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总社全力讲好共青团和青年抗疫故事

中青总社全力讲好共青团和青年抗疫故事

文|蔺玉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团中央和北京市防疫工作部署,党委切实担负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出版业务工作。

发挥书刊一体化优势,全力讲好共青团和团员青年抗疫故事。

疫情发生后,总社负责人高度重视,中国青年杂志社迅速组建“战疫青年专题报道组”,《中国青年》杂志以融媒体形式,聚焦共青团组织,推出“共青团在行动”系列报道,对全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制度优势进行宣传解读;聚焦抗疫一线青年群体,推出“阻击疫情中的年轻人”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广泛激发青春正能量;聚焦抗疫青年典型,推出“战疫青年 封面人物”系列报道,发挥榜样人物引领作用;聚焦青年心理健康,推出“生命在呼唤”系列图文,为青年及时缓解心理压力。自1月21日至3月9日,共计报道抗疫人物316位,其中,报道医护人员91位、青年突击队集体和个人68个、青年志愿者集体和个人48个、一线建设者50位、青年基层干部41位等。全网搜索相关报道标题转载信息3000多条。微信公众号上共发表报道 148篇,其中原创92篇;头条号上发表报道157篇,其中原创102篇;制作抖音短视频20条;微博发布抗疫报道400多条,累计阅读量达1554万。多篇报道被学习强国首页、光明网、央视网等推荐。《专访韩毓海:青年人应从抗疫大战中读懂什么》报道被广泛转载,《犀利!北大教授韩毓海谈“抗疫大战的七点启示”》等在《中国青年》杂志头条号阅读量达28.8万;“战疫青年 封面人物”已推出深度专访20期,报道抗疫青年典型21位,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转载8篇,有6篇阅读量达到了10万+。在国内率先报道了杜富国英雄一家、妹妹杜富佳、杜富国致敬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原创报道《“摆渡人”90后志愿者郑能量: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发出后,被中宣部时代楷模发布厅、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等转发,引发强烈反响。《护士陈阿香:带孩子步行80公里归队抗疫》被推荐为今日头条爆款文章。

中青总社全力讲好共青团和青年抗疫故事

《中国青年》2020年第4期封面

《中国共青团》杂志新媒体刊登战疫文章2648篇。其中,微博1986篇、微信225篇、头条号291篇、学习强国112篇,抖音34个。

纸刊方面,《中国青年》杂志分别在第4期推出专刊《2020,青春战疫》,第5期推出专刊《战疫有我 青年力量》,总计刊发报道69篇,总计约17万字;《中国共青团》杂志第3、4、6期以专题形式,分别关注各地共青团组织一线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帮扶受疫情影响的青年,形成“青春共筑防疫长城”系列报道,已完成报道31篇;《农村青年》杂志重点报道农村青年抗疫的感人事迹,共发表报道30余篇。


在战疫特殊时期,中国青年出版社作为中央文化企业和团属媒体,主动承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高举精神旗帜,组织全社编辑骨干力量,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讲好中国故事的高度,策划“战疫”图书选题,强化青年出版特色,聚焦医护人员、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军人、专家学者等群体,努力打造一批反映“战疫”历程、讴歌时代精神、体现担当作为的优秀作品。目前,相关出版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一批“战疫”图书将于近期与读者见面。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丰富方舱患者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践行文化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读者从阅读中获得积极力量,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多方联动,开展了一系列线下公益捐赠和线上公益阅读活动。联合中梁控股集团,向湖北慈善总会、武汉卓尔公益基金会捐赠《中国青年》《青年文摘》《青年文学》《中国共青团》杂志40000余册,给武汉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向郎平主教练和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捐赠100本《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精选中青社50本经典好书,联合学习强国平台,开放线上免费阅读……

中青总社全力讲好共青团和青年抗疫故事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向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捐

大力倡导青年加强自律,禁食野生动物。

中国青年杂志社联合中国环境报社、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等,于2月20日共同发起“禁食野生动物,争做自律青年”倡议活动,邀请黄晓明、李易峰、杨紫等8位明星倡议青年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禁食野生动物。截至3月5日16:00,“禁食野生动物,争做自律青年”活动专题、报道总阅读量达7207万,相关消息登上新浪新闻热搜。活动微话题阅读量达1679万,参与评论、讨论量达9.8万。

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始终坚持把干部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统筹兼顾生产与安全,目前生产业务已基本恢复正常。同时有序推进返岗复工,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调整工作节奏,编辑业务人员按照要求在家办公,承担正常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任务,保证了全年图书出版计划正常推进。

这次疫情,对开工、物流、网点、购买力的影响很大,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图书生产、运输、发行,期刊的发行、零售,以及活动的开展等,在短期内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期刊印刷因受印厂开工较晚、人力不足等影响,略有延后。但是,我们相信疫情对出版市场的冲击是短期的,疫情结束后,我们一定能赢来出版行业新的春天。

(作者蔺玉红系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

校审|刘朱婴 李 军 李志国

终审|姜万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