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如果在鸿门宴中杀了刘邦,那项羽会当皇帝吗?能建立什么朝代?

小易谈历史


即使在鸿门宴上,项羽感情一冲动,刘邦遭遇了不测,项羽也当不了皇上。

一是不想;

二是不能。

为什么说项羽不想呢。项羽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天下诸侯中称王称霸,因此,灭秦后马上自立西楚霸王,分封18路诸侯王,然后衣锦还乡天下回家嘚瑟了,人生到达了巅峰。

至于天下一统,他想都没想过。他的规划是,诸侯分而治之,他只要做武林盟主就行了,谁不服就揍谁,直到打服为止,主要工作是专治各种不服。

因此,项羽打开始就没有做皇上的志向。

再说为何不能?项羽勇冠三军,敢打硬仗,说实在的,做个正印先锋官是合适的。再往上走,差距就大了。做三军统帅呢,才能远逊于韩信;君临天下,他没有刘邦的王者之气。

项羽不仅刚愎自用、目光短浅,而且爱慕虚荣、缺乏大度,他杀降屠城、火烧阿房宫、残害义帝,逼走谋士,处处不得人心,这样的人怎么做的了皇上?


微山秋水


人生有命,富贵在天!项羽蛮横、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注定灭亡、没有皇帝命,而刘邦广揽人才、知人善任!放手让部下随时应变、大胆决策,由弱变强终获全胜,天下归汉实属必然!



泰安方圆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相信项羽一定会后悔自己放过了刘邦,那么如果鸿门宴的结果是项羽杀了刘邦。那么如果项羽获得楚汉之争的胜利之后会建立怎么样的一个朝代呢?

朝代特点一:设立分封制度。项羽是贵族之后,那么为了延续家族的荣耀,他应该会设立以周朝的分封制为标准的制度。若封项羽为西楚霸王,那么他的氏族家族中将会有其他的十八位诸侯王出现一起来巩固势力。

朝代特点二:被刘邦割据一定的势力范围。与项羽过于高傲的性格不同,刘邦的座右铭大概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我们可以从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真切地看出刘邦在逃跑这一方面做得驾轻就熟,项羽很大可能是杀不死刘邦的。那么活下来的刘邦,一定会像一只蚊子一样嗡嗡嗡地骚扰着项羽,属于项羽的势力范围也会被刘邦割走一部分。

朝代特点三:疏于内政管理。从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项羽的人才资料库里精于内政管理的人才比较稀缺,相反则是以舞刀弄枪的将士为主,这就导致如果建立了大楚王朝,那么在内政的管理方面是比较困难的。

朝代特点四:遍地为诸侯。依据项羽非常重情义的性格特点来看,在打败刘邦之后,他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那么就可能会演变成遍地是诸侯的景象,而这并不利于王朝的统治。





速看历史剧


历史无法假设,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项羽的功败垂成,特别是英武帅气几乎满足了女孩一切美好想象的一代西楚霸王,竟然会败给一个年过不惑的地痞流氓,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项羽并非想象的那样美好,刘邦也并非认为的那样不堪。在大局意识之上,刘邦确实能甩项羽好几条街。

鸿门宴后,为了避项羽的锋芒,刘邦退出关中,让出了已经收入囊中的咸阳。此举虽然示弱,但是却获取了项羽的信任,平添了项羽的目空一切的傲气。而后,项羽率领诸侯大军入城,纵容自己的部下烧杀抢掠,咸阳城顿时哀鸿遍野。这还不能让其尽兴,抢掠一番后的项羽,着人火烧咸阳城,大火连续少了三千三夜才熄灭。

从这里其实就能看出,如果项羽自己准备成就帝王之位,这些归顺的百姓理所当然成为自己的子民。活着的百姓自然能比死了的百姓产生更大的效用。然而,项羽却不这么认为。狭隘的仇恨迷蒙了他的眼睛,凡是秦朝的一切,他都要摧毁。用强势去令天下臣服,这其实和暴秦并无二致。

如果说这仅仅是他对咸阳城百姓如此,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起兵阶段,几乎每攻下一城,类似的一幕都要上演。这也就是为何人们总是认为他不过是一介莽夫,眼中仅仅盯着金银财宝这些身外之物,而对成就一世霸业,黄袍加身成为一国之主的前景,并未多上心。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则是在咸阳烧杀抢掠之后,他竟然令大军带着抢夺来的财物浩浩汤汤的回到彭城。

彭城是其发迹的地方,但是却并非铸就都城的最好地点。而项羽回彭城同样不仅仅是为了建都于此。

在《史记·项羽本纪传》里记载:“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因为思念家乡,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明白了吧,项羽急吼吼的回乡不过是为了在自己的乡亲父老面前炫耀一番。如此格局,又怎么能够成就大业?

