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潘天寿

潘天寿,近现代杰出的艺术家,师承吴昌硕、受教于经亨颐、弘一法师等人。书、画、印造诣极深,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山人。代表作品有《雁荡山花》、《鹰石山花图》等。

潘先生在艺术史上的成就,正是由于他在艺术上的“霸悍”追求,这“霸悍”指的是他不顾眼光,对旧有创作方法和审美习惯的违背和抛弃,剑出偏锋,另辟蹊径;是他笔下气势如虹的一幅幅山水、花鸟;也寓意着先生过人的见识与胆略。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松鹰 1948年作 149×40.5cm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指墨画,碎片拼接)

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

——《听天阁画谈随笔》

世界的绘画可分为东西两大统系,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统系的代表。

——1957年《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每一个国家民族,应有自己独立的文艺,以为国家民族的光辉。民族绘画的发展,对培养民族独立、民族自尊的高尚观念,是有重要意义的。

——1959年《谈谈祖国目前的国画情况》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鹫鹰磐石图 潘天寿纪念馆藏(指画)

我相信,今后的新中国画,一定会在不远的时间中,蓬勃而且美丽地长成。

——1955年在文艺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扬长避短。若以己之短、步趋人之长,久之,恐失己之长耳。民族艺术之前途,不可不注意于此。

——读《孙子兵法》眉批

盖吾国文字之组织,以线为主,线以骨气为质。由一笔而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如行云之飘渺于太空,流水之流行于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气行也。气之氤氲于天地,气之氤氲于笔墨,一也。故知画者,必知书。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八哥盆景图轴》 淮安市博物馆藏

中国人从事中画,如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中国人从事西画,如一意摹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隶。两者虽情形不同,而流弊则一。

——《听天阁画谈随笔》

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芙蓉图条幅》 淮安市博物馆藏

艺术为人类精神之结晶,又为人类精神之食粮。

——论画残稿

艺事可求师于千年百世之前,可求知于千年百世之后。

——论画残稿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老鹫》 潘天寿纪念馆藏

美有如火之热情,美有冷静之头脑,美有冰雪之聪明,美有自由之规律,美有无边之真诚,美有极端之善意,美有至乐之境域。

——论画残稿

无灵感,即无创造。无技巧,即无绘画。故灵感为绘画之灵魂,技巧为绘画之父母。然须以气血运行而生存之,气血者何?思想意识是也。画事须勇于“不敢”之敢。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小憩图》 纸本设色 224×105厘米 1954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

艺术之常,源于人心之常;艺术之变,发于人心之变。常其不能不常,变其不能不变,是为有识。常变之道,终归于自然也。

——论画残稿

画事源于古,通于今,审于物,发于学问品德,辄能不落凡近矣。

——论画残稿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做人之道,亦是治学作画之道。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暮色劲松图》 潘天寿纪念馆藏

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

——1961年中国画讲座

艺术有其真、善、美之最高境地,然此全从真实之现有世界而来。故不通世务、不明人情物理者,不能踏入其堂奥。

——论画残稿

名利之心,不应不死,学术之心,不应不活。名利,私欲也,用心死,人性长矣。画事,学术也,用心活,画亦活矣。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鸬鹚》 61×41cm 1960年作 江苏美术馆藏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作大画亦然。反之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

——《听天阁画谈随笔》

治学,一勤勉,二终身不辍,三志趣高远,四着眼须空阔,五虚心以求多见多闻,六有独立精神而不依赖,七做人态度要乐观向前。

——1943年5月致国立艺专学生信

野战,须以霸悍之笔出之。

——题《墨竹》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先春梅花图》 沈耀初美术馆藏

画须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即臻妙谛。

——《听天阁画谈随笔》

画事难于用繁,尤难于用简。简之可贵,在于纯炼。须老辣慎密、迹简意远,方为上品。

——论画残稿

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

——论画残稿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 150.8×359.6cm 1962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民族遗产,是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化的因素。因为我们的现实主义,是中国民族的现实主义。

