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指挥家》:在人生的过道上分离;在音乐的过道上重逢

1926年纽约的一个音乐会晚场,正在演奏马勒:G大调第四交响曲。年轻的带位小姐、音乐指挥爱好者威莉在卫生间,用筷子模拟幻想着指挥这场音乐会。

这还不过瘾,之后索性搬把椅子直接坐到中间过道前排,学习指挥家门格尔堡如何指挥,毫不在意整场观众的眼光。

电影《指挥家》:在人生的过道上分离;在音乐的过道上重逢

这是荷兰电影《指挥家》开头部分,这部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取材于荷兰裔美国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里科的传奇人生,讲述了首位获邀到纽约爱乐及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的女性指挥家追梦的故事。

这位女指挥家在男性指挥家的世界里闯出一个席位,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汉堡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要知道那可是美国女性才开始有选举权的1930年呢。

影片由荷兰名导玛利亚彼得斯执导,细腻的描述了这位被誉为“史上最伟大女指挥家”的一生,影片勇夺荷兰电影节金电影奖。

电影《指挥家》:在人生的过道上分离;在音乐的过道上重逢

励志,女权,变性,爱情,收养及寻亲,探讨女性在家庭角色,战争等,都是影片的点睛之笔。专业人士傲慢与社会的偏见,灰姑娘一般地生活,一度被导演误导到罗宾,但谜底揭晓那一刻还是非常不经意!


(1)励志:贯穿影片始终的主线

生活在贫民区的威莉,爱好音乐,家中有台父亲捡来的钢琴。为了提高自己的的专业技能,走上一条艰难的学习之路。

生活困顿,找工作不顺,偶然的机会在一家小酒吧找到兼职弹钢琴的工作,边学习边打工。

“身为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在现在听来古板老土,却在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社会被当成教条。

影片中在法兰克的音乐派对晚餐上,威莉说出要想当指挥家的想法时,众人惊讶、讽刺。

威莉回答道:“男人可以,女人为什么不可以。”

自强不息、立志成为指挥家的她,在男性主导的音乐世界中,受尽冷嘲热讽,但没有因此却步,义无反顾地飞往欧洲,准备赴柏林皇家音乐学院争取机会。

她与汉堡爱乐乐团指挥卡尔·穆克的初次见面的对话非常令人震撼,“而为了音乐,我宁可放弃热爱的生命。就算你不帮我,先生,我就是要成为指挥家。”卡尔·穆克被她的激情和抱负感动收她为徒。

电影《指挥家》:在人生的过道上分离;在音乐的过道上重逢

她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幸运的是她也遇到音乐道路上的贵人,她应该得到我们的敬意。有的人奋斗努力很久,依旧没有找到应有的地位。

传记电影的共通之处在于每个天才总有天赋异禀的气场,这场尤其增添了性别角色的冲突和交响乐生态圈的不易。

我特别羡慕有追求的人,我跟很多人说,我总在质问自己活着的价值,喝茶看书惬意地活,在我看来没做任何贡献,理应没有价值。必须承认,我活得恐慌活得没安全感。

(2) 爱情让威莉更加成熟而坚强

威莉跟着自己的私人老师参加音乐派对,哪知道派对就在熟人加对头、年青英俊而又单身的法兰克家举办,偌大而豪华的家园相遇一番口舌交锋。

身着一袭动人礼服的威莉从楼梯款款而下,惊艳出场,法兰克张大嘴巴合不上了,一刹那心动了,爱上威莉。但法兰克的母亲从心里瞧不起威莉。

不管从哪方面看,法兰克都是个称心的对象,家庭、才貌、个人素养配女主绰绰有余,而威莉心里也满意法兰克。

电影《指挥家》:在人生的过道上分离;在音乐的过道上重逢

为了去追寻音乐的脚步,没想到她心爱的男人却希望她能为爱情婚姻留步……当爱情与梦想陷入两难,面对现实的残酷、命运的布局,她内心挣扎、痛苦,思索着该何去何从?

