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家譜那些事

說起家譜,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三國時期的劉備,他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有皇親血脈,每次見人都以漢室宗親自居,當然這也不是冒充的,人家有家譜為證。而且也得到了漢獻帝的認可,曹操等人也從未對此提過異議。劉備的皇叔身份為自己提升了不少分,同時也佔據了大義。由此可見,家譜的重要性。

古人講,名不正則言不順。朱元璋祖輩都是窮人。登基時候還想給自己一個光榮的祖先。本來會認朱熹為先人,但是朱熹和朱元璋時間太近了,隨便考察一下都知道是假的,所以此事作罷。為了顯示自己的不同,又編造了出生時候滿天紅霞,街坊鄰居以為房屋著火。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后人,有個光榮的先人好辦事。

冒充名人後代還是有用的,劉備不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估計劉表都不會去見他,劉璋也不會理他。雖說劉備的確是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有記載的男性後代一百多個,如果每個人生兩三個那麼到東漢末年全國7成以上的劉姓男子都是中山靖王之後,現代中國除了胡人改漢姓的劉之外,其他的劉都有中山靖王血統。不過家譜裡的水也很深,曾經有專家搞了個基因測試,然後發現中山王不是劉邦的後人,這就有些搞笑了。


說說家譜那些事


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魏晉以後,譜牒之學大盛,不過都是豪門貴族的專利而已。宋明時期家譜也不多,家譜普及期是在清至民國時期。

五代十國後,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家譜斷層現象嚴重,明代修的家譜已很少見,基本是清代甚至民國時代修的,古譜無據,參照無本,要說攀附“造假”,那也是當初憑家族口口相傳做譜的先輩們的事。

封建時代家族有先賢是令人肅然起敬的事,如今實際意義已經不大,修了家譜,一看祖上是什麼什麼名人,自然感到很有光彩,好像光彩屬於自己一樣,其實最多也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家族圖騰性標誌吧。

宋朝以前是沒有寫家譜的習慣,目前現存最早的家譜是《孔氏族譜》,但只是明朝時期的,明朝時時興家譜造假,所有姓李的家譜都說是李世民的後代,所有嶽姓家譜都說是岳飛後代。

族譜中,每一支的輩分用字不同,有點是自己搞得,有點是傳承的。比如說朱元璋的後代,中間金木水火土偏旁就是朱元璋的後代,這都是按朱家家譜取得,那些字很多都是化學元素週期表裡的,那是因為化學元素在傳入中國時,取名字時借鑑了朱家的家譜。


說說家譜那些事


元季喪亂版籍多亡,朱元璋直到洪武十四年才基本大索貌閱,共計五千五百萬人,彼時生產尚未恢復完全,一縣八十萬人在兩京一十三省裡也是名列前茅的大省大縣。

問題是宋朝以前老百姓沒有記載家譜的習慣,孔氏家譜是明朝時期全國統一合譜的,請問宋朝到春秋這段1000多年的空白是怎麼查清楚的,比如我們沒有家譜根本不可能知道前五代祖先的名字,又怎麼捋清楚誰是某人的後代呢?

家譜其實不能細究,2010年央視新聞報道說全國近300萬孔子後人在大修譜時入了《孔氏族譜》,全國目前孔姓只有270萬,難道全天下孔姓都是孔子後裔?和孔子同時代的孔姓男人都絕種了?

現在孔姓也沒辦法證明他們都是孔子後人,目前《孔氏宗譜》最早的版本是明朝中期的,根本沒有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家譜。

孔丘是子姓孔氏,祖先是紂王的哥哥微仲,被封在宋國,他的八世孫被封在孔,即為孔父嘉,孔父嘉的六世孫就是孔子。先秦貴族基本都有姓有氏,秦漢時期姓氏合流,大部分人都舍姓取氏。

氏通常為封地或爵位,聽起來比較貴氣,姓在當時已經爛大街,所以有氏的通常稱氏,除非自己的姓比氏還霸氣。氏也是爵位和封地,有了氏,就等同於他的社會地位,類似於歐洲古代的來自於和馮,說白了就是亮身份了。。。

孔孟曾顏四家的家譜被稱為“通天譜”,應該是中國記載最長的族譜了,一般來說這四家後裔冒充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基本上都是有跡可循,但也不能細究,孔家人測父系基因測出了三群父系不一樣的。天下第一家尚且如此,其他就更不用說了。


說說家譜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