——1955年在文艺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湿笔取韵,枯笔取气。然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灵岩涧一角 1955年作 116.7×119.7cm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吾国绘画,以笔线为间架,故以线为骨。骨须有骨气;骨气者,骨之质也,以此为表达对象内在生生活力之基础也。故张爱宾云:「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

——《听天阁画谈随笔》

用笔忌浮滑。浮乃飘忽不遒,滑乃柔弱无力,须笔端有金刚杵乃佳。

——论画残稿

墨非水不醒,笔非运不透,醒则清而有神,运则化而无滞,二者不能偏废。

——论画残稿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露气》 1958年作 130×154cm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舍取,必须合于理法,故曰:舍取不由人也。舍取,必须出于画人之艺心,故曰:舍取可由人也。懂得此意,然后可以谈写生,谈布置。

——《听天阁画谈随笔》

置陈布势,要得画内之景,兼要得画外之景。然得画内之景易,得画外之景难。多读书多行路,多看古名作,自能有得。

——《听天阁画谈随笔》

画事之用笔,起于一点,虽形体细小,须慎重从事,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乃佳。

——《听天阁画谈随笔》

对物写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与情,画中之灵魂也,得之则活。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雨后千山铁铸成》 1961年作89.9×45.9cm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毛笔画,笔到易,意到难。指头画,意到易,指到难。故指头画,须注意于意到指不到之间。

——《听天阁画谈随笔》

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

——1936年《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

艺术与科学不同。艺术在求各民族各个人特殊精神与特殊情趣之贡献,科学在求全人类共同应用效能之增进。

——论画残稿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纪念馆藏品

学术须先研究而后批评,方不失批评之价值。近时风气,专喜批评,不加研究,是学术精神颓废之表征。

——论画残稿

练笔在课堂,取材在自然,立意在心上(思想)。

——转引自1980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即是吾辈无上粉本。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鱼乐图 潘天寿纪念馆藏

做人一定要老实,实事求是。但画画不能太老实,否则就没有艺术性。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

画画要用眼,又要用心。西画用眼多,中画用心多。

——20世纪40年代对国立艺专学生语

谁有创造,谁就能在历史上占一席之地;谁没有创造,谁就会被历史淘汰。所以,你们不要以学像我为满足。

——20世纪40年代对学生语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露气 纸本水墨设色 130×154cm 1958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要记住:艺术的重复等于零!

——20世纪40年代在国立艺专对学生语

古人云:艺者,德之华。艺专学生,一须求技巧学问之长进,二须求道德人格之建立,方可望成一真正之艺术家。

——1947年对国立艺专学生语

画宜有清峻之气,古朴之风,天真之美,自然之神,雍容华贵而入大雅之堂;不可有躁气、土气、作气、甜俗之气。

——20世纪40年代在国立艺专对学生语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铁石帆运图轴》 1958 水墨设色 潘天寿纪念馆藏品

既贵有所承,亦贵能跋扈。

——《潘天寿诗存·论诗》

艺术是自我,亦是他我。

——论画残稿

画格,即人格之投影。故传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论画残稿

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四全者,诗、书、画、印是也。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春塘水暖 249×102厘米 1961作 传原藏潘天寿纪念馆 拍价2072万

文与可画竹,胸中先有成竹,治印亦须胸中先有成印。

——1945年《治印丛谈》稿

不读书,不了解中国文化,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画传统。

——1961年4月在「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上的发言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家仍然要凭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情感来作画,不作造化的奴隶,而要造化在心,变化在手,能察自然变化之神奇,有化天地万物之手段。

——转引自1981年《新美术》第一期

潘天寿: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

潘天寿 《映日荷花别样红》 200×300cm 钓鱼台国宾馆

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

——《听天阁画谈随笔》

山无云不灵,山无石不奇,山无树不秀,山无水不活。

——《听天阁画谈随笔》

各民族、各地域、各流派之艺术,有同有不同。同者,人类之本性、艺术之本质;不同者,环境之相异、传习之相殊。故艺事,须在同中求不同,不同间求同。

——论画残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