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大家好,我是林東,現在是上星傳媒MCN聯合創始人,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如何做好短視頻創意與營銷。


在座的很多都是廣告或者媒體行業的,我也是做廣告創意出身的,後來在電視臺做一些綜藝節目、真人秀以及模式的研發。


最開始我和團隊做了一個大號,叫“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做得還比較不錯,相當於在行業裡有了一張門票。“關八”相當於營銷號嘛, 17 年被封了,封了之後我們有點迷茫,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一直到18 年,短視頻開始火了,我感覺可能有了方向, 開始專心做短視頻。


18年抖音開始商業化,有了新的平臺規範。我們在短視頻這個賽道上算比較早的團隊,這兩年來踩了很多的坑,也對平臺有很多認識。其中一條就是平臺本身也是暴發戶, 它們自己對遊戲規則可能也還沒有想明白,所以我們這種早期合作的公司算起來有點吃虧。


19年我們開始做這個外國人和中國人一起的節目,四個月粉絲很快擴到 1000 萬, 今天就是拿這個號的案例給大家做一個分享。


第一板塊:抖音因何不同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坦白來講很多人沒有看明白抖音是什麼。


像騰訊微視做得很早,13 年上線,又撤了,後來又回來又再撤掉,現在已經是第三個版本了。還有小咖秀、美拍、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都是這樣。


抖音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紅利。打開今日頭條,會發現長視頻有一個西瓜視頻,短視頻是火山小視頻,他們才是親兒子,抖音並不算重要。


抖音是怎麼樣火起來的呢?很多時候其實都是國外有某個產品火了,然後我們把它搬到國內來,抖音就是這樣的,它對應的是 musical.ly。後來抖音在國內火了之後反而在海外上了TikTok。


為什麼講這個?因為抖音的內核是照抄的 musically,這點很重要。musical.ly的模式是你從庫裡面選一個15s的音頻,然後自己做一個MV。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現在的大部分“神曲”都是抖音推廣出來的,因為 15s 的歌曲高潮部分有十分強的傳播性,給人的感官刺激很強。


我們來看,18 年早年有一些抖音神曲,比如海草海草。


抖音視頻+BGM的形式帶火了那些我們熟知的神曲,洗腦的旋律+短視頻創作,造成了抖音 APP 爆火的局面。


我想表達的是,如果你現在在玩短視頻,要非常重視短視頻的背景音樂、音樂節奏。我自己也一樣,我們分析一個很火的視頻時要把工程文件扒出來,分析他的節奏。


抖音這個短視頻 APP 和之前看到的美拍、秒拍不是一個概念,不是簡單的時間短就可以,他其實是靠音樂活下來的。靠著

洗腦創作的玩法火遍大江南北,這是抖音的前身。其實現在也還有延續,只不過因為平臺大了,一開始火的原因就被忽視了。


所以如果我們自己做短視頻,除了要注意創意、拍攝,BGM 也是非常重要的,對短視頻的成功與否影響非常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短視頻的三大要素是什麼大家知道嗎——節奏、人設、模式。除了內容創意,權重也很重要,這個暫時不展開,我們先講摸索內容模式的時候該怎麼做。我們現在來分享一下在培養一個 IP 的時候,幕後的數據和早期心路歷程。


第二板塊:短視頻創意與實踐


早年我們其實只想做若水,沒想到後來能系列化,所以現在是一瓢與若水。現在抖音的粉絲量有 1090 萬左右,每個視頻點贊量在 50-300 萬之間,平均播放量是 2600 萬。我們上線後 4 個月就排到生活類第三名,全區 11 名,屬於漲粉的黑馬。當時飛瓜給我們的估值是 1356 萬。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這個頁面是後臺畫面: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最近 15 個視頻平均播放量 2460萬,最高播放量 8950 萬。我們的星圖傳播指數達到97,排行第四,播放中位數第一。這是目前的成績,接下來我說說這個賬號的成長史。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三千弱水,只取一瓢,是這個名字的典故。艾若水是土耳其人,名字諧音:艾若水。一瓢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當若水遇到一瓢,一段中外文化碰撞的有趣合租生活開始了。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故事內核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外國人合租了一箇中國室友,當老外在中國生活遇到問題的時候,中國室友就用中國人的“土辦法”幫他解決。


那麼我們融入了什麼元素呢?