如果说这只是他的人品存在障碍,格局不够宽广,那么接下来他的做法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定都彭城之后,他便分封诸侯,并称自己为西楚霸王。

论道理而言,当时天下几乎项羽一家独大,那么不该是称帝才对吗?千古一帝的位置虽然没有了,但是开辟一个王朝应该没有问题吧?项羽竟然仅仅想做一个霸王。这还不算什么,竟然开了历史倒车,分封诸侯。和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始皇简直背道而驰。

开了历史倒车的项羽果然没坐稳几天位置,一年后,十八路诸侯为了利益又开始了火并。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所以,对于项羽而言,其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但是让其成就帝业,却着实难为他了。


Crazy历史


除了鸿门宴,项羽还有很多机会杀刘邦,但他没有。

所以鸿门宴不杀刘邦和他能不能称帝没关系。

他楚怀王都敢杀,秦王都敢杀的人,只是封自己做西楚霸王的人,胸无大志吧,心中没有天下,只有楚国。怎么能做皇帝,建立自己王朝呢。


国民往事儿


谢谢你的问题!

查阅《史记》等相关历史文献,通过分析秦末时期的相关记载,我觉得即使项羽在鸿门宴杀了刘邦,项羽也不会当皇帝。原因如下:

一、项羽没有当皇帝的心思

实际上把秦王朝推翻以后,项羽团队已经是实力最强的军队,当时就有资格称帝,刘邦还不敢和他叫板。但是项羽却选择了分封天下诸侯,要衣锦还乡当楚霸王,没有听韩生“

居关中而阻四塞”的建议。有人可能会认为当时还有个被尊为“义帝”的原楚怀王芈心在,项羽还好不好意思称帝。可没过多久,项羽就把“义帝”杀了,他还是没称帝。

由此可见,项羽的心思没有放在当皇帝这件正事上。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杀了刘邦,汉军不会亡,甚至可能会更强

去参加鸿门宴的人是:刘邦、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以及其他随从。鸿门宴上如果真的动起刀枪,这些人肯定都会玩完。虽然张良死的很遗憾,但是萧何还在。要么萧何自立率领汉军,要么让幼小的刘盈当汉王,自己摄政,总之,基本上萧何说了算。刘邦在当皇帝后论功劳,把萧何摆在了第一位,认为他是指挥牧羊犬的猎人。可见萧何的能力非常强,而且韩信也是因萧何的赏识而有用武之地。

另外,鸿门宴之后刘邦和项羽打的第一仗是彭城之战。由于刘邦的骄傲自满,又恢复到入关前的“妇女有所兴,财物有所取”的放荡状态,导致五十六万被项羽三万人打败,汉军死了几十万人,尸体把河水都堵了

这一仗打的损失惨重啊,后面还是萧何重新招兵买马才振作起来的。所以说刘邦在鸿门宴之后拖了汉军的后腿啊。由此可见,没了刘邦,在萧何韩信的带领下,汉军可能会更强。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史记•高祖本纪》

三、项羽残暴不公,众人不服

他觉得碍眼,把“义帝”芈心给杀了,引起了众怒。另外我觉得这也许是和范增闹分歧的开始,毕竟是范增提出的建议立芈心为王的。后来项羽又杀了韩王,这让诸侯们由之前的怒转变成了恐慌、害怕,渐渐的,大家就想叛变了。于是,由齐王田荣公开造反引发的乱局一发不可收拾。

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是对外,对内也同样不公平,让亲戚朋友分得好地方,而打仗厉害的钟离昧等人却没分到啥好处,最后连范增也跟他闹掰了。

这些残暴和不公平,都是项羽自发的天性,和刘邦没啥关系。

四、总结

从以上分析来看,项羽自身事业理想不在当皇帝上;刘邦鸿门宴之后拖了汉军一次大后腿;项羽对外处事不公,对内分赃不均。所以,如果鸿门宴项羽真的杀了刘邦,项羽的结局也不会变。

别人的好歹,不会影响你的成败!想要成功,必须自身变强!

{吉橙加盐 味道更甜}

创作不易,记得添加关注哦(´-ω-`)


吉橙加盐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的一次宴会。

宴会的双方刘邦和项羽剑拔弩张,一度要到了火并的边缘,但是最终刘邦通过自己主动献出来关中之地和秦国的金银财宝都给了项羽赢得了项羽的宽恕,项羽最终没有杀死刘邦,并且把刘邦放了回去。

