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背景: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完顏兀朮大舉南下。

01、十三年前山河易變,二十五年初入背嵬

靖康之變(1127)距今已經十三年了,二十五歲的年小叔是汴京人,在靖康之變之後就在康王趙構的號召下拿起刀槍抗擊敵虜,在康王南下之後,年小叔的這支隊伍繼續在中原地區戰鬥,但是由於將領的指揮失誤,最後兵敗投降,但是年小叔等人不願與金國為伍,便被岳飛所吸納。就這樣,年小叔跟隨岳飛一路拼殺,成為岳家軍中的一員,以年小叔為藍本的十數萬岳家軍裡的中華健兒,更是成為南宋守衛長江中游的中流砥柱。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岳飛劇照

在之前數次的北伐戰爭中,岳飛軍虜獲了不少戰馬,在選拔騎兵的過程中,年小叔脫穎而出,成為了背嵬軍中的一員。南宋由於缺少戰馬,無論是遼國、還是金國,他們的騎兵都是一人兩騎,甚至是一人三騎兵。

但是,宋代的騎兵往往一營當中,僅有數十匹戰馬。在北宋年間熙寧年二年到五年之間,整個北宋12個牧馬監,每年只能產出馬匹1640匹,而能夠用於騎兵的馬匹只有264匹。北宋尚且如此,失去北方大部分牧馬區的南宋,騎兵的戰馬更是緊缺。所以,每一個南宋騎兵,必然是精銳中的精銳,而背嵬軍則又是騎兵精銳中的精銳。年小叔能夠成為背嵬軍中的一員,足可以證明其能力超群。

(《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馬軍多不精,一營或止有數十匹馬"。)

成為背嵬軍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宋代騎兵選拔的第一個標準就是"四十以下",年小叔正直壯年,而南北征戰,他的體力、武技、騎術都是十分精湛。

岳家軍中的背嵬軍,是嚴格按照"年四十以下,長七八尺,材必健疾,力邁倫等,能馳騎而善射,前後左右,周旋進退,超越溝塹,馳上陵,逾險阻,絕大澤,涉名水,敢犯強敵,亂大眾者"的選拔標準,而不是像北宋一樣"承平既久,額存而兵闕,馬一營或止數十騎,兵一營或不滿一二百。"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武經總要》中馬甲復原圖

02、年小叔刻苦訓練,岳家軍枕戈以待

年小叔在入選背嵬軍之後,訓練愈發刻苦。背嵬軍,因自己可以為主將負酒瓶而倍感榮耀,因為這是親信的象徵。更是對自己在軍旅生涯的認可,能夠為主將負酒瓶,除了對主將對自己的信任之外,更是軍中精銳的象徵!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嶽瓶(泰州博物館藏)

有了這樣的榮耀感,年小叔對自己的要求也格外的嚴格,訓練起來更是賣力。

騎兵的訓練和步兵有著很大的差距,騎兵之所以是冷兵器最強武力,就是源於騎兵的機動性。而騎兵的機動性,需要的就是"人馬合一"。騎兵在馬上的各種高難度動作,還需要馬具的配合,韓世忠還用"及跳澗以習騎"的方法訓練騎兵和馬之間的配合。

勇氣也是年小叔基本訓練的技能之一,步兵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讓其衝鋒陷陣,但是騎兵不同,騎兵不僅僅要求人能夠衝鋒陷陣,而且還要求戰馬在環境中,都能夠服從騎兵的指揮。勇氣在騎兵訓練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馬甲復原圖

在馬上能夠保持平衡,還可以活動自如,左右開弓,劈砍躲閃等等,這些技能,也都是年小叔在背嵬軍中必要的訓練內容。尤其是騎射,更是騎兵訓練內容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年小叔等背嵬軍還需要進行戰術訓練,以此來讓騎兵能夠在短兵相接的過程中能夠即時聽從指令,讓將領能夠如臂使指。