第一個是民間傳統手藝,比如做雞毛的毽子,比如套被套,比如一些傳統美食——蒸紅薯、醃白菜啦,都是一些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能勾起回憶,很有味道。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第二個是“國粹”,我打了引號,可能大家覺得有點抽象,但表現出來效果是很好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我跟大家覆盤,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我們先看一個關鍵的視頻:


然後是兩張截圖,一個是粉絲 2 千多,一個是 7 千多,是去年九月的。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大家可以看出來,我們當時想的一個 idea 是 rap,因為一瓢會寫若水會唱,當時流量還可以,有 1.6 萬的贊兩三百的評論。但問題是原創的穩定輸出難度是很大的。


就在我們難辦的時候剛好有一個事情火了,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阿信和周杰倫出了一首歌——《說好不哭》,我們當時把這個旋律扒下來,錄了另一條視頻,但是流量比較差,才剛剛 1000。但是後來我們繼續摸索,改了模式,有了第一條爆款視頻,播放過了三千多萬。


艾若水找對模式的第一個視頻,後臺數據是這樣的:粉絲量 23 萬,三條視頻播放量分別是 1000萬+、2000萬+、1000萬+。沒有畫圈的視頻沒有追熱點,播放量有點差。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現在來看,我們雖然粉絲漲到了一千多萬,但視頻播放量好像跟粉絲沒有這麼多的時候是差不多的,這也是抖音比較奇怪的地方。不過不難理解,因為抖音是算法推薦的,如果視頻創意不行,可能它也不會給你推薦。


很多人沒有點擊“關注”的習慣,因為推薦頁面部分替代了關注頁面的功能。抖音的算法很強大,你對什麼感興趣它在不斷了解,推薦的會越來越精準,實際上沒有必要打開關注頁,推薦頁就很有用。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對了,第三條視頻播放量為 0,是因為我們把這條屏蔽了。


這個是我們粉絲量的一個截圖,2019 年 9 月 4.3 萬粉絲,2019 年 10 月 172.1 萬粉絲,2019 年 11 月 415.3 萬粉絲,2019 年 12 月 614.4 萬粉絲,2020 年 3 月 1006.6萬粉絲。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在這個漲粉的過程中,我總結了四條運營心得: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首先玩抖音是和微信是完全不一樣的,微信官方不介入流量分配,而抖音是會參與給賬號分配流量的,相當於抖音是中央集權, 而微信是聯邦。


假設你圈了粉,粉絲能不能看到,微信是不參與的,但抖音是參與的。如果你的視頻沒有抖音的流量推薦,那麼即使粉絲多,但賬號價值可能還不如粉絲少的賬號。所以玩抖音,賬號的權重比粉絲量還重要。


很多人跟我講,抖音號流量很奇怪,有時候幾千萬有時候幾千,是不是限流了?其實流量不穩定在抖音挺常見的,但我們這個艾若水賬號流量都是比較穩定的,這種高度穩定的賬號反而不常見。


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內容模式非常穩定。如果你用心觀察,會發現我們每條視頻除了內容創意更換,我們的節奏都是一樣的——若水遇到問題,會喊瓢瓢瓢→這時候一瓢都會在幹事情,不耐煩地問“又怎麼了”→最後瓢瓢過去看→再用土辦法解決。這個模式是我們研發出來的。


我們去看節目最值錢的其實是節目的模式,比如《好聲音》的盲選,還有比如《爸爸去哪兒》是爸爸帶孩子,是有矛盾衝突的--一開始找房子然後找被子、食材、做遊戲等,幾乎每一集都是這個模式。


穩定的節目模式下面,要求你對所要傳達的內容有清晰的概念。有些號厲害一點,是自己研發的模式;有的是從別人那裡抄的,比如毛毛姐,一人分飾兩角,火了後被大家爭相模仿。最近還有一個很火的視頻,內容是和媽媽鬥智鬥勇,結局都是媽媽變成了嬤嬤來扎他。


所以,只要你保持一個固定的、好的內容模式,在體系裡面創新,賬號流量就非常穩定。


第三個運營心得是:抖音算法推薦是馬太效應

。視頻發佈後,平臺會有一個灰度測試,比如先把你的視頻給 1000 個人看,測試這些人的反應。如果效果比較好,再看這些用戶的人群類型,根據這些人群標籤再把你的信息匹配給 10000 個人,如果效果仍然比較好,就再依照這個人群推給10萬人……以此類推。


所以抖音視頻要麼爆紅要麼不紅。但是如果你不斷換題材、換模式,平臺對你的定位就會很混亂,你的賬號就沒有持續的流量了。平臺只會根據用戶的反應匹配流量。


現在我們發了 64 條視頻,1000 萬粉絲,如果不是模式穩定、條條爆紅,怎麼可能漲粉這麼快呢?