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放弃这份珍贵的感情。只可惜,事业感情双丰收,毕竟不多。

这世上的一切美好都没有性别。能够成功的永远都是一意孤行向前的人。

真正的女性力量,不仅是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利,还是接纳自己的性别,接纳两性的不同。如果婚姻是埋没一生所求的坟墓,即使是挚爱也该说不。

作为追求梦想的勇敢者,威薪可确实赢得了尊敬,毕竟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妻子”,但是能实现自己想追求的指挥家之梦,却只有她自己,这需要勇气。

那么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勇气?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3) 亲情友情助力,威莉对音乐领悟更深

威莉被剧院解雇了,回到贫困的家中,奉上自己微薄的打工薪水。妈妈让她切洋葱,女主被呛得的满眼泪水,同时心中的委屈让她流泪。

妈妈冷言冷语,家中没有地位的父亲,对她只有无奈的关心。原来,威莉是被抱养的。她的东西被养母从家里扔出来,钢琴也被养母砸坏了。

大使馆来信告知威莉亲生母亲己去世,威莉要到出生地荷兰去一边求学,一边寻找亲生母亲曾经的踪迹。

走进大教堂,来到母亲的墓碑前献花,却意外地得知姨妈还在,家中的亲人还在,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这个遗失在外的孩子。

影片中最出众的配角,一个梦想成为音乐家而不惜女扮男装的人,一个赞助音乐的女人---罗宾。对于威莉,他(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去托举。人生有这样一位朋友足矣。

他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寄托的威莉身上,他并不富裕,靠拉中提琴为生,但仍挤出钱来寄给威莉,雪中送炭,威莉的成功有他一份功劳。

电影《指挥家》:在人生的过道上分离;在音乐的过道上重逢

在艾尔加《爱的礼赞》音乐声中,时隔多年物是人非,相似的一幕发生如同昨天的记忆瞬间涌现,指挥家的影子如同蝴蝶般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曾经的情人法兰克、和养父母的恩怨、最初的钢琴老师、亲密的同事罗宾……都领悟了,在大爱中生活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指挥家》:在人生的过道上分离;在音乐的过道上重逢

(4)有些职业:对于女性要达到顶尖也许真的不可能

而最震撼的还是影片最后的字幕:2008年,权威的《留声机》杂志发布世界排名前二十的交响乐团名单,这些乐团没有一个用过女性首席指挥;2017年,《留声机》发布了另一项排名,在全世界最伟大的50位指挥家中,也没有一位是女性。

点明了音乐史上一个被忽略的群体。音乐没有性别,也许男性指挥家更通达男性作曲家的心中所想。

某些领域就是一类固定人做合适,跟平等公平无关,也跟性别无关。

作曲家、指挥家是高大上的职业,是别人成就了自己,自己最后又去成就了别人。这样的人都值得敬仰。作为指挥,既要热情,要调动起整个乐团的情绪,又要高度的冷静,谱要烂熟于心,关键的节点一定要把握住。

影片中出现的一连串交响曲的作曲家名字:

马勒;苏沙;葛利格;比才;

德佛札克;史特拉文斯基;德彪西;盖希文;

舒伯特;葛利格;普罗科菲耶夫;布鲁克纳;艾尔加

音乐史上伟大的名字,尽管有些只有音乐专业人士熟悉。毫无例外,他们都是男性,最顶尖的作曲:这又是一个男性跳舞的世界。对于女性,要攀上顶峰也许真的很难。

电影《指挥家》:在人生的过道上分离;在音乐的过道上重逢

结语:

我不太懂交响乐,平时听得也不多。只知道卡拉扬,这位生前曾多次来中国指挥乐团的指挥家,现在也只能从他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他指挥时的风彩。

但是看到一个出生于1902年的荷兰女性,能够忍受“女人怎么可能当上指挥家”的指指点点,能够反抗男性老师的各种骚扰,能够忍痛拒绝有钱男友的求婚(不愿当家庭主妇),不管寒冬酷暑早出晚归从头学起,真是大写的服气。

安东尼娅是真心爱音乐,爱指挥,这种爱让她愿意付出一切的辛苦去学去试。许多没有机会的“第一次”,若干继续努力的“下一次”。即使最终功成名就,当年的她也始终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工作机会和社会地位。

没办法,路总是有人要走的,后面的人才会跟上。她不是灰姑娘,她只是一个努力的人。

一个人只有足够优秀才能与所有人达成和解。

被历史铭记不一定只有伟人,还有敢于向前的开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