶佔了遼東半島,引起了俄國強烈不滿,他打著幫助中國的口號,夥同英法強迫日本歸還遼東,這便是著名的“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彼時日本國力有限,加之戰爭消耗甚巨,不敢與西方列強正面對抗,只能在勒索一筆鉅款後將遼東半島歸還給清國。

協議達成後,俄國以“還遼有功”為藉口,對清政府行以各種敲詐勒索,不僅索取了中東鐵路特權,還強行租借旅順、大連等港口城市,妄圖通過“蠶食”手段,將東三省據為己有。

清政府可謂欲哭無淚,剛走了一隻狼,又來了一隻熊,比起那隻骨瘦如柴的餓狼,這隻熊更加貪婪,也更加強壯!

義和團運動爆發後,俄國以保護僑民為藉口,大舉進兵中國東北。如果說美英法等國是希望趁機獲取更多經濟和貿易特權,那麼俄國就是來搶地盤的,俄羅斯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更是公然叫嚷:“我們將把滿洲變成第二個布哈拉(烏茲別克斯坦城市)”,其對中國的領土野心昭然若揭!

“辛丑條約”簽訂後,八國聯軍陸續撤出中國,唯有俄國,霸佔東三省不肯歸還,想要造成既成事實的局面,徹底將東三省據為己有。

彼時大清朝內憂外患、岌岌可危,按照“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兩年內不能購買軍火,除此以外,還要負擔鉅額經濟賠償,如此一來,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土淪喪。

但志在以朝鮮為跳板,搶佔中國領土的日本卻不想看到到嘴的肥肉讓俄國人給搶去了,加之英國對俄國妄圖搶佔中國東北的做法十分不滿,暗地裡支持日本,讓本來對俄國有些害怕的日本堅定了信心,他們利用歐洲列強對俄國妄圖獨霸中國的不滿情緒以及俄國準備不足的致命弱點,發動突然襲擊!

由於西伯利亞鐵路貝加爾湖路段尚未通車,沙俄無法快速地支援戰場,讓日本軍隊從一開始就佔據上風。無處不在的腐敗也讓俄軍戰鬥力大打折扣,日本軍隊越打越有信心,1905年初,日本在奉天會戰中大敗俄軍,雖然自身也損失慘重,但戰爭的天平已經倒向日本。

5月,東鄉平八郎在對馬海戰中全殲俄國從半個地球外調來的主力艦隊,打消了俄國最後的翻盤希望,此後俄國境內爆發“1905革命”,日本特工明石元二郎趁機興風作浪,驚慌失措的沙皇為了緩解國內危機,不得不對日本讓步,日俄戰爭就此結束。

日俄戰爭雖然以日本獲勝告終,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慘勝”,光是戰死者就超過8萬,損失遠超“甲午戰爭”,俄國就更不用說了,整個海軍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兩者都無力再戰,只能在美國的調停下將東三省主權歸還給中國,可以說,大清朝是白撿了個便宜。

東三省收回後,清朝也沒有閒著,1907年東三省開始實行行省總督制,徐世昌出任總督,同時從北洋六鎮抽調部分軍隊參與東北防務,除此以外,大力發展東北的經濟,開始有組織的引入移民。這些政策,對於穩固東三省的地位,起到了關鍵作用!

拋開領土主權上的獲益,日俄戰爭也堅定了國人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信念,在此之前,大多數國人認為俄國是歐洲發達國家,是白種人主導的強國,而日本雖然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北洋水師,但其國力、軍力都無法與歐美列強抗衡,日本人在戰爭的卓越表現大大刺激了變革中的中國,讓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明白,黃種人並非天生低劣,只要方法得當,一樣可以擊敗西洋國家。

孫中山先生1924年在日本神戶的一次談話中講到:

日本人戰勝俄國人,是亞洲民族在最近幾百年中頭一次戰勝歐洲人,這次戰爭的影響,便馬上傳達到全亞洲,亞洲全部的民族便驚天喜地,發生一個極大的希望……我們認為日本人對俄國的勝利是東方對西方的勝利,我們認為日本的勝利就是我們自己的勝利。

