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裡能撐船


[大話明清]記得小的時候在村子裡,村民經常為埸面、宅基地和責任田地畔子貪佔侵佔發生糾紛,有的辱罵,有的還大打出手,各不相讓搞得鄰里之間不團結。因為不懂事,小孩們經常三五成群的去看熱鬧,每當我回家後,將這些司空見慣的事告訴大人們的時候,母親總是給我講一個“典故”,教育我做人不可貪佔小便宜,要與人為善和人相處要懂得“忍讓、包容、大氣、吃虧、善良”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宰相肚裡能撐船

這個“典故”說的是在清康熙朝時,安徽桐城有兩戶人家因蓋房索取宅基地鬧糾份,其中南牆邊是張戶人家,北牆邊為吳戶人家,兩家為宅基地爭論著,府中管家各不相讓……

張英是清康熙朝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世居桐城,其府第與吳宅為鄰,倆家宅基地中間有一綹上祖留下屬張家的隙地,向來作過往通道,有一年吳氏建房想越界佔用公共隙地建房,這樣一來既侵佔了張英家人的利益也影響了張家人的正常出行,張府的管家怎麼也想不通更不服輸;吳家也是地方望族也不示弱,雙方矛盾愈演愈烈,便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當地顯貴,縣官左右為難,遲遲不能判決、也不敢冒然決斷。

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便千里寄書京城,告訴張英家中發生的事情,想讓張英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給縣太爺施加影響。誰知張英接信後,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卻只在家書上寫了四句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誠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宰相肚裡能撐船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想當年秦始皇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厲害,強令修築萬里長城是何等的氣派,何等的雄偉,但萬里長城今天依然巋然不動地屹立在世界上,而秦始皇卻早已作古不在人間。家中得到張英寄回的信,恍然大悟、便毫不遲疑地告知吳家,要主動讓出三尺地基;吳家看到張家的舉動有點不敢相信,張家人便拿出張英寫的四句詩讓吳家人看,吳家人看了這首詩,十分感動,著得張家有權有勢,張英又是康熙的寵臣卻不仗勢欺人的凝慮頓時打消……連說:“宰相肚裡好撐船,張宰相真是好肚量。”於是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三尺。這樣兩宅之間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後世把這條巷取名為“六尺巷”。這樣“六尺巷”

便成了安徽桐城縣一處歷史名勝,一直保存了下來。

宰相肚裡能撐船

2006年11月21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的唐家璇在參觀六尺巷時,欣然為

“六尺巷”寫下"桐城六尺巷,和諧名城揚"的墨寶。

如今桐城文廟[六尺巷]已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文中張英這位封建士大夫,朝中一品大員,身居高位尚能約束倡導家人“與鄰為善”實為難能可貴,吳家作為望族人家也能互諒互讓,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謙讓”傳統美德。

宰相肚裡能撐船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一份子,更應身體力行地傳承弘揚中華傳統,做文明禮儀的使者,鄰里之間相互謙讓、相互諒解,就沒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