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結婚生子,不過相夫教子的生活,一心只想搞錢去旅遊。這種心態為什麼會不被父輩接受?

風繼續吹


試問,你的生活(日子)是給父母過的還是給你自己過的?弄明白這個問題,自己願意過怎樣的生活,自己該怎麼去做,用不用看父母的臉色行事,自然就清楚了!


拙筆淡靜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吧,我想我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應該明白了。

首先我來說下我的情況,我原本和你一樣的想法,不打算結婚,聲明一下,我是男的,標準的90後。大學期間就不喜歡待在學校裡面,大學期間和同學租車出去自駕過兩次,然後看了一部電影《轉山》就開始迷上了騎行旅遊,大學期間把蕪湖玩了個遍了,全部是騎自行車完成的,其中最厲害的一次是一天騎車從蕪湖到六安,騎了十幾個小時才到。

就是這樣,到畢業後,覺得自己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的料,於是第一份工作就是戶外拓展相關的工作,慢慢的做到了拓展培訓師,這一階段也是一直在戶外工作,偶爾的沒有活動安排,才會在辦公室裡坐著,當時是長期江浙滬地區出差。

到了第二階段呢,我離開了上一家公司,進入了一家自駕遊俱樂部,開始從事自駕遊領隊的工作,每年大約有200天以上在全國各地帶著隊員遊山玩水,西藏、新疆、內蒙、青海慢慢的都被我一一走過,直到這個時候我更加確信不會結婚的,這輩子應該都不會了。

和你不一樣的是,我家人沒有催我,可能和我也沒有表達不想結婚的想法有關係吧,爸媽一直覺得我在以事業為重,而且這麼忙,全國各地出差。

關於我,現在呢,19年裝修好房子,年底結了婚,現在老婆已經懷孕五個月了,我們是在一次旅行中認識的,自然的相識、相戀、相愛,現在非常幸福。

那回到你的問題,為什麼父母接受不了我們這種想法呢,其實主要由於中國傳統的文化導致的,我直接說傳統思想傳宗接代什麼的,其實沒有什麼說服力,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其實不完全是因為這個。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小到老,整個中國從古代到現在,都是收到傳統的儒家文化影響。

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我們顧小家更會關心國家,我們要對家人負責、對親戚朋友負責、對老師、對同事、對整個和你有關係的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羈絆。也就是說,最終導致的我們的傳統思想裡就表明了,我們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大環境中的一部分。

我相信,你還沒有遇到對人吧,遇到了之後,所以的條條框框都會被你自己打碎,然後接受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再說了,結婚生子相夫教子這個就和當兵一樣,你不去體驗,後悔一輩子的,也是和大學一樣,你不去參加這個過程,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人生命中,每一個過程都應該去體驗。這樣比你單純的想旅遊而要精彩的多。


自駕攻略


目前我的想法也是zu這樣,首先父母和我們的年代不同,他們擔心我們老了會孤獨,生病了沒有人照顧,還有親戚鄰居的閒言碎語。就像我目前也是沒有結婚家裡也是催催催,以前我很恐懼結婚,現在想著不敢是為了父母還是為了自己以後不後悔如果遇到對我好的,我也不討厭的,經濟中等的我也不排斥結婚了。


欣葵


不願意結婚生子,不過相夫教子的生活,一心只想搞錢去旅遊?

這個不被父輩接受的原因,多半是因為父輩替你考慮的更多,而你替你自己考慮的更多。並且,父輩走過了你走過的路,他們知道哪裡是坑!

人生路漫漫,好多人容易誤入歧途。在我看來,這個也算是一個人生的歧途!人之所以為人呢,是因為存在人性。比如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尊老愛幼、養家餬口,這些實質上都是人性中作為人的責任的體現。一心只想搞錢去旅遊,這個心態則是人的劣性的體現。

就算你是徐霞客,心懷天下。但是你總要考慮家有老要養、傳宗接代的責任吧。所以,一個病態的心態如何讓父輩接受?

父輩也是從你這個年紀走過來的,也吃過無數這樣的虧,現在焉能讓你重蹈覆轍?不接受,試圖教導和改變你,那是真為你好啊。

但是,也許父輩再怎麼焦急,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你。

最後的道理還是靠你自己搞明白才行。但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你終於明白的時候,可能也就是到你父輩的年紀了,那時候,你卻無子輩可教,悔之晚矣啊!