此後,為數眾多的留學生開始把目光轉向日本,掀起了一股留學日本的熱潮。據不完全統計,日俄戰爭前中國留日學生約為8000人,1907年已經躥升到17860人,這些人中誕生了大量的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民國史上那些有名的軍政大員都是留日出身,如蔡鍔、蔣介石、何應欽、蔣百里、張群、閻錫山、戴季陶等,留日的士官派成了後來中國軍政界的主流派系之一。究其原因,還是受到了日本戰勝俄國的刺激。

還有部分人從制度方面來論證日本戰勝俄國的合理性,沙俄被認定為歐洲專制國家,而日本已經立憲,制度上優於俄國。他們據此認定:國家強弱之分,不在種而在制!

據說清廷守舊派戰前研判:日本必敗,就連戰後如何制定親俄外交政策都想好了,沒有想到日本神來之筆,一戰功成!

而立憲派則是撿到了槍,據此強烈要求清廷立憲,以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挽救江山社稷。

最後說一點:當時的環境下,俄國對中國領土的威脅遠遠高過日本,如果這場戰爭以俄國勝利告終,東三省為俄國佔領,那麼隨著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東北大概率和西伯利亞或者外蒙古一樣,脫離我們的國家,成為蘇聯或者俄羅斯的一部分,如果那樣,我國北方將面臨滅頂之災!

看來我們還是有些國運的!



日慕鄉關


日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荒誕的一幕,兩個別的國家在中國的領土上打仗,可作為這片領土的主人,大清朝廷卻保持中立。


關於這一場戰爭,教科書也早已經有了定論,就是一場日俄雙方為了爭奪我國東北利益而發起的一場“狗咬狗”戰爭。


日俄戰爭的背景


日俄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904年至1905年。在此之前的十年裡,中國經歷裡兩場大的變故。一個變故就是發生在1894年至1895年間的甲午戰爭,另一個變故是發生在1900年間的庚子之亂。這兩個跟頭,應該說是中國近代史上栽的兩個最大的跟頭。


而在甲午戰後,已經佔領了朝鮮的日本,下一步擴張的目標就是中國東北。看俄國人這樣步步為營,自然是不滿。東北,特別是旅順本來是日本已經吃到嘴裡的肉,在俄國人逼迫下又吐了出來。

彼時大清朝內憂外患、岌岌可危,按照“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兩年內不能購買軍火,除此以外,還要負擔鉅額經濟賠償,就是想要收回國土,國力上也不允許,如此一來,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土淪喪。


但志在以朝鮮為跳板,搶佔中國領土的日本卻不想看到到嘴的肥肉讓俄國人給搶去了,加之英國對俄國妄圖搶佔中國東北的做法十分不滿,暗地裡支持日本,讓本來對俄國有些害怕的日本堅定了信心,他們利用歐洲列強對俄國妄圖獨霸中國的不滿情緒以及俄國準備不足的致命弱點,與1904年發動突然襲擊!


日俄戰爭經過


簡單概述一下日俄戰爭經過:日本人首先發難,與俄國斷交的同時(1904年2月5日)突襲旅順,之後馬上在遼東登陸。然後雙方在旅順展開了激烈爭奪,儘管日軍突襲有一定效果,終還是沒能全部佔領旅順,只能改了迅速攻佔旅順的計劃為長圍久困。


在激烈爭奪旅途的同時,日俄軍隊在遼陽展開會戰,日軍損失慘重,但沙俄沒有抓住戰機,乘機扭轉形勢。遼陽會戰後,日俄兩軍在奉天與遼陽之間的沙河地區展開對峙。就是在沙河對峙的同時,日軍集中優勢兵力,一鼓作氣拿下旅順,取得了完全的制海權。旅順戰役的勝利,成為日俄戰爭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