紹興十年,年小叔等人,突然從鄂州被調撥向北進發,大家都明白,戰爭又要開始了。年小叔等近十萬岳家軍,在鄂州被束縛三年多,無時無刻不想著要北上中原。他們在平時的訓練中更是以實戰為基礎,在三年中,年小叔及其袍澤無一人敢懈怠。全軍將士的戰術動作每一個都是精益求精,岳飛擅長左右開弓,背嵬軍士也在嶽將軍的教導下精於騎射。在高強度的訓練下,岳家軍無論步、騎,個個都能以一當十。

如今,無論敵人有多強,我自當以血肉之軀,護我疆土,禦敵於外。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影視劇中的岳雲

03、背嵬軍大破柺子馬,楊再興單槍把敵殺(郾城大捷)

  • 紹興十年,五月

完顏兀朮大舉進攻陝西、河南,不到月餘就佔領了陝西、河南等地。

  • 紹興十年,六月初到七月初

年小叔等人,隨岳飛北上抗金。在同樣不到月餘的時間內,岳家軍連戰皆克,一路高歌猛進,將中原的金軍接連擊潰,攻佔了蔡州、潁昌、鄭州等一系列戰略要地。由於岳家軍收復的失地太廣,造成了兵力分散的局面,

  • 紹興十年七月八日

完顏兀朮得知岳飛孤軍深入,並且駐紮在郾城,而且由於兵力分散,岳飛郾城大營隊伍的人數並不是很多,於是完顏兀朮便在這天

"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與韓常之兵逼郾城"(《宋史·岳飛傳》)

年小叔站在城牆上,看著城外一萬五千多騎的金軍,據偵騎彙報,完顏兀朮後續還有十幾萬的金兵在源源不斷的向著郾城進發。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完顏兀朮劇照

岳飛並沒有一味的防守,而是派出了自己的主力騎兵與完顏兀朮大戰。完顏兀朮以兩翼柺子馬"更進迭卻",迂迴側擊。岳飛則命其子岳雲率領背嵬軍和遊奕軍出城迎戰金軍柺子馬,年小叔作為背嵬軍的一員,自然也在其中。當時,年小叔只見岳雲揮動著手中的武器直衝敵陣,自己也揚起自己的武器衝將了上去。年小叔在岳雲的帶領下,通過"或角其前,或掎其側,用能使敵人之強,不得逞志於我"的戰術(《紫微集》),與金軍"柺子馬"進行了數十場鏖戰。年小叔在戰場上,還看到了楊再興將軍。只見得,楊再興將軍單騎衝入敵陣,想要擒拿完顏兀朮,但是奈何敵軍如潮水一般,但楊將軍絲毫不懼,雖然身中數十槍,依舊在萬軍從中斬殺數百人,從容而返。

(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朮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宋史·楊再興傳》)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楊再興血戰小商河(三百人與金軍主力對戰,殺敵兩千,身中數箭而死,死後得箭簇兩升)

完顏兀朮眼看"柺子馬"被岳雲等人衝殺的潰不成軍,於是出動了重裝騎兵——鐵浮屠,意在將岳雲帶領下的年小叔等背嵬軍騎兵擊潰。柺子馬是金軍的騎兵主力,一般情況下柺子馬被佈置在軍隊兩翼,利用其機動性和集團衝鋒所帶來的的衝擊力,對敵進行突擊;而鐵浮屠咋二十重裝騎兵,優勢在於其攻堅能力,並且鐵浮屠三馬相連,雖然失去了一部分機動性,但換來了更強的攻堅能力,擁有"撞牆而進"的能力。

年小叔等人看到鐵浮屠出現,迅速撤退,將戰場讓給岳家軍的步卒,年小叔的步卒袍澤用麻扎刀、提刀、大斧等,專門朝著鐵浮屠馬匹的關節處斬殺,雙方從下午戰鬥到天黑,酣戰數十個回合,金軍大敗而歸。

(一馬僕,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宋史·岳飛傳》)

