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不只是1984

文字有两个目的,证明过去的事物相比现在好,现在的人比过去坏。王二生活在21世纪的北京城,职业是历史学家,从事写小说的行当。但他的小说有个毛病——太过直露。在外来世界,直露是个要不得的毛病,因为这个缘故,王二的历史执照已经被打了好几个孔(没错,未来世界的每个职业都是要持证工作的),以致到最后,王二被公司“重新安置”,抹去了过往的一切,作为M继续生活在城市某个不知名的角落。

未来世界,不只是1984


我曾在英美文学课上读过爱伦坡的《红死神的面具》,在这部短篇里“隔绝”是一重要主题。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与他人隔绝即意味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隔绝不仅限于肉体,精神隔离同样会导致人思想上的的“死亡”。《未来世界》的王二因思想问题被重新安置,他的身份与财产被全部抹去,被赋予了一个新身份M(male),从原有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未来世界,不只是1984


人总共会经历三次死亡:心脏停止跳动、葬礼上的讣告以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去世。第三次死亡最为彻底,被完全遗忘是最可怕的事,当世间再无一人记得你,人存在的意义也消失了。

重新安置就是第三种死亡。

王二的重新安置,意味着“王二”这个人的彻底死亡。原来的王二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M,M可以是任何人,只要多加个编号1、2、3即可。在王二写的小说《我的舅舅》中,“我”的舅舅没有具体名字,仅以“我的舅舅”代指,一如和他发生过肉体关系的F。

在《未来世界》里,“名字”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名字代表着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象征着社会化。在被重新安置后,人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仅以F和M指代女性(female)和男性(male)。


未来世界,不只是1984


F与M可以指代任何人,未来世界的人类不需要个性,追求思想自由的结果只会是重新安置,同王二一起参加学习班的,有作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代号——F/M。

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世界即是《1984》。小说曾提到负责安置的社会治理公司大厦的模样:

公司是一座玻璃外墙的大厦,从某个就角度看去,就像不存在的一样

公司的管控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看不见摸不着。权威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如同办公室里的摄像头,无处不在,时刻监视着人的一举一动。所有人就活在这座玻璃大厦内,过着“规矩”的生活。


未来世界,不只是1984


相较于《1984》,未来世界采取了另一种统治方式,与一味地压抑相比,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更能消解灵感。小说的最后,王二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写作班,整日写些公式化的献礼小说,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激情逐渐退却,王二彻底失去了创作的欲望。

我根本不在想写这样的书,我甚至完全懒得写任何书了——其实我落到现在这种地步,还不是为了想写几本书嘛

生活的无意义感带来最大的绝望。身份的抹除消解了个人存在的意义,重复的劳动又将生活的激情消磨殆尽,王二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但未来世界不需要锋芒毕露。它就如同构思精巧的机器,将所有人组合为严丝合缝的齿轮,永恒运转,屹立在城市的尖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