由於西伯利亞鐵路貝加爾湖路段尚未通車,沙俄無法快速地支援戰場,讓日本軍隊從一開始就佔據上風。無處不在的腐敗也讓俄軍戰鬥力大打折扣,日本軍隊越打越有信心,


1905年初,雙方展開了投入兵力最大的奉天戰役,以俄軍慘敗而告終。在奉天會戰中,俄軍損失近12萬人,日軍損失約7萬餘人。奉天會戰基本宣告了沙俄的戰敗。



當年5月,東鄉平八郎在對馬海戰中全殲俄國從半個地球外調來的主力艦隊,打消了俄國最後的翻盤希望,此後俄國境內爆發“1905革命”,日本特工明石元二郎趁機興風作浪,驚慌失措的沙皇為了緩解國內危機,不得不對日本讓步,日俄戰爭就此結束。

日俄戰爭的結局


沙俄沒有戰後賠款,清朝日本雖然接管了沙俄的全部在華權益,但清朝只出讓了綠旅順等幾個據點以及南滿鐵路權益。這點利益對胃口極大的日本來說連雞肋都不如。當然,這也與英美不想日本做大做強有直接關係。


東三省收回後,清朝也沒有閒著,1907年東三省開始實行行省總督制,徐世昌出任總督,同時從北洋六鎮抽調部分軍隊參與東北防務,除此以外,還大力發展東北的經濟,開始有組織的引入移民。

這些政策,對於穩固東三省的地位,起到了關鍵作用!


總結:當時的環境下,與中國接壤的俄國對中國領土的威脅遠遠高過日本,如果這場戰爭以俄國勝利告終,東三省為俄國佔領,那麼隨著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東北大概率和西伯利亞或者外蒙古一樣,脫離我們的國家,成為蘇聯或者俄羅斯的一部分,即便我們是二戰戰勝國,以俄國的尿性,想要索取回來恐怕是千難萬難,如果那樣,我國北方將重現北宋失去幽雲十六州的悲劇,面臨滅頂之災!


路之意


1905年,日俄戰爭以俄國的失敗告終,在國內危機和財政不足的情況下,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與日本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規定俄國除保留北滿地區的特殊權益外,將朝鮮以及東北的築路、開礦、開設公司、鐵路區等特殊權益全部轉交給日本。

而近些年,有一種近乎無知的論調甚囂塵上,稱在這場戰爭中保持所謂“中立”的清朝才是最大贏家,事實真是這樣嗎?

1900年開始,俄國就派出十餘萬軍隊駐紮在東北地區,強行以武力攻破了瀋陽的中國人聚居的城市,還製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與海蘭泡慘案,殺害中國和平居民數千人。俄國以中俄同盟對抗日本為名,依靠名義上中俄合辦的鐵路公司擴張自己的侵略權益,通過控制東北的交通運輸與礦物開採等手段大批遷移俄國僑民到東北,企圖讓東北成為俄國管制下的“黃俄羅斯”。

而日本則一直對東北虎視眈眈,日本的全球戰略最終要做到入主印度,而做到這一點必須要依靠東北地區豐富的煤鐵資源和肥沃的土地來入侵中國,將中國的人力為日本所用。因此日本不遺餘力的派出間諜進行偵測活動,探明東北的地理狀況與物產分佈,並且於1902與意圖阻止俄國入侵東北以威脅到自己長江流域利益的英國結盟,藉助英國為後盾於1904年不宣而戰。

某些人散播的所謂“清朝是最大贏家”的觀點論據在於《朴茨茅斯和約》以及隨後的中日談判中,日本只佔據了旅順、大連等幾個港口城市,並沒有奪取整個東北。以為清朝保全了東北,但事實上清朝根本沒有力量管轄東北,很快袁世凱的北洋軍就趁著駐軍東北控制了東北的軍政命脈,財政大權也統統歸北洋軍管轄。