如果你覺得抖音和美拍這些沒有區別,你就沒辦法看透抖音,短時期內就做不大。你的號如果好幾條視頻都沒有爆紅,說明內容方向不對,要趕緊改。


抖音的這個算法還有上限。有一個號很有名叫“七舅老爺”,他 18 年就過三千萬粉絲了,現在還跌了,為什麼呢?因為平臺只把他的內容發給粉絲看。為什麼框定在粉絲範圍內呢,可能因為你的粉絲量已經夠了,而你又沒有內容創新亮點,就不會給你再往外推。


在我的理解裡抖音是音樂 app,音樂、節奏很重要。你看若水這個號,只聽節奏,會發現他的旋律是很舒服的。第二個,人設,你的賬號是幹嘛的、給誰看,這一點應該很容易理解。


第三板塊:超級大號與內容模式研發


第三板塊是大號的內容模式研發,今天我們就多講一些實踐經驗。


我這裡有三個大號的視頻,先簡單給大家看一下。西木西木是去年年初突然爆紅的,作者是原來石榴紅了組合的演員。粉絲從幾十萬到八百萬到一千萬,用了只大概不到一個月,這個數字是很誇張的。


其實西木的視頻簡單地一塌糊塗。模式就是音樂課,裡面三個人的表演都是很到位的。音樂課這個模式爆了以後,就不斷在這個模式下面改進。


西木西木的視頻滿足了幾個關鍵要素:人設、節奏和模式。模式是非常完美的閉環——老師上課→學生提問→吊學生胃口→寫一堆字(其實是旋律的諧音)→ 猜的時候是旋律的 bgm→老師崩潰。這樣的模式就滿足了前面的三要素,是一個非常好的形態。


這邊另外兩個號,一個是鬼哥,一個是小楊哥。其實鬼哥成名很早,早年就拍整蠱類的東西,流量在幾百萬就停了,後來自己研發出了這個模式,結果爆紅,現在是兩千多萬粉。


另一個號是瘋狂的小楊哥,傳播流量是全平臺第一。每一條視頻最少播放量是五千萬,現在他被一家遊戲廣告公司包養了,因為他的類型非常適合遊戲廣告。


剛剛給大家分享的三個頭部號,可以發現他們的流量基本都是非常穩定的,因為有固定的人設、節奏、模式


剛才彈幕有人說初九,他的視頻拍攝質量也比較好,但粉絲量沒有過千萬,算頭部但不算非常好。他有一個弊端是視頻內容是劇情向,而段子、劇情沒法穩定輸出,所以高端玩法還是玩模式


第四板塊:短視頻廣告創意與流量


這個廣告是我們根據我們的內容模式,把遊戲植入創意裡,發佈的時候左下角會有一個藍色的 link,點擊會跳轉到遊戲的下載頁面,客戶可以非常精準地監控轉化率,也就是他的預算值不值。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大家看完會發現,這條視頻也是沿著我們的內容模式走的,視頻裡出現了兩個老外,其實都是我們的達人,我們把幾個達人放在一起。


這條廣告有效播放量2796.3 萬次,價格是 15 萬一條,播放效果高於平均值 1.8 倍,也就是說這條廣告播放量比我們平均播放量還要高 1.8 倍。還有一個 數據——CPM 在 5.3 左右,這個成本非常低,意味著客戶的投放非常值得。


用戶畫像是十八歲以下男性用戶為主,觀看 56s 左右的用戶最多,百分之三十多用戶都看完了,說明我們的播放效果是很好的。加了廣告後播放效果一樣很好,再次說明客戶花的錢很值。


去年十二月開始我們才開始接廣告,15 萬左右一條,現在接了 6 條了,每一條播放量都在 1000 萬以上。到了 1 月,因為疫情我們有6 條廣告要拍但都拍不了。目前抖音上投放多的廣告客戶,也有來找我們投廣告的,也是覺得我們的廣告播放效果很好。


第二個案例是大瑩吃武漢。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這是一個美食探店的地域號,播放量有 114.7 萬,一條廣告 6 千,好處是本地轉化率很大。後臺數據女性為主,大部分人在湖北地區 18-25 歲,視頻裡這個店在廣告後馬上上了大眾點評的排行,效果十分顯著。


