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居然是鄙視曹魏

說起司馬昭之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大家又很不熟悉,熟悉的是司馬昭的謀權篡位,不熟悉的是司馬昭為什麼要以晉為司馬家族所創建的國號呢?

說起晉朝,熟知的人不多,就是熟知的人,對它的印象也很差。說起晉朝就讓人想起了司馬氏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想起石崇鬥富,想起了晉惠帝司馬衷那句流傳千古的一問“何不食肉糜?”

晉—這個國號怎麼就成了對曹魏的鄙視呢,那就讓我們從司馬懿開始說起吧?

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的司馬家族,是名門望族,秦朝末年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殷王司馬卬就是司馬氏的先人,兩漢時期司馬家族更是人才輩出。司馬懿侍奉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憑藉著過人謀略和才智最終達到位極人臣,最後更是通過高平陵事變一舉奪了曹魏大權。

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接掌大權,更是廢曹芳立曹髦為帝,皇帝在他手中如同玩物,而司馬師死後,其弟司馬昭繼續把持朝政,開始謀劃篡位自立,就是這種情況下,小皇帝曹髦說出了流傳千古的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為了不再這樣繼續下去,曹髦領著幾百宮人攻打司馬昭,結果還未出宮門就被司馬昭手下大將成濟一矛貫胸而死,年輕的皇帝曹髦以他高貴的生命捍衛了皇帝的權威與尊嚴。

還未孕育中的新王朝還未建立就背上了弒君奪位的惡名,廣為人知,為了洗刷惡名,司馬昭夷滅成濟三族。不僅如此,更是加大輿論傳播,內容就是:司馬昭的功業,祥瑞,謙遜。功業是實力,祥瑞是天意,謙遜是品德。司馬昭為了加大自己的功業,發兵滅了蜀漢,祥瑞就讓人宣傳出現了象徵天下太平的甘露,以及代曹的馬討曹的石壁字畫,至於謙遜那就更容易了。

其後,司馬昭更是完善了禪讓程序,後面的隋唐宋禪讓都是以魏晉禪讓以模板。程序就是:封國,九錫,揖讓,禪讓。封國,九錫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揖讓就是反覆推讓,比如在接受九錫前司馬昭揖讓了十三次,結果就導致了司馬昭沒等到最後一步就一命嗚呼了。其子司馬炎掌權後,經過幾次像模像樣的推辭後就接受了魏帝曹奐的禪讓,建立了晉朝。

那麼,司馬家族為什麼以晉為國號呢?原來是為了印證“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代漢者” 好理解取代漢朝嘛,“當塗高”的解釋就很多了。

東漢末年,袁術認為他是當塗高,因為當塗高字面意思就是大路,袁術(術)的術(繁體字),就是大路的意思,而袁術有字公路,恰好袁術又從孫策那裡得到傳國玉璽,所以袁術稱帝,後果大家都知道了。後面曹操認為自己是當塗高,因為有一種說法當塗高是指一個人,姓當塗名高,官職是丞相,我們都知道東漢時不設丞相的,曹操是東漢第一個丞相,後面曹操又逼迫漢獻帝先後封他為魏公,魏王。魏又是什麼意思呢,魏本來是建築,就是古代天子,諸侯宮門上巍峨高大的闕叫魏,意思就是立在通途大道上很高的建築就叫魏,魏就是當塗高,後來曹丕篡位果然就應驗了“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

那麼晉,怎麼和“代漢者當塗高”扯上關係了呢?晉是什麼意思呢?晉,進也,日出萬物進(就是指太陽出來萬物又高又快的生長的意思),後來又有了前進,上進的引申義。這是司馬昭晉這是表面的意思;隱藏的,先來看司馬昭逼迫魏帝先後封他為高都侯,高都公,晉公,晉王。高都(今山西晉城)是地名,因為地勢很高,在這建的城就叫高都,高都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就是大路意思,這不就應驗了“當塗高”嘛?更何況還有高,後來司馬昭由高都公做晉公晉王,又進一步,高而更高,不僅高過了魏,還應驗了“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

換言之,司馬昭晉要代的不是魏而是漢,司馬昭由高都公到晉公,高而更高,不承認漢魏禪讓,這是因為司馬家族很瞧不起曹魏出身。我們都知道曹操是宦官後代,曹操一旦被人唾罵就少不了“贅閹遺醜”,而司馬家族是名門望族,很鄙視,認為我地位這麼高居然去輔佐你,去取代你曹魏的王朝,這就成了拿貂去給狗續尾。而司馬家族希望的是龍頭鳳尾這樣,去代漢或承漢,這樣才是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