清朝政令在末期已經幾乎不出紫禁城,連八國聯軍侵華,東南等地的督撫諸如劉坤一、張之洞等都執行了“東南互保戰略”全然不顧清朝對十一國宣戰,與列強達成互不侵犯的協定。此舉看得出清朝在末期已經完全分崩離析,各地督撫除了承認清朝是中國皇帝,已經對清廷虛與委蛇,抗命不從。

日本雖然是慘勝,並且沒有得到俄國賠款,引起了短暫的國內動亂,但是接下來,日本的經濟滲透比俄國的力度還要大,甚至日本人通過在鐵路附近十公里的鐵路區開設特權貿易公司、修建移民區和為當地軍政高官提供軍火等手段,已經完全控制了東北的方方面面,就連以後虎踞東北的張作霖,得不到日本人的支持根本寸步難行。

郭松齡叛變中,張作霖幾乎無法調動軍隊,但是他手下的將軍們一旦得到了日本領事館和關東軍的指示,就立刻出動剿滅了張作霖。從此之後直到抗戰勝利,東北名義上是清朝的,表面上是軍閥的,但實際上是被日本人牢牢握在手中的。

日俄戰爭中俄國戰敗給中國帶來了不幸中的萬幸,一旦俄國成功,東北可能從此變為俄國版圖。但這絕對不是清朝的功勞,更不是什麼清朝的大幸,清朝不是什麼贏家,因為一個無能到任由兩個列強在自己的國土上開戰的國家,是不配坐上贏家的席位的。


實說歷史


清朝光緒年間,在中國境內發生過一場非常“奇葩”的戰爭,這一場戰爭就是日俄戰爭。這一種戰爭的“奇葩”,就在於戰爭的發生地都在清政府的國土之內——東北地區。兩個國家的交戰選擇戰場就在第三國。清政府看著日本與沙俄在自己國土和發源地“龍脈”上爭鬥,不但沒有制止,反而無恥宣佈“中立”,冷眼觀看其他國家在自己國土上“胡作為非”,實在是懦弱無比,毫無民族的尊嚴。

這一件事給青年時候的在日本學醫的魯迅先生震動很大。如他在《吶喊·自序》寫道

“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

包括魯迅在內的國人認為清政府是愚弱。其實把民族感情因素拋開,從利益得失方面來看,清政府的中立和不作為態度是非常正確的。戰爭結束之後,沙俄是戰敗國,退出了對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一帶爭奪。日本又因為在戰爭中消耗太多國力,戰鬥力也隨之下降,失去對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一帶的控制權。結果,中國這一方面是不費一兵一卒,獲得了對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等東北地區總計達到一百萬多平方公里疆域土地,可以說是“賺大了”。現在聽小編一一分析理由:

從戰爭勝利果實來看,清政府是“賺”到了

從日俄戰爭勝利的過失來看,清政府雖然是比較憋屈,卻是“賺”大了。

我們知道,沙俄是世紀近代史對土地最為貪婪的國家。不僅屢屢進攻中亞與西歐,掠奪土地和資源,對遠東地區也是虎視眈眈。俄羅斯建國的歷史,本質也是一部對外掠奪和擴張的血腥歷史。

遠東地區雖然人煙罕至,氣候寒冷,卻是通往太平洋地區一個最佳出口。當時,遠東地區經濟是比較落後,資源卻非常豐富,人口眾多,政治經濟發展潛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佔領遠東領土,這是俄羅斯上層階層人士達成了普遍認知。最為重要是,俄羅斯國土當時雖然已經抵達了西太平洋,卻由於處在高緯度地帶,缺乏不凍的港口,也特需要一個良好出海口來增強對太平洋地區的控制權。所以,沙俄一直把征服領土的眼光都放在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上。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趁著勝利的餘威,迅速把遼東半島佔領了,這也引起俄國的非常不滿。沙俄就打著幫助中國的口號,與英法合作一起強迫日本把遼東返回。這就是“三國干涉還遼”的事件。這時候,日本國力也是非常有限,再加上戰爭消耗也非常大,不敢與西方列強做正面的對抗,只能在勒索一筆鉅款之後,要求沙俄把遼東半島償還給清國。

