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胸懷大志,想要恢復漢朝昔日榮光,雖失敗卻證明漢文化的強大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完整的天下也開始四分五裂,在歷經了三國紛爭的亂世以後,西晉完成了短暫的統一,可是時間並未持續太久。

西晉發生了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眾人為了爭權奪位,到處燒殺搶掠,公元308年。劉淵稱帝,建立了匈奴漢國,這以來,西晉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戰火更是綿延不絕的燒著。

劉淵是匈奴人,其父是匈奴的左部大帥劉豹。劉淵雖然出身匈奴,但是自小和漢人雜居,因此也深受漢人文化的影響,且對大漢的強盛非常認同。劉淵自小便師從上黨的賢士崔遊,他熟讀《詩經》、《尚書》等儒家典籍,遍閱諸子百家的典籍,而且武藝高強,射術精湛,因此當時很多名士對他讚賞有加,認為將來一定能創立一番大業。

他胸懷大志,想要恢復漢朝昔日榮光,雖失敗卻證明漢文化的強大

劉淵開始政治生涯的第一步,便是進軍中原,但是需要師出有名,而在當時還是漢人主導的時代裡,作為一個異邦首領,唯有得到漢人的認可,才有希望成功。

在劉豹去世以後,劉淵接任了他的職位,成為成都王司馬穎的將軍,並駐軍鄴城。公元304年,西晉朝堂混亂,各方諸侯王都在大戰,劉淵看準了機會帶兵回到了家鄉左國城。而因為中原混戰,匈奴等一些少數民族也想借此機會復國,於是劉淵回到左國以後,很自然的便被推舉為大單于。面對著混亂的局勢,劉淵知道,只有自己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權,才能恢復和平,而在起兵中能獲得漢人的認可,那麼便成功了一大半。

於是劉淵便打著自己是漢室宗親,其祖上和漢王室結過姻親的旗號,廣招漢人的世家大族來支持自己。並且在公元304年正式登基,自立為漢王,漢人崔遊等一些人也被委以重任,這一來,很多有名望的中原漢人便開始關注這個新興之秀,劉淵一路進攻,打下了上黨、太原等數個郡縣,幫助他的漢人也越來越多。

他胸懷大志,想要恢復漢朝昔日榮光,雖失敗卻證明漢文化的強大

面對西晉這個強勁的對手,劉淵想要結束天下紛爭的局面,不僅要承襲漢人的文化,更要團結漢人推翻西晉,劉淵下一步便制定了推翻西晉的戰略。

劉淵初步的勝利為以後的偉業打開了局面。建立匈奴漢國,給與了中原漢人一線生機的希望,而重用漢人謀臣,則向漢人展示了劉淵對於大漢王朝的嚮往。劉淵成功的攻佔了上黨、太原等地,在漢人謀臣的建議下,劉淵開始尋找自己的根據地,以便能夠跟西晉一決高下,而關中地區自古以來兵強馬壯,地理位置優越,很自然的成為了劉淵的首選,於是不久便發兵佔領了山西,這一戰更是打出了他的威名,向他身邊聚攏的關中世族大家也越來越多。兵越來越強,將越來越多,後方糧草充足,劉淵有了與西晉決戰的底氣。

公元308年,劉淵開始大舉進攻西晉國都洛陽,但卻在洛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對於西晉的很多人來說,劉淵只不過是一個打著漢人旗號的匈奴人,而西晉的內亂是漢人自己的內亂,絕不想乘機讓外邦得利。洛陽久攻不下,劉淵只好撤軍另尋他路,公元310年,劉淵病重,進攻西晉一事便擱淺了下來,不久劉淵便去世了。

他胸懷大志,想要恢復漢朝昔日榮光,雖失敗卻證明漢文化的強大

劉淵雖胸有大志,但是時代以及出身決定了他不可能成功,尤其是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首領帶著漢人,打垮漢人的政權。

自古以來想要染指中原政權的少數民族政權,不在少數,但是最後不是被漢人打敗,便是被漢文化所融合。而劉淵雖然起兵以來打著漢文化的旗號,但只不過是為了爭取漢人的支持,用以完成自己的大業。他所建立的漢國也並非是漢人的漢國,骨子裡依然是匈奴漢國,這就決定了劉淵不可能成功建立他心中強盛的漢國。

雖然劉淵最後並沒有成功,但是劉淵在那個時代能夠有如此的眼光和胸襟,已經是很少有的少數民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