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闓不僅擔任過民國高官,還是位赫赫有名的美食家

譚廷闓是民國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曾做過湖南督軍、國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長,除了這些耀眼的頭銜外,譚廷闓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美食家。

譚延闓不僅擔任過民國高官,還是位赫赫有名的美食家

譚延闓

所謂美食家,無非有這麼幾個意思:一是有錢有閒,因為只有達到這個層次,才能在吃喝上下功夫;二是會吃會喝,必須吃過一些好的菜餚,嘴巴上的功夫要靈敏;三是要有文化,能懂得菜餚中不同一般的道理,或者是其中所蘊含的的文化意味,也就是說,文字語言上須有功夫,那些拿慣了菜刀,只會做不會說的人還不能叫美食家。

譚延闓不僅擔任過民國高官,還是位赫赫有名的美食家

譚延闓愛吃的油淋乳鴿

按這幾條硬槓槓衡量,譚廷闓算得上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譚廷闓好吃的基因來自父親譚鍾麟,譚鍾麟做過兩廣總督,好美食,家裡的廚子以粵廚為主,譚廷闓年輕時隨父親住在任所,吃遍了嶺南名吃。因為這段經歷,譚廷闓對粵菜始終念念不忘,廣東高要人梁寒操曾任國民黨中央執委和宣傳部長,與譚廷闓相熟,他曾經回憶:“譚祖庵(譚廷闓字祖庵)先生生前跟我說過,他對廣州最留戀的,第一就是太平館的油淋乳鴿,他一人曾吃過八隻。”

油淋乳鴿是廣東名菜,是廣州一家老館子太平館研究出來的。太平館做油淋乳鴿的工藝十分講究,先把肉鴿買回來,用少許酒糟和蛋黃、綠豆拌在飼料裡喂鴿子,等摸到鴿子胸脯三叉骨軟硬適度的時候就可以宰殺了。收拾乾淨的鴿子掛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陰乾,讓內外水分完全消失後,再把滷汁和芫荽汁調勻後抹在鴿子身子。一切收拾停當後,將鴿子放進一個特質的紫銅罩子裡面,左手提樑就鍋,右手用勺子舀了滾燙的熱油,往鴿子身上反覆淋澆,直到皮酥肉爛。經過這麼多複雜工序做出的油淋乳鴿外焦裡嫩,酥軟可口,異香撲鼻,難怪譚廷闓一下就要吃八隻呢。

譚廷闓到廣州時恰逢新婚,夫人方榕卿是江西布政使方汝翼的女兒,溫柔賢惠,體貼夫君,小兩口感情甚篤。方榕卿有個經事不調的毛病,又不肯服藥,譚延闓便別出心裁,要家裡的廚子做一道玫瑰母雞湯給妻子吃。廚子不會,譚延闓便親自下廚指導,先熬雞湯,後放入玫瑰,再調入適量蜂蜜,結果方榕卿喝了幾次後竟然完全好了。這事兒被府裡的人傳出去,成為一時佳話,後來“玫瑰母雞湯”也被改為“玫瑰情人湯”,成了廣州菜裡的一道名湯。

譚延闓不僅擔任過民國高官,還是位赫赫有名的美食家

祖庵魚翅

中國的士大夫階層特別是一些豪門世家在飲食上是非常講究的,很早以前,孔子就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語。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故事,在賈母的宴席上,劉姥姥吃了一道名叫“茄鯗”的菜,據說是用茄子做的,但需要十來只雞來配它,把出身小門小戶的劉姥姥驚得“搖頭吐舌”。

譚廷闓在這方面與賈府能有一拼,近人李六如在《六十年的變遷》中介紹,當年譚府有一份菜叫“燒菜心”,白菜必須用晚上收割的,因為這時的白菜最嫩,去掉外面菜葉,只用最裡邊的幾片菜心,這一盤菜需耗兩擔白菜。據說每當做這菜時,周圍百姓就可以從譚家的垃圾堆裡撿很多白菜葉吃。

譚延闓不僅擔任過民國高官,還是位赫赫有名的美食家

祖庵豆腐

譚廷闓特別喜歡吃“神仙魚羹”,這道菜是譚家廚子曹敬臣研製出來的,據說他第一次做時,很神秘地將自己關在一間密封的屋子裡,一天後端出一碗湯,既有魚的鮮美,又有雞的濃香,味道十分美妙。大家跑到那間屋子一看,只有一條完整的魚刺掛在砂鍋的上方,別無他物,後經曹敬臣講解,大夥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道菜也沒有其他什麼講究,只是要費功夫,先用砂鍋燉土雞,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文火燉三四小時將雞撈出,然後在雞湯上方懸掛一條鯽魚,讓雞湯的熱氣把鯽魚蒸熟,鯽魚蒸熟以後會慢慢脫骨掉進雞湯,直到只剩下魚頭和魚刺。最後用牛皮紙將砂鍋密封好,再慢燉四五小時,形成的魚羹兼具雞魚之鮮卻不見雞肉和魚肉,令人歎為觀止。

能這樣吃的人,你敢說他不是美食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