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网课有不良情绪?家长可以这么做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新年喜乐,也改变了许多事情,比如突然就有了超长待机的“禁足式”假期,让人由欢喜宅到崩溃;再比如增加了“停课不停学”的新型学习模式——网课。

为了让孩子认真学习网课,家长在家则被迫当起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监工。要说为什么要监工,实在是自家孩子意想不到的熊!为了名正言顺逃网课,他们能瞬间变身没网、没电脑、没手机的“三无”穷孩子;为了不被点名答题,他们装网卡、装掉线、装语音故障,演技飞升一大截;听说视频网课逃不了?他们还有打印照片这种大绝招。就算不耍花招乖乖上课,也架不住各种走神开小差。到底,我们该拿什么拯救孩子的网课?


一、不好好上网课孩子背后的家长因素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琴尼亚· 萨提亚说过这样的话:“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申辩之前,请先回忆一下宅家的日子,自己是否有过这些行为:

1、作息不规律。明明自己也是早上八九点才起,晚上熬到十一二点才睡,却还总嫌孩子“早上不起,晚上不睡”。

2、沉迷电子设备。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刷手机、玩游戏、追剧中度过,甚至在孩子学习上网课的时候也没停止,还放着外音,却总责怪孩子电子设备上瘾,不好好学习。

3、“学渣”行为。有的家长因为要监督孩子学习,或是仅仅一时兴起跟着孩子一起上网课,但真正从头认真上到尾的极少;或是边玩手机边听课,用实际行动向孩子证明认真学习有多难。

当家长只说不做,成为“行走的反面教材”,对孩子的每一句唠叨和叮嘱都将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二、消除网络学习逆反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


1

尊重孩子天性,合理给予自由

家长如果过分限制孩子天性,当孩子觉得不自由时,第一反应就是和父母对抗,要么顶嘴,大吵大闹;要么沉默,用冷暴力来对抗父母的权威。这只会让亲子关系雪上加霜,让亲子沟通更加困难。所以,家长不要过度地限制孩子爱玩的天性和自由,要开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

正确看待不良行为,民主沟通

去年热播剧《小欢喜》中3个不同的家庭,妈妈的人设也不同,而这往往决定着一个家庭所显现出来的氛围也不同。比如女主童文洁,她在和儿子方一凡沟通时,经常是大嚎大叫,这种怒嚎式的苦口婆心反而达不到目的。面对上网课时有不良行为的“熊孩子”,家长们切不可模仿董文洁。要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民主尊重地与孩子沟通,促进问题解决。当孩子出现上网课时的不良行为,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倾听孩子的声音,与孩子商量共同解决问题。

3

规范家庭作息,民主制定执行

长期居家,很多家庭作息紊乱,这也导致线上开学后,很多孩子无法适应。面对孩子对线上学习的不适应,家长可以从规范家庭作息开始。通过家庭成员全体参与、民主制定、全体执行家庭生活和学习作息,可以帮助孩子快速适应线上学习状态,也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家庭学习作息,家庭可以先做好家庭学习时间统计表(包含总时长、学习时段、学习内容),根据统计表制定家庭学习作息表。通过家庭学习作息表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每天各项学习的用时,如写作业的用时。这个过程中家长积极与孩子沟通,可以不断压缩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如写作业的时间,帮助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4

共同学习,培养家庭学习兴趣

一群人共同学习远比一个人学习要容易,这正是学习中同伴效应的重要性。居家学习期,家长可以尝试成为孩子学习的同伴,与孩子共同学习,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方面,家长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比如,孩子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可以温和的与孩子探讨将来,利用梦想来点燃学习的热情;孩子有了小进步,家长也不要吝啬表扬……

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里,“说教”“装样子”已不再是家长维持“威严”的法宝。家长无需过分的焦虑,只需要放下惯有权威,平和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导,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就好。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想切实提高孩子的网课学习效率,每一位家长都必须先行动起来,真正“以身作则”,让自己先变得更好,助力孩子变得更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