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皇帝建個群,大家都打字,只有他在發語音。網友:就知道是他

如果中國歷史上500個皇帝建一個微信聊天群,群友們肯定有很多想聊的話題。比如,唐太宗、唐高宗和則天大聖皇帝的八卦;比如明太祖、明成祖和建文帝的恩怨等等。能聊的事情太多了,估計能把微信聊崩潰,把手機聊死機。聊天的內容暫且放在一邊,現在我們來探討一個問題:群友都是地位崇高的天子,在裡面聊天一般都會深思熟慮、斟詞酌句,絕大多數群友都會打字聊天。那麼,誰最可能會獨出心裁、我行我素的發語音呢?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看看歷史就知道了。

在正式場合,比如說頒發聖旨,絕大多數皇帝是這樣說話的。先開一個頭,唐宋聖旨開頭一般用“門下”二字;元朝的漢文詔書一般使用“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明清就是大家熟悉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起頭。開頭完成以後,就是洋洋灑灑的官方語言,一般聖旨都是由學問大家草擬,務必做到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反正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的看不懂的。比如,下圖的現存聖旨,就很難懂。

500皇帝建個群,大家都打字,只有他在發語音。網友:就知道是他


而朱元璋不一樣,他的聖旨是另外一種風格。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明太祖朱元璋用語音發出的聖旨。

某群島有倭寇來犯,地方官吏問咋辦,朱元璋一道聖旨說:“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在國子監做思政工作,朱元璋是這樣說的,至今還保留了下來:

恁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宋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遵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後來他善終了,以禮送他回鄉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此處省略若干字)若先前帖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嫋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遷發煙瘴地面。欽此!

500皇帝建個群,大家都打字,只有他在發語音。網友:就知道是他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這樣寫聖旨的也不止朱元璋一個。元朝皇帝也有這樣寫的,不過元朝皇帝是真的文化水平不高。往後有明成祖朱棣,朱棣的理由很簡單,他是真正的把朱元璋當榜樣,恨不得事事都模仿自己的父親。朱元璋的學問完全能夠寫正經聖旨,卻我行我素非要發語音。這與朱元璋本人的經歷和特質有關。

說起朱元璋,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史上最強逆襲,從一窮二白、一無所有到登基稱帝、君臨天下,他只用了短短15年時間。明太祖用他的傳奇經歷刷新了所有人對皇位和皇帝的認知,從那以後,皇帝的神聖性大打折扣,皇位也喪失了大部分的神秘意味,以至於吳承恩借齊天大聖之口感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500皇帝建個群,大家都打字,只有他在發語音。網友:就知道是他


明太祖的一生不僅傳奇,而且非常勵志,如果比較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的建國難度,明太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朱元璋能取得如此駭人的成就,與他的個人特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是史上最勤政皇帝之一,每天早上不到5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以後,一天時間,除了6個小時用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都在工作,這樣近乎於“苦修”的工作生活狀態一直持續了31年,幾乎以一人之力開創了“洪武之治”。他也是史上最好學的皇帝之一,他的部隊跟陳友諒作戰,學會了行船水戰,跟蒙古騎兵作戰,學會了騎馬射箭。朱元璋打一戰進化一次,堪稱奇蹟.

登基以後,他苦研法學,總結匯編《大明律》,親自寫定《大誥》,成為了真正的立法者。要知道,在西方文明中兼具皇帝和立法者身份的,只屬於漢謨拉比、查士丁尼大帝、拿破崙等寥寥幾人。朱元璋向來反對“以無知役有知”的做法,登基後政務繁忙也要抽時間學習,即使對於自己不太看重的詩歌文學,他也努力汲取知識,按照後世的一般說法,明太祖在位後期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文學水平。至於帝王心術、治國方略、識人用人、養兵用兵等方面,他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排得上號,這個自不必說。


500皇帝建個群,大家都打字,只有他在發語音。網友:就知道是他


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明太祖的人生好似開掛一般,他似乎擁有打破一切規矩、一切阻礙的本事和魄力,這也讓朱元璋幾乎成為了史上最我行我素、無視規則的皇帝之一。廢宰相、殺功臣、懲貪腐,其他皇帝視為登天的難事,明太祖都做了,而且做得那麼理所當然,似乎輕而易舉一般。不得不說,要說魄力和執行力,明太祖在皇帝中真是最高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