所以,在達成協議之後,俄國以“還遼有功”為藉口,對清政府做敲詐勒索,索取了中東鐵路等特權,也強行租了大連、旅順等港口城市,企圖藉助於各種“蠶食”的手段把東北三省都佔據為已有。

這時候,清政府面對形勢是非常尷尬,面對沙俄與日本兩個貪婪無比的國家,真是無可奈何。沒多久,沙俄侵蝕中國領土的野心更為貪婪。在義和團運動爆發之後,俄國以保護僑民為理由,大舉向中國東北發兵,目的就是為了搶地盤。當時,俄羅斯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更是叫嚷:“我們要把滿洲變為俄國的第二個烏茲別克斯坦城市”,更是直言不諱流露了對侵佔中國領土的野心。

在《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條約中規定,清政府不能在兩年之內購買任何軍火,還要承擔鉅額的經濟賠款。如此一來,只能看著東北被日本和沙俄兩個國家吞噬和淪喪。這時候,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也焦急了,不想看到東北這一塊肥肉被俄國人白白搶去了。日本就充分利用俄國霸佔中國領土的不滿情緒和俄國在戰略上致命弱點,對俄國發動突然襲擊。

由於當時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沒有通車,沙俄很難迅速調動後備軍隊到前線戰場,日本軍隊也一直佔據著上風。再加上俄軍的腐敗,使戰鬥力也大受折扣,日本在戰場上一直都是乘勝追擊。在1905年,日本在奉天會戰中把俄軍擊敗,雖然也有損失,卻是掌握著勝利的主動權。之後,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在對馬海戰中殲滅了俄國從歐洲調遣到遠東的主力艦隊,徹底打敗了俄國,使得沙俄對日本做出了讓步,日俄戰爭就此結束。

日本雖然在這一場戰爭中勝利告捷,卻是傷亡很重的“慘勝”!在戰爭中,戰死的人數超過八萬,損失遠勝過“甲午戰爭”。俄國不用說了,整個海軍艦隊都全軍覆滅,都無力繼續作戰。由於戰爭的失敗造成國內危機,誘發了1905年沙俄的革命。日本後來在美國的調停下,只能把東北三省主權都還給了中國。所以,從戰爭的勝利果實來看,清朝也是佔了大便宜。

所以,拋棄沒有面子和自尊的民族感情來說,從利益得失方面角度考慮,清政府冷靜觀日俄兩方火拼的策略是非常高明的,大有一種“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味道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沙俄作為戰敗國退出了對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一帶的角逐。日本由於國力消耗太大、虛弱無比,戰鬥力也下降。中國卻不費一兵一卒,獲得了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等東北地區共計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

當時與日本談判的袁世凱和處理東三省事宜大臣的留美海歸大臣唐紹儀,面對日本提出的《會商大綱十一條》,袁世凱提出“疆土國權”堅決不能丟的底線,要求

“非經日本允許不得將東北土地讓予別國等有干涉我國內政的條款盡行刪除”

這一類條約山區,增加包括規定日軍撤兵日期在內的七項條款。清政府在允許日本在瀋陽、安東、營口一帶開闢“租界”的條件,也允許在鴨綠江右岸採伐木材,擁有安奉鐵路的十五年經營權,是對日本的極大讓步,也保證了中國對東北三省的主權完整。

日俄戰爭之後,加大了中國立憲改革的步伐

東北三省收回之後,清政府也沒有悠閒。在1907年,東北三省實施行省總督制,徐世昌擔任總督,然後從北洋六鎮調遣一部分軍隊保衛東北的國防。此外,清政府也大規模組織去東北的移民,史稱“闖關東”。清初被禁嚴的東北三省“龍脈”被漢人大規模地佔有,這些政策,對於發展東北三省經濟和穩固漢人在東北三省地位,發揮關鍵性作用。