很多人都会说正是因为项羽这次放过了刘邦,才导致了最终项羽的失败和自杀,也有人说项羽这次放过刘邦实际上是一种政治上的远大见识,为项羽之后做到西楚霸王打下了基础。那么如果项羽杀害了刘邦天下的局势又将会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当时的项羽和刘邦的实力差距,项羽有四十万人但是其中很多都是依附于项羽的诸侯,刘邦的军队虽然仅仅有十万人,但是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刘邦手下肯定不会愿意,双方肯定要大打一仗,这一仗的胜负谁也不敢于预料,因为项羽手下的那些诸侯的忠诚度确实值得怀疑,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跟着刘邦反对项羽。

所以说双方很有可能打的不可开交,这些诸侯也都回到各自的国家继续割据,这时候反而会出现一种历史倒退,那就是这些诸侯又重新建国,天下又变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混乱局面。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邦手下击败了诸侯联军,这样天下的局势将更加混乱,项羽和诸侯们一旦战败,刘邦军队又失去了统帅,这时候谁也不能稳住天下的局势,很有可能进入东晋十六国那种混乱的时期。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刘邦被杀之后军队一片混乱,刘邦手下的曹无伤等人控制了刘邦的军队,并且投降了项羽,但是项羽本来就是一个没有政治眼光的人,即使杀死了刘邦,他也会分封诸侯。而且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明显没有分好蛋糕,导致了很多人都反抗项羽,刘邦没有攻打项羽之前,项羽就已经被各方的叛乱搞得焦头烂额了,这种情况下项羽想要真正能像刘邦一样坐稳天下也是很难的。

可以说项羽在鸿门宴杀死刘邦虽然对于项羽可能是有害的,但是对于整个历史的走向是好的,刘邦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汉朝,改变了割据混乱的局面。


口袋历史听棠


朋友们都挺喜欢项羽这个人,我也是喜欢他是个真爷们,喜欢归喜欢但对于他能成就霸业,开疆拓土当黄帝这一点我感觉有点不可能,因为从各个历史资料看,他都是一个自以为是独立独行,和谁都一副水火不相融点现象,有大智大谋,

如果让他冲锋陷阵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如若是安家定国确实缺少一些耐性,他和刘邦的格局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两个人都是起义刘邦的队伍越创越勇,人才越来越多而项羽在起义后每次战争中都烂杀无辜百姓,甚至屠城,烧杀抢夺给人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失去很多人的爱戴拥护,从以上种种情况分析,他不可能当上黄帝,更不用说称号了。




亮亮1116800485020


项羽已经建立“朝代”了,国号“西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汉王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彻底抹去了“西楚”政权的正统地位,给后人造成了秦王朝之后就是汉王朝的错觉。实际上,“西楚”政权是事实存在的,而且长达四年之久。其间,刘邦名义上也是“西楚”政权的臣,是“西楚”政权的汉中王!

项羽为何不称帝

不是项羽不能当皇帝,而是他不愿意当皇帝。秦灭六国一直是项羽心中抹不去的痛,曾经贵为楚国贵族的项氏一门在秦灭楚之后,辉煌不再!项羽家族这一支也彻底沦为了平民。秦始皇和他皇帝的身份在项羽心目中是“灭国”的象征,项羽从内心里对皇帝这个尊号多少是有些反感的。

再者,项羽起兵之初就一直奉后来的义帝熊心为“正统”,而他自己也是义帝所封的鲁公。虽说“天下已定”、但并不太平,地方实力派们都在蠢蠢欲动,这其中就包括刘邦。后来项羽派人杀了义帝熊心,尚且被刘邦拿来大做文章,如果这个时候项羽称帝,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可想而知。因此,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后,项羽虽然站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大封诸侯,但却始终没有称帝,只给了自己一个西楚霸王的名号,大概其就是诸侯中的霸主之意。说白了,项羽是在缓和内部矛盾,一个皇帝名分,虚名而已、根本无须急于一时。西楚霸王已然凌驾于所有诸侯王之上了,与皇帝何异?无非一个虚名罢了……

项羽这个人是典型的六国旧贵族之后,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分封天下的梦,他内心并不完全赞同秦国乃至秦王朝实行的郡县制。换言之,项羽并不那么想当皇帝,他更想当“周天子”!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后,项羽大封异姓诸侯王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项羽的这一想法。

如果杀了刘邦,项羽会当皇帝吗

即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也并不意味着他就真的可以取代后来刘邦的地位。前面已经说到了,不是项羽不能当皇帝,而是他不太愿意当皇帝。当然,在未来政治形势需要的情况下,他会不会当皇帝,这个也很难说。但短期内他应该不会称帝,因为新“周天子”的身份对于项羽而言还是相当“志得意满”的。

再者,彼时天下诸侯远不止刘邦一家,至少韩信就够项羽好好喝一壶的!虽然韩信的齐王不是项羽所封,但“楚汉之争”期间韩信作为诸侯之一的实际地位已然形成了。韩信之所以一直没有反汉自立,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他缺乏自己的班底。说白了,韩信带出去灭齐、包括当上齐王之后麾下的军队,实际上都是刘邦的旧部,至少直接统兵的将领大多都是。韩信拥兵自重,这些人或许还能够容忍,毕竟他名义上还姓汉。可一旦韩信反汉自立,他还能调得动曹参这些刘邦的旧班底吗?不言而喻。

