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工作之重大改革篇 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

“六重”工作之重大改革篇 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开展“不见面”改革。2020年底前,企业群众“不见面”办理率达到90%以上;较为复杂的政务服务事项:2020年底前,企业群众“不见面”办理率达到50%以上,2021年底前达到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2020年底前,企业群众“不见面”办理率达到30%以上,2021年底前达到50%以上。

◆全市每年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5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制造业、科技类项目占比50%以上。

◆依托科研院所、高校、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加快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三年内新增省级科技研发平台36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以上。

◆制定多渠道灵活就业、网络就业创业等新就业形态支持政策,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邢台发展的希望在改革,高质量赶超的希望也在改革。今年以来,市委提出“保五争三拼第一”的要求,各部门推出了一批有开创性的重大事项,这些任务必须靠改革求突破。

今年,我市深化改革分为“深化九项重点改革”和“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两大部分,共明确了156项改革任务。其中九项重点改革共明确改革任务85项,主要涉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教育文化体育领域改革、深化“四医联动”改革、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九方面改革部署。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分别从经济领域、农业农村领域、政治领域、社会民生领域、生态文明领域、党的建设领域等六个领域,共71项任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

向改革要活力

在位于威县的河北海贝尔儿童游乐设备有限公司,一座崭新的钢结构车间,上下两层1万多平方米,仅仅用了5个月就建成了。“威县的项目承诺免审制效率真高。”站在车间前,来自温州的老板姜胜军说,去年11月,他们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是省内首个采用承诺制后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项目。

威县是河北省确定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四个试点县(区)之一。“去年2月,我们开始承诺制改革。目前,共有8个项目纳入‘承诺制’管理。”威县行政审批局局长蒋志华说,承诺制实施后,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最大限度精简审批环节,项目审批时限由之前的60个工作日减至11个工作日。

“六重”工作之重大改革篇 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


对项目投资者来说,最头疼的便是在审批流程间来回奔波。一次次修改补充提交材料,耗费了投资者经历不说,也损害了行政审批部门的形象。如何推进项目“双进双产”,让项目早投产达效,不让审批拖项目后腿?

对此,我市相继实施一系列改革,推出两不见面、多证合一、承诺制,逐步优化审批流程。今年,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两不见面+标准地+承诺制”改革。

在审批方面,我市出台了《邢台市“不见面”改革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不见面”改革,提出一般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2020年底前,企业群众“不见面”办理率达到90%以上;较为复杂的政务服务事项:2020年底前,企业群众“不见面”办理率达到50%以上,2021年底前达到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2020年底前,企业群众“不见面”办理率达到30%以上,2021年底前达到50%以上。

围绕减少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组织出台了《邢台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方案》《承诺制建设准入标准》,推动承诺制改革扩标提面。截至目前,15个承诺制项目开工建设,8个项目进入承诺制程序,平均减少审批环节8个,减少审批时间6个月以上。

今年,我市还将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服务,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完善我市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推进信用信息 “一张网”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成机制;深化公共资源整合共享,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实施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大力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全面清理取消无谓证明,基本实现“无证明”是常态、“要证明”是例外的目标。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向改革要发展

在北京皓顺生活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材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现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正在现场平整土地。“项目3月9日开工建设,用的是之前项目的地块。” 邢台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说,3月9日,该区总投资41.87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高效利用了780亩“五未”土地,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进一步盘活了存量,实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

“六重”工作之重大改革篇 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


“五未”土地是指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等各类低效用地。今年,我市先后出台了《邢台市“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大力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十条意见》《邢台市工业项目“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

按照《行动方案》,经初步摸底,全市批而未供土地5.3万亩、供而未用土地1.1万亩、用而未尽土地0.7万亩、建而未投土地0.3万亩、投而未达标土地1.4万亩。下一步,将量化分解各县市区年度任务目标,逐地块明确处置措施和完成时限,并建立长效机制,严格实行“标准地”政策,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推进招商选资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招商选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招商任务目标,全市每年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5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制造业、科技类项目占比50%以上。每月对各县(市、区)(含开发区)进行招商选资综合排名;在重点城市搭建市级招商引资平台,建强驻北京,上海、 深圳、江浙等招商办事处,大力实施驻点精准招商,招引一批“领头雁”“老母鸡”项目。

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我市出台了《关于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意见》,按照“一高两低”要求,通过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促进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到2022年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5%以上,单位能耗增加值年均增长8.6%以上、单位排污权增加值年均增长6.4%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尽快构建形成具有邢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优化产业、投资、区域、就业、消费等政策举措;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打造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大《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2016-2020年)》实施力度,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我市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广跨境电商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开发区改革,理顺各级各类开发区管理体制,给予充分授权,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向改革要动力

去年,我市全年新增1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5家省级示范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11家,全市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服务民营企业1426家。在省“双创双服”活动领导小组考核中,我市2019年“双创双服”活动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取得优秀等次,成为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的两个设区市(石家庄、邢台)之一。

我市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开展创新主体倍增工程、创新平台扩量提质工程和创新性园区建设,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打造和引进更多的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全市新创办3000平米以上的众创空间5家。

根据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的实际,我市印发了《全市科技研发平台扩量提质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加快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三年内新增省级科技研发平台36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以上,加大对科技研发平台的扶持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六重”工作之重大改革篇 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开展摸底调查,筛选确定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培育对象和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单位,聚焦专利、成果转化、科研、财务管理等企业短板问题,实施精准帮扶,开展个性化辅导培训。筛选具备省级研发平台建设标准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企业等单位,加强定向培育和重点建设任务的组织实施,采取“妈妈式”服务分类给予精细指导,在研究方向、方案论证、专家团队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

抓好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文件推进落实,完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相关制度,配套推进人才引进、项目监管等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构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杀手锏”技术;进一步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技术交易市场作用,推动技术交易额增长。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我市将制定多渠道灵活就业、网络就业创业等新就业形态支持政策,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建立健全促进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今年,我市防贫和防返贫机制建设的目标是:已脱贫人口零返贫、边缘人口零致贫、所有脱贫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奔小康。为此,我市要善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完善“114”防贫防返贫保障体系,在完善预警体系、建立防贫保险、健全社会教助机制上下功夫,构筑起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致贫返贫的多重防线。

“六重”工作之重大改革篇 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


在社保方面,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落实社保转移接续。

今年,我市还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三美拆迁”行动,完善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建立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开展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星级创建,不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完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完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