把中國在當時領土上收益拋棄,日俄戰爭日本的勝利也堅定了國人對中國未來發展的自信心。之前,很多國人都認為俄國一直都是歐洲的發達國家,也是白種人占主導地位的強大國家。在甲午戰爭中日本雖然打敗了北洋水師,軍力與國力都無法與歐美列強對抗。但是,日本的勝利,也刺激了當時尋求變革中國的愛國人士。這些愛國人士也明白,黃種人也不是天生的優劣,只要方法對當,照樣也可以打敗西方國家。

所以,當時很多留學生就把目光轉移在日本身上,掀起了一陣去日本留學的熱潮,去日本學習藉此發展中國。據不完全統計,日俄戰爭之前,中國留日學生約為8000人,1907年就猛躥升為17860人。在這些人中,誕生了許多有著進步思想的革命人士。如民國中赫赫有名的軍政大員都是日本留學生出身,如蔣介石、蔡鍔、蔣百里、何應欽、戴季陶、閻錫山等,這些留日學生成為民國軍政界的主流。

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勝利也使國內掀起了“立憲”的潮流。當時,國內有著先進思想人士討論,日本能夠戰勝俄國,在於沙俄是歐洲專制制度國家,日本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制度上比如果優越。所以,就得出結論國家無強弱之分,不在於人種在於制度!這樣,清朝朝廷立憲派也尋找到要求皇帝實施立憲,改變積貧積弱局面和挽救江山社稷的根據。之後,

清政府開始了晚清立憲運動,向西歐國家派遣留學生,積極向西方學習先進文化制度,探索建立立憲制的方案,這對改變中國落後狀況和發展中國是非常有益處的。

這一次戰爭,也藉助日本清掃了俄國在東北的勢力

在日俄戰爭中需要注意的是,俄國對中國領土威脅遠遠勝過日本。這這一場戰爭如果俄國勝利,東北三省就是俄國佔有。那麼可能東北與西伯利亞、外蒙古一樣都在俄國影響下脫離我們國家,或者成為後來蘇聯與俄羅斯一部分。失去了東北三省,我國北方也是面臨著一次滅頂之災。看來,日本的勝利對我國是有益處的,當時我國是有了一些國運。


七彩飛揚


日俄之戰是典型的領土爭奪,為了東北三省這塊地,日俄這兩個奇葩打了起來。

日俄在領土方面一直都有矛盾。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不久之後,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割遼東半島給日本。


而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俄國就對東北三省很有興趣,想先佔清政府的東北三省、再奪得庫頁島,興建西伯利亞鐵路,試圖在清政府與朝鮮建立勢力範圍,奪取不凍港。

在簽訂《馬關條約》前,俄國就和日本進行過交涉,希望日本不要動東北這個地方,但日本壓根沒聽,最後還是讓清政府割讓了遼東半島。這一行為直接讓俄國的利益受到了傷害,於是俄國馬上聯合德英法等國對日本施壓,讓日本把遼東半島還給清政府。

而當時的日本剛剛打完甲午戰爭,元氣大傷,根本不敢反對,只能把遼東半島還給了清政府。但,這次之後,日本對俄國的仇恨就這樣結下了。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同年,俄國集結了17萬軍隊,四個軍進攻東北三省。俄軍分別在伯力和雙城子集結,分為兩路進攻哈爾濱和牡丹江。而清政府在東北三省大約駐紮了7萬軍隊,7萬人面對17萬人,結果就是俄軍只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完全佔領了東北三省。

俄國佔領了東北後,清政府也曾經試圖交涉過,希望俄國能還回來。然而,俄國面對清政府直接打起了哈哈,既不說不還的話,但也沒說要還的話,反正就是佔著東北不動。

日本一看,肯定火大,日本心想,我在甲午戰爭後,佔了一個遼東半島,你俄國都要我還回去,現在你直接把東北三省佔了,我的利益怎麼辦。

於是在1904年,日本單方面宣佈和俄國斷交,同時,派遣軍隊偷襲旅順,開啟了日俄之戰。日俄交戰中,最激烈的就是奉天戰役,奉天戰役中,雙方投入的軍隊達到了60萬,最後俄國慘敗,退出了東北三省。