第三個是麻辣墨魚丸做的歡樂谷廣告,這條視頻特別特別簡單,其實都沒有創意。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這條視頻是歡樂谷燈光節的推廣,這個視頻播放的時候有一個藍色的定位,包括聯繫方式和購票鏈接。這個視頻播放量是 1000 多萬次,我們都非常震驚,這條廣告的 CPM 只有 1.4 塊,完播率也非常高。


第四個是負面案例,我把達人信息隱去了,給大家看下視頻內容。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這條廣告比較無聊,是和美的的一個合作,後臺的播放量還可以,但數據是有問題的,完播率很低,大部分看了 2s 就關掉了,說明他的數據有水分。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前面是案例,這是小結。第一點就是在短視頻的生態下面,內容的創意和玩法非常重要, 因為短視頻非常依賴平臺的規則設計


我們在理論學習的階段可能會覺得內容創意很重要,因為電視媒體的時代統一有標準。但在算法支配下,遊戲有了新的規則,我們曾經覺得一般的視頻、廣告可能在規則下面能有很好的效果。在平臺規則改變後, 相應的玩法也要變化。


比如抖音,客戶投放廣告有一整套流程。我們先根據對方的 brief 出一個腳本創意,對方會審核很多遍。然後我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腳本經過多人修改, 和達人不匹配,也不是他平時的形象和人設。


按他的東西去拍,根本不能看,因為客戶想要的太多,而有時候達人不是那個個性,不能按那個方式去體現。而且這樣的東西我們也不能發,對達人的損害也很大。


所以後來變成了達人自己創作,然後給客戶看,客戶第一反應是:我靠這也算腳本。從文字上看的確很枯燥無聊, 我們達人就說我先拍個 demo 給你,客戶就覺得視頻和文字是兩碼事。因為有些東西不需要文字,肢體語言也可以傳達很多東西。


這個時候就出現一個矛盾:達人的腳本客戶覺得不能用,但拍出來效果不錯。也就是說,視頻怎麼才能做的好,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但我們後來發現,如果我們流量足夠大,我們可以要求客戶, 哪些植入必須按我的套路走,我可以保證你的流量比較高,不然就不接了。這是我們現在對優秀的達人採取的接廣告的方式。


這是一個很直接的經驗。


第二點的話我已經在前面介紹過了,所以這裡不再贅述。


第三點,我們做廣告的非常強調創意,但我覺得現在的短視頻平臺,人格魅力要更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入口。


大家有沒有思考過手機的屏幕形狀——你用手機去框定一個人, 到半身、中景已經佔滿屏幕了,如果是橫屏就能進去兩個人。


這個帶來了什麼改變呢?豎屏適合凸顯人格魅力,橫屏適合講關係,可以把故事講的非常完整。所以電影這樣適合體現故事,但豎屏適合凸顯人格魅力,而不是劇情衝突


手機是人的器官的延續,他帶來的另一個改變就是陪伴。我打開抖音,我喜歡這個達人,每天打開看一看,其實我不在乎內容,因為我喜歡的是這個人,人格魅力絕對大於創意、大於一切。

在廣告創意裡也是適用的,創意很重要,但創意如果淹沒了人格魅力,那就很失敗了。


比如說,小米手機,出新款為啥要吳亦凡代言呢?因為對於粉絲而言他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吸引的粉絲很多。所以有時候廣告可以藉助人格魅力來推廣某個概念,或者功能。


這也顛覆了學校裡學的東西,因為人格魅力沒法量化,這東西沒有辦法說清楚。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會發現這種情況很普遍,所有抖音大號絕對都是凸顯人格魅力的。


不是說創意不重要,而是他要根據人格魅力來設計創意。做短視頻首先要找對人,然後找對創意、模式,這樣很快就能起來。大量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有些東西可能構思的時候覺得很抽象,但在現實中其實是屢試不爽的


林東老師《短視頻創意與營銷》直播回顧

最後是關於我們的主辦方的一個介紹。九枝蘭是做效果檢測的,可以讓廣告主把錢花在刀刃上,看出錢花得值不值。


拿短視頻來說,有時候很多播放量的數據會有水分,在移動互聯網體系下面這種情況會慢慢改觀,因為一旦手上掌握一個像九枝蘭這樣很好的分析工具, 流量造假就會很難。比如監測視頻的完播率,因為造假做到每條視頻都 60s 以上,成本是非常高的。


另外用戶的地域年齡段 link的點擊率,往後走數據工具挖出來的信息越來越多,造假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渾水摸魚也會越來越少。所以後來我們也側重做好內容, 因為你手上有 IP,有流量有粉絲粘度,平臺客戶自然會來找你。


這就是今天我的分享,希望給大家帶去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