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把螺丝刀叫“改锥”,是哪里的方言吗?

一比一比一比一


为什么总有人把螺丝刀叫“改锥”,是哪里的方言吗?

看到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的理解,螺丝刀为什么叫“改锥”,这个叫法并不稀奇,物是同类,叫法不同而已!比如,有人把锤子叫成“榔头”。把火柴叫成“洋火”一样,这样的叫法就是属于习惯性的土法叫法,不是统一的规范化的称谓。

换一句话说,就是地方土语没有经过规范化的叫法,土语与书名的区别!


清晨1706363


首先更正一下,不是“改锥”而是“盖锥”,与螺丝刀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叫法不同,是京津冀鲁晋和陕西陕北及豫北方的方言。

为什么叫““盖锥”。因为早期大多数人接触螺丝刀,它的主要用途不是拧螺丝,而是用它撬瓶盖,或者是罐头。

想想那时候生产力落后,满家里都找不到几件机械化的东东,那有什么螺丝拧呀。

比如江西、安徽、和湖北、河南黄河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等地称为“起子”,中西部地区称为“改刀”,长三角地区称为“旋凿”。都可以有效证明它最初的用途。

——顽主盘生活


顽主盘生活


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我是学中文的,经常看到文学作品了里有螺丝刀的描写,但是,直到参加工作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螺丝刀就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改锥”。



在此之前,我自己无数次在脑海里想过,螺丝刀到底是一把什么样子的刀,有多长?坏人是怎么藏起来的?很是纠结,文人的面子又不好意思问别人,只好囫囵吞枣,模糊理解。

这可不是在讲故事,而是我真实的经历。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叫“改锥”。

我甚至现在还认为,我们老家的一些老人们,他们中肯定还有人不知道改锥就是螺丝刀,螺丝刀也叫改锥。尤其是现在小型电动工具的逐步普及,会用更多的人不认识。

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现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是不是会有一些人同样也不知道啥是“改锥”,尽管他们会很熟悉螺丝刀。



所以,我是很支持推广普通话的。方言作为“乡音”,有着浓浓的乡情,传统的文化内涵。但是,方言土话毕竟还是有“短腿”的缺点,有阻碍交流一面。而普通话正好可以有效弥补方言的不足之处。

你说呢?


学文说话


像一种普通工具的叫法本来就有很多种叫法,虽然它们都有各自专业的学名,但是不要忘记了我国地大物博又幅员辽阔,所以每个地方的叫法也是千奇百怪,当然也包括你说的“改锥”。


所以可以肯定“螺丝刀”的这个叫法,最早应该也是一个地方性叫法,之后这个叫法才被慢慢普及推广(印象中好像南方喜欢这么叫)。

同样,在我们连云港这里螺丝刀方言叫:“起子”

以前,记得最早第一次离开老家去外地的时候,在一个工厂维修师傅叫我递一把螺丝刀给他,我当时就很懵逼,螺丝刀是啥?即使他指着工具台的方向我依然不知道…

因为我脑子里那会根本就没有螺丝刀这个词,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个玩意叫螺丝刀,因为在我老家这东西叫“起子”。


不过稍微想一想的话,这个螺丝刀作为一种旋转拧起螺丝的工具,不就是为把螺丝起开吗?所以叫“起子”也似乎情有可原吧?(好吧,它其实也可以把螺丝拧下去,哈哈)。

所以,我们不仅叫“起子”,还有简称叫“一字起”和“十字起”。


小图河


螺丝刀是一种很普遍的叫法,习惯也叫螺丝起子,有些方言叫改锥或改刀。螺丝刀属于舶来品,英文是"screw driver",字面意思就是"松紧螺丝的工具",从汉语翻译角度来说,更接近"螺丝起子"的说法。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下,汉语就叫着"起子",省略了"螺丝"两个字。同时,英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有时候就称"driver",也把"screw"给去掉了。记得我在公司南亚一个国家的工地上工作时,一天有个美国技师突然闯进我的房间,说"I wanna driver"。我一听,以为他想要司机,就说司机出去了。然而,他没理我的话,只对我扮了个鬼脸,然后在工具箱翻出一把螺丝起子就拿着走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此"driver"不是指人,而是指物,是指 "screw driver"螺丝刀。估计,这个美国人对我做鬼脸也是觉得我理解上产生的歧义很是有趣吧!所以,如果碰到一个这样的英语句子"the driver wants a driver to fix his vehicle",那就一定要认真理解了,看第二个"driver"是指人还是指物了。哦,这里再补充几点,就是螺丝刀为啥又称为改锥和起子呢?我想,可能是国人最初看见这洋玩意儿把螺丝拧紧颇有些过去用鞋锥子纳鞋底的味道,故叫着螺丝锥子。而叫着改锥是因为这一工具可以松紧螺丝,可改变螺丝的工作状态。当这东西叫着起子时,那就更直观了,当用它松开螺丝取下来时,它的功能就是起子。当然,也可以这么说,叫它改锥是侧重它拧紧螺丝的功能,叫它起子是侧重它松取螺丝的功能。总之,不管叫什么,它们前面在口语中都习惯省略了"螺丝"这个词。





一线天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说说我的遭遇!