奉天戰役中,俄軍損失了將近12萬人,日軍損失了7萬左右。

日本佔領東北之後,本來也是想一直佔著這裡的,但當時的西方各國,特別是德英法堅持反對。西方各國覺得日本佔領東北會影響自己的勢力擴展,又加上日本攻打東北三省時,找的理由就是幫助清政府趕走俄國,所以,不管於公於私,日本都沒辦法佔著東北三省,只能還給清政府了。

日俄之戰後,日本除了在遼東半島保留駐軍外,其它的都還給了清政府。

這次戰役,清政府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什麼都沒做就又重新拿回了東北。更重要的是,這次戰役也使得日本和俄國損失慘重,讓他們短時間內沒有太多的精力再盯著中國了。


日本給東北還給清政府後,清政府就開始了善後工作。

一:農業農村的善後

戰爭之後,東北三省一片狼藉,百姓背井離鄉。1905年11月,清政府下令在奉天等地撥款賑災,同時下旨豁免了奉天"被兵各路村屯應徵各項糧租",不久後,又豁免了"所以盛京內務府並各旗界各府廳州縣應徵三十年以前民欠未完各項糧租"。

為了應對戰後東北問題,清政府大力推行“移民實邊”,鼓勵更多的人去東北開拓荒地。這一政策使得東北可耕土地迅速增多。


二:內政的善後

1907年,清政府在東北三省實施行省總督制,徐世昌出任總督,然後北洋新軍調遣一部分軍隊來東北駐紮。

日俄戰爭後,中國的知識分子更加意識到了清政府的無能,決心要改變中國。其中以孫中山最有代表性。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溥儀宣佈退位,清朝滅亡。

總體而言,日俄之戰,清政府肯定是最大贏家。雖然,兩個國家在自己的領土上打仗,爭奪土地,非常的丟人,但丟人就丟人吧。至少最後東北還是回到了中國的手裡,為中國保住了78.73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歷史發報君


1)這是清朝末期中國實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的成功之處。

2)俄國和日本開戰,打了日俄戰爭,雙方也都在中國東北劃分了勢力範圍,俄國佔據中國東北北部,俄國佔據東北南部,但是雙方的軍隊也並沒有完全撤出中國東北領土,而是以護路軍的方式保留下來了,並且雙方侵吞了很多利權。特別是日本趁著戰勝沙俄,要求清政府一下子在東北開了19個通商口岸,為侵略中國東北打下了伏筆,因此,很難說是中國是最大贏家。

3)我覺得最大贏家還是日本,因為通過這一戰,日本奠定了大國地位,以前日本打敗中國,參加八國聯軍侵華,但是西方國家都看不起日本,日本軍隊在八國聯軍裡面數量很多,但是還是被西方國家看不起。這次日本打敗俄國了,所有西方國家都承認日本是大國了,對日本刮目相看了,美國也在1905年廢除了對日本的治外法權,所以說,雖然清朝的以夷制夷外交政策有可取之處,但不能說是清朝是最大贏家,還是日本帝國主義是最大贏家。


國際工程貿易資訊


滿清當時在整個東北根本沒有話語權。實際已經是空殼了。俄國對整個東北勢在必得日本也虎視眈眈。所以出現了在所謂滿清領土上兩個其他國家發生對東北控制權的較量。滿清卻做起了中立國(裁判的作用)但滿清更偏向日本。悄悄給了日本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少方便。因為滿清知道。一旦俄羅斯戰勝日本。那肯動整個東北將即外興安嶺和烏蘇里江以東之後的又一塊領土勢必將被俄國割走。但日本提出的條件要比野蠻的俄羅斯好的多。但一定要清楚。滿清在日俄戰爭中根本沒啥便宜能佔。是虧大虧小的問題。遭受恥辱大小的問題。滿清後期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中最可恥的時代。被各國踩踏的屈辱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