郾城之戰是宋軍騎兵在與金、遼精銳騎兵正面對抗中,鮮有的勝利。這充分說明了,只要指揮得當,農業民族與遊牧民族的騎兵正面對抗也是可以勝利的。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重裝鐵浮屠

04、岳雲破敵於城西,兀朮潰敗在潁昌(潁昌大捷)

完顏兀朮大敗之後,不敢與岳飛在郾城對峙,同樣為了防止在潁昌的宋軍馳援郾城,選擇進駐郾城與潁昌之間的臨潁縣。岳飛料到了完顏兀朮在切斷潁昌和郾城的聯繫之後,雖然不敢再行攻打郾城,卻可以攻擊潁昌,於是便派遣岳雲率領八百背嵬軍繞道馳援潁昌,年小叔也在馳援潁昌的背嵬軍中。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郾城、潁昌之戰

  • 紹興十年,七月十四日上午

年小叔看到了潁昌城外,綿延數十里的三萬多金軍騎兵和十萬步卒。雖然金軍氣勢恢宏,兵多將廣,但是依舊唬不住年小叔。年小叔作為背嵬軍的精銳,始終是數萬士卒中"敢犯強敵,亂大眾者"。

這一日,天空中的太陽似乎被血色籠罩;這一日,臨安的酒醉金迷和中原的戰火紛飛成為了鮮明的對比;這一日,註定是名留青史的一天。

年小叔隨著二十二歲的岳雲和八百背嵬軍袍澤居中率先出擊,中軍、遊奕軍會同八百背嵬軍一起向著敵軍發起了衝鋒。騎兵衝鋒,宋軍的步兵則是在兩翼掩護騎兵的衝鋒,這樣步騎協作的戰鬥,是宋軍為了彌補自己騎兵少而做出的戰術安排。

(貴將遊奕、雲將背嵬戰於城西。雲以騎兵八百挺前決戰,步軍張左右翼繼之。——《宋史·岳飛傳》)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北宋《大駕鹵簿圖書》中的騎兵

雙方的戰鬥就這樣展開了,年小叔眼見得自己的統帥岳雲,這個只有二十二歲的青年,十數次的闖進敵軍陣中,身上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血還是敵軍的血,身邊的背嵬袍澤個個都是如此,放眼望去,"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儘管,金軍兵多將廣,但是年小叔這群背嵬軍士絲毫沒有要退卻的意思。

(潁昌之役,大戰無慮十數合,(岳雲)出入虜陣,甲裳為赤,體被百餘創……潁昌之戰,人為血人,馬為血馬,無一人肯回顧者,復中原有日矣。——《鄂國金陀粹編》)

年小叔等人戰鬥了一上午,潁昌城中的守軍見雙方堅持不下,於是率領踏白軍和選鋒軍出城。有了這兩支生力軍的加入,年小叔等人士氣倍增,金軍只堅持了片刻便難以支持,完顏兀朮也扔下五千餘具屍體狼狽而去。

年小叔之我是背嵬軍:南宋騎兵的輝煌,八百背嵬,大破金兀朮

岳家軍

05、背嵬軍改制御前,年小叔慷慨赴死

  • 紹興十一年

紹興十一年,荊湖宣撫司被罷,傅選為鄂州御前背嵬軍同統制,自此背嵬軍被朝廷收為己用,成為"御前"軍隊。這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趙構下令"岳飛特賜死",此時岳飛只有三十九歲。

當年小叔聽聞到岳飛的死訊,悲愴不已,騎在自己的戰馬上,身著鐵甲,挎著長刀,帶齊了短弩和弓箭,默默的離開了軍營,向著金軍駐軍的方向走去。讓年小叔沒想到的是,隨著離金軍軍營越近,身邊的背嵬袍澤越來越多,眾人默契的都沒有交流,寂靜的夕陽下,只有戰馬的嘶鳴和鐵甲碰撞的聲音。這些背嵬軍士,他們不願做被拔掉牙齒的狼,不願做被圈養的老虎,他們寧願死在故土,也不願老死於病榻,冤死獄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