2003年年底参加工作,进入工厂车间实习。第一天上班,带我的老师傅让我去大柜子里把改锥拿来。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是没听懂,长到20岁第一次听过这个词。由于有个“锥”字,我就惯性的认为是尖头的那种家什,打开大柜子之后,从顶层找到底层,都没有发现我认为的那种家伙。反反复复找了很多次,当然时间也耗费了很久。

老师傅走过来拍了我一下,指着和我视线几乎平行位置的螺丝刀对我说:拿把改锥要这么半天?!…

羞愧不已啊!不过还好,我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当地口音和方言。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在练习,听路人说话的语调,找感觉。后来,本地的老师傅都夸我不看身份证根本不知道我是外地人…

前边有位答主说的北方人叫改锥,南方人叫螺丝刀。我是辽宁人,恰好相反。


人生和畜不相逢


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我是学中文的,经常看到文学作品了里有螺丝刀的描写,但是,直到参加工作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螺丝刀就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改锥”。

在此之前,我自己无数次在脑海里想过,螺丝刀到底是一把什么样子的刀,有多长?坏人是怎么藏起来的?很是纠结,文人的面子又不好意思问别人,只好囫囵吞枣,模糊理解。

这可不是在讲故事,而是我真实的经历。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叫“改锥”。

我甚至现在还认为,我们老家的一些老人们,他们中肯定还有人不知道改锥就是螺丝刀,螺丝刀也叫改锥。尤其是现在小型电动工具的逐步普及,会用更多的人不认识。

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现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是不是会有一些人同样也不知道啥是“改锥”,尽管他们会很熟悉螺丝刀。

所以,我是很支持推广普通话的。方言作为“乡音”,有着浓浓的乡情,传统的文化内涵。但是,方言土话毕竟还是有“短腿”的缺点,有阻碍交流一面。而普通话正好可以有效弥补方言的不足之处。像一种普通工具的叫法本来就有很多种叫法,虽然它们都有各自专业的学名,但是不要忘记了我国地大物博又幅员辽阔,所以每个地方的叫法也是千奇百怪,当然也包括你说的“改锥”。

所以可以肯定“螺丝刀”的这个叫法,最早应该也是一个地方性叫法,之后这个叫法才被慢慢普及推广(印象中好像南方喜欢这么叫)。

同样,在我们连云港这里螺丝刀方言叫:“起子”

以前,记得最早第一次离开老家去外地的时候,在一个工厂维修师傅叫我递一把螺丝刀给他,我当时就很懵逼,螺丝刀是啥?即使他指着工具台的方向我依然不知道…

因为我脑子里那会根本就没有螺丝刀这个词,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个玩意叫螺丝刀,因为在我老家这东西叫“起子”。

不过稍微想一想的话,这个螺丝刀作为一种旋转拧起螺丝的工具,不就是为把螺丝起开吗?所以叫“起子”也似乎情有可原吧?(好吧,它其实也可以把螺丝拧下去,哈哈)。


极客渔师


过去的年代,电工经常要把电器的设备安装在软木上,而软木再被固定在墙上。比如,简单的一个挂灯头的接线盒,一个拉线开关都是首先在墙上固定一个圆软木基座然后再把这些开关什么的固定上去。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已经预留钻孔的软木上的孔可能并不适合现场的安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称为改锥的工具,这个工具我小时候见过,大概的样子就是一个螺丝刀的把手,前面跟螺丝刀不一样,其最前端是个跟木螺丝一样的结构,后面就类似钻头的排屑的沟槽,用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圆软木钻出孔洞,这就是过去的改锥。含义是临时更改锥孔用的。基本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巧的木工钻。这个改锥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在准备上木螺丝的地方先用他锥一个大概的孔,方便木螺丝进入加力旋转进去。以后,电工们发现,用前端磨薄了平口螺丝刀也能在软木上临时锥孔,虽然不如改锥好用但是也能凑合工作,慢慢滴也就不再单独购买改锥使用了,但是在电工师傅的口中,螺丝刀就被统称成了改锥,实际上最初是真的有改锥这个工具的,只是后来用处少,被磨薄了的平口螺丝刀代替掉了,但是名字却被一代一代的电工师傅传授给了徒弟们。


大飞狼998


同一个省份的方言都不同的,我和朋友都是黑龙江的,只不过分数不同的地级市管辖。他说的很多方言我都没听过,同一个东西的叫法都会不同。我们那里都是叫螺丝刀,至于改锥我只听说过,在我的脑海里改锥是一个锥子,长长的尖尖的铁器,用来凿东西的工具


我还是个360个月的孩


这个古老的工具为什么叫改锥

​​这个工具我们平时经常会用到,可以说家家必备,就是名字有点怪,这个改锥的锥好理解,本来就像个锥子,可为什么要叫改锥呢?这个“改”字怎么讲。其实这个“改”字大家都写错了,应该写作“解”,叫解gǎi锥。解在古代读gǎi,现在一些方言里还保留了这个古音,比如湖北人说解gǎi放军,天津塘沽的新河庄、新城镇的居民说大街gāi,上街gāi买东西。

那么这个解锥又怎么讲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古老的工具“觿xī”。觿是古人解绳子扣的工具,后代叫做解结锥。

​这是象牙觿,觿一般是骨制的或者是象牙的,也有玉制的。

​这是玉觿。

​这是玛瑙觿。

古时候绳子是重要的工具、器材,随时随地都会用到,因此古人随身佩戴解结锥。由于社会的进步,解结锥逐渐消失了,随着螺丝钉的发明出现了解螺丝锥,简称解锥,后来语言音韵改变,人们不知道解锥的原意,就根据读音写作改锥了。

在南方有些地方叫螺丝刀,其实全称是解螺丝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