酒店管理百寶箱


說是傳宗接代肯定要被噴,換個角度來講:

第一、生兒育女是人的本能,更是社會責任,也是每個人生命延續的必需。

第二、自由享樂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而養育後代則是人生的重要目標,娶妻生子,含飴弄孫是人生的快樂和享受。

第三、結婚不生子(丁克)和生子不結婚都可以理解,而不結婚生子就不可理喻了,先聖說:“食色性也”!但凡生理和精神正常的人,在一定的年齡段都有性的需求,在文明法制的社會里只能通過婚姻來達到目的,否則就會處於混亂的狀態。

第四、即便是不顧及人類社會,也該考慮長輩的感受,因為你不結婚生子就斷了他們含飴弄孫的念想,“早知今日無孫,何必當初生子”?


連部文書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生子了,一個人在外自由自在想幹啥幹啥,不被家庭孩子約束、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閒暇時出去旅遊,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生活多麼愜意。

可往往家裡的老人卻不這麼想,這一切都取決於老一輩人的傳統觀念,老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傳統觀念在他們腦海裡早已根深蒂固了,無論如何都是改變不了的。

所以咱們年輕人在結婚生子這件事情上,能妥協就妥協,為了家庭血脈的傳承,也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嘛!



陳清雨


你的父母有這想法並不奇怪,因為在他們的人生信條當中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是天經地義的事。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如果你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你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想法,所以我們應當表示理解。

但同樣,我也希望你的父母可以理解你的想法,但前提是你得想清楚了。你現在不想結婚,不想有孩子,並不代表你10年20年之後不想擁有這些生活。

人是很容易受周邊環境影響的,除非你覺得你這輩子不需要什麼朋友和閨蜜。如果你的朋友和閨蜜都已經成家有孩子了,也許某一天你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但這個時候對於女孩子來說,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年紀大了,說的難聽一點就貶值了。再有一點就是年紀大了生育也是個問題,不像男性。

所以作為女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慎重的去考慮,趁著現在還年輕,在不互相傷害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多去了解一下吧!不要在這方面過於絕望,也不要那麼肯定自己目前的想法。

最後再說明一點,因為在人類幾十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一直都是群居動物。人需要夥伴,這是寫在基因裡的。


豫師堂


首先父輩是比較傳統的一代人,對於太過於超前的行為和消費觀念比較不認可。

其次個人旅遊確實是能在陶冶情操豐富閱歷有所提升,但並不能貫穿整個人生的時間線,記得看過一個大齡女生在這方面的感慨,她是一個不婚主義者,所有的時間和財務主要支出在旅遊上了,初始的十年當中她樂此不疲,但當她的雙親在三年內離他而去的時候她卻深深的陷入了孤獨感之中。而這個時候她發現旅遊也變成了走馬觀花。

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人生,當我們20歲初出茅廬的時候,對世界充滿了美好的幻想,當我們步入而立之年,懂得了人生艱難,當我們40歲的時候,懂得了人參苦短。

其實現如今毒雞湯的遍佈,造成人群對婚姻的恐懼和對另一半的失望。

但是請記得,活著和繁衍是人生兩大課題。而愛情的真諦是,當你老年的時候,給你的老伴打個電話,你個糟老頭子死哪裡去了,啥時候回來吃飯,當你就算自己在家忙著家務的時候心裡也是安靜的,因為你知道你的那個老頭子一會遛彎完就會回來,同時在假期的時候也能享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和那個留著鼻涕的小傢伙的吵吵鬧鬧,當最後你的親人圍坐你的病床前送你最後一程,而你牽著老伴的手,說感謝你的陪伴。

這才是平方人平方而又溫馨的一生吧。


東北大白羊


這是一個普世價值觀的問題,其實我們會發現在如今的時代,這種行為在整個社會以及部分家庭已經變得容易被接受,現在這個時代變得寬容度更好,

試想一下,如果放到幾百或者千年前的時代,基本上應該都會被看做是異類或者不孝吧,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各種個人的行為變得更有寬容度,但是整體上來講這種行為仍然是小眾的,普通大眾的主流世界觀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所以不容易被接受也很正常,倒是你會發展你很容易找到很多有同樣價值觀的朋友,隨著你的堅持,家庭的寬容和接受程度也會逐漸提高。

話說回來,即使放在古代,也同樣有這樣的人,我過著名的旅遊家徐霞客不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嘛,如果沒有當初徐家媽媽的寬容和接受,我國曆史上也會少了一位偉大的旅行家和一位偉大的遊記。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自媒體的發展和信息化通訊手段的發展,完全可以滿足在旅行的同時兼顧事業發展和家庭,如果能做到這樣,那麼我想家庭的接受程度應該會更好一點


夢遊世界的80後


這隻能說明你還年輕,當然不代表年長了就一定會結婚,只能說年輕時這樣想法比較多,年輕就要多見世面多闖闖,人是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不奇怪,難道等老了座輪椅環遊地球嘛,當然個人發展還是要照顧到的,任何事都有一個度,除非你把旅遊當職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