可是,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呢?刘邦那些旧部会不会推出韩信呢?这个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与其作鸟兽散,倒不如推出能力较强的韩信,作最后一搏,不是吗?如此一来,刘邦虽然死了,但项羽还是要面对第二个“刘邦”。韩信虽然在政治上比刘邦差得太远,但军事上却是“当世无人能敌”!再加上张良等人的辅佐,真要是干起来,项羽恐怕还真未必是韩信的对手。虽说韩信将来未必真的就能成就一番帝业,但把项羽拉下马或许还是可以做到的……

即便当上皇帝,项羽恐怕也坐不久

不可否认,在汉王朝建立之后,关于项羽的很多文字记录被人为“修饰”过了。现而今我们在《史记·项羽本纪》里看到的那个西楚霸王未必就是真实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但是,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恐怕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从某种意义上讲,项羽其实很像秦始皇,他们身上都带走浓重的战国旧贵族气息!试想,即便项羽真的当上了皇帝,难道他就不会成为第二个秦始皇吗?恐怕真的很难说。

可秦始皇好歹建立了真正大一统、实行郡县制的王朝,项羽建立的“西楚”政权是什么?类似于周天子时期的“松散邦联”!春秋战国时期的数百年战争和汉王朝初期的异姓诸侯王之乱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政治体制的不合理性。即便项羽当上了皇帝,如果不改变这种分封制,到头来他建立的“西楚”政权同样无法拜托周天子当年的窘境!就算项羽活着时可以依靠自身的强势维系帝国的存在,在他百年之后,“西楚”政权恐怕依然无法拜托分崩离析的命运……

综上所述,即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了刘邦,鹿死谁手恐怕依然是和未知之数。项羽当皇帝容易,其实在自封西楚霸王时他就有当皇帝的实力了。可问题是,项羽从战略布局的根子上就犯下了致命性的错误,他根本就不应该恢复早已被时代抛弃的分封制!加之项羽本身性格上的诸多问题,即便他当上了皇帝,恐怕“西楚王朝”也很难拜托秦王朝三代而亡的“魔咒”……


农民工歪说历史


说到项羽,用几个词大概可以概括:勇武轻狂、胸怀大志、刚愎自用、任性多疑……項籍出身楚国没落的旧贵族,战场上的项羽骁勇善战,豪气盖世,叱咤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楚汉之争中,项羽破田荣、救彭城、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百战百胜…在这些耀眼光芒的背后,却又隐藏着他的诸多缺陷,项羽缺乏远见,自持功高轻视诸侯,导致他缺少同盟,他又嫉贤妒能,不善于任用贤才,他还缺少战略家的眼光,不纳良言,屡次三番失去大好的机会!如果项羽在鸿门杀掉刘邦,他依然不会做皇帝,在后人的眼里刘邦是个可以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枭雄,可在当时的项羽眼中,刘季不过是和其它诸侯一样,对他丝毫构不成威胁的土鸡瓦狗而已。当时刘邦的存在,并不能影响项羽对是否称帝做出决策。项羽是一个悲情式的人物,又是一个矛盾体,在世人眼里,他生性残暴,愤怒时狂暴如虎,坑杀数十万秦军,憎恨时大肆屠杀敌方军民,流放并杀死了主上怀王熊心。但另一面的项羽,他宽厚对待同伴,礼遇长者,他铁骨铮铮,即使四面楚歌也打不到他,面对爱姬又柔情刻骨。项羽身上刻着很深的旧封建贵族的烙印,有时表现出近乎绅士君子的丰度,所以说即使没有什么力量去阻挡,他自己去称帝的可能性也很小,他的内心里,只想去做那个虎视天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他宁可在漳水河畔,一身征尘,踩着万千尸骨,让诸侯将相颤抖着膝行来见,也不愿在王宫内庭,销金帐中耗尽一生!如果说非要我们的英雄称帝,那么我猜想霸王所建立的朝代,也会近似东西周的社会制度,以分封制为基础,围绕着楚国在恢复旧有六国的同时,新增一些为奖励功臣亲信,而建立的小国。因为项羽从小开始,就被叔叔项梁寄予厚望,培养熏陶,立志恢复旧贵族的思想和统治,他不会将比较进步,以集权制为核心的封建帝制发展下去,而更可能令国家退回到僵化守旧的分封制。如果那样的话,我想我们的霸王项羽,或者说皇帝项羽,只会因为逆势而为,很快被各种崛起的新生力量推翻,淹没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