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危重症的治疗有哪些挑战?治愈者“复阳率”如何?白岩松对话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央视新闻1+1讯 截至3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615人,其中重症260人,危重症67人,占比过半,

医院将对他们采取怎样的治疗?病患的心理问题又该如何疏解?

在3月24日的节目中,《新闻1+1》连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回应公众关切。

重症、危重症的治疗有哪些挑战?治愈者“复阳率”如何?白岩松对话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同济医院目前在院新冠肺炎患者615人,其中重症260人,危重症67人。现在留在后面的病人都是硬骨头,大多数是危重症或基础病变多或并发症很多的患者,现在的重点还是怎么提高治愈率,降低这批病人的病死率。

2、治愈患者"复阳率"究竟如何?怎样面对?

王伟: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大规模的临床实验来说明"复阳"的病人有多少比例,我们做了一个小规模试验,随访跟踪了147个经过临床治愈两次的核酸阴性、肺部CT治疗好转出院的病人,其中有5个病人"复阳"了,因为核酸检测阳性率只有30%-50%,可能两次检测都没检测出来,但这五个"复阳"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家人和密接者也无感染症状,但这个实验规模太小,我们现在正在更大规模的在社区进行随访,希望得出更标准、更准确的数据来指导预防工作。

重症、危重症的治疗有哪些挑战?治愈者“复阳率”如何?白岩松对话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3、“复阳”后具有再次传染性吗?

王伟: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试验的结果,但也没有一个依据说明“复阳”的病人有传染性,在同济医院147人的跟踪追访中,大概3.4%的病人有“复阳”,但这5个和家庭团聚的病人并没有导致新的感染,在另外一个实验中,有15个人做的血中病毒检测,10个人最后在一个月内血中病毒完全消失,而且出院病人中也没有在家庭造成传染,这两个小规模的样本,只有一些小的证据,不足以让我们彻底放心,所以还要做一个大型、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来指导防护工作。

4、现在轻症患者病情还会反复吗?

王伟:在整个住院的615人当中,轻症患者有288人,有一部分是由重症病人和危重症转过来的,多数走向很好,但也有些病人从轻症突然转成重症病人,没有任何征兆,发病机制也不清楚,对这批轻症患者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严防死守。

重症、危重症的治疗有哪些挑战?治愈者“复阳率”如何?白岩松对话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5、有并发症和基础病的病人要有缓冲区

王伟:有并发症和基础病的轻症病人,大多在定点医院治疗,但确实有部分危重症病人有基础病变,比如有肿瘤、肾衰、心血管疾病等,他们有严重的心理恐惧,不愿意离开病房,尽管新冠肺炎的治疗基本上已经痊愈,对这些病人我们目前想建立一种缓冲区,让他们离开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区,到缓冲区对基础病变进行进一步救治,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回到家里,回到相应的医院,但同时也要给他进行心理的治疗和疏导。

6、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很重要

王伟: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很重要,在最早发现医务人员有心理恐慌的时候,做了医院感染情况调查,让医务人员得到有效的安抚,前段时间对这次疫情中全院相关的人员,5062个医务人员做了心理测试调查,有15%-20%的医务人员有应激、抑郁、焦虑状况,尤其是护士和医技人员发生率较高,比一般人高1.5到2倍。

但如果医务人员对科室和医院的关爱、对后勤的保障、对院感的控制、对合理的排班这四个方面能达到一定满意度,可以有效降低心理障碍,之后,会对有心理障碍的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关爱和疏导治疗,让他们的心理状况逐渐恢复正常。

王伟:在近一两周,同济医院连线了意大利、德国、美国,大家交流得非常好,有一些经验和教训跟他们分享,他们很关注有些治疗方法,比如抗病毒药物是否有效,什么时候插管,什么时候用ECMO,什么时候进行转院等,从轻症到重症有什么转换的经验,我们也在分享,甚至包括将诊疗常规手册转换成德语、英文的给他们,甚至把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如何穿戴标准的医疗防护服的视频给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