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危重症的治療有哪些挑戰?治癒者“復陽率”如何?白巖鬆對話同濟醫院院長王偉

央視新聞1+1訊 截至3月2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全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615人,其中重症260人,危重症67人,佔比過半,

醫院將對他們採取怎樣的治療?病患的心理問題又該如何疏解?

在3月24日的節目中,《新聞1+1》連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回應公眾關切。

重症、危重症的治疗有哪些挑战?治愈者“复阳率”如何?白岩松对话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同濟醫院目前在院新冠肺炎患者615人,其中重症260人,危重症67人。現在留在後面的病人都是硬骨頭,大多數是危重症或基礎病變多或併發症很多的患者,現在的重點還是怎麼提高治癒率,降低這批病人的病死率。

2、治癒患者"復陽率"究竟如何?怎樣面對?

王偉:這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全世界都關心的問題,目前為止還沒有大規模的臨床實驗來說明"復陽"的病人有多少比例,我們做了一個小規模試驗,隨訪跟蹤了147個經過臨床治癒兩次的核酸陰性、肺部CT治療好轉出院的病人,其中有5個病人"復陽"了,因為核酸檢測陽性率只有30%-50%,可能兩次檢測都沒檢測出來,但這五個"復陽"的病人,沒有任何症狀,家人和密接者也無感染症狀,但這個實驗規模太小,我們現在正在更大規模的在社區進行隨訪,希望得出更標準、更準確的數據來指導預防工作。

重症、危重症的治疗有哪些挑战?治愈者“复阳率”如何?白岩松对话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3、“復陽”後具有再次傳染性嗎?

王偉: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試驗的結果,但也沒有一個依據說明“復陽”的病人有傳染性,在同濟醫院147人的跟蹤追訪中,大概3.4%的病人有“復陽”,但這5個和家庭團聚的病人並沒有導致新的感染,在另外一個實驗中,有15個人做的血中病毒檢測,10個人最後在一個月內血中病毒完全消失,而且出院病人中也沒有在家庭造成傳染,這兩個小規模的樣本,只有一些小的證據,不足以讓我們徹底放心,所以還要做一個大型、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來指導防護工作。

4、現在輕症患者病情還會反覆嗎?

王偉:在整個住院的615人當中,輕症患者有288人,有一部分是由重症病人和危重症轉過來的,多數走向很好,但也有些病人從輕症突然轉成重症病人,沒有任何徵兆,發病機制也不清楚,對這批輕症患者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仍然要嚴防死守。

重症、危重症的治疗有哪些挑战?治愈者“复阳率”如何?白岩松对话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5、有併發症和基礎病的病人要有緩衝區

王偉:有併發症和基礎病的輕症病人,大多在定點醫院治療,但確實有部分危重症病人有基礎病變,比如有腫瘤、腎衰、心血管疾病等,他們有嚴重的心理恐懼,不願意離開病房,儘管新冠肺炎的治療基本上已經痊癒,對這些病人我們目前想建立一種緩衝區,讓他們離開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療區,到緩衝區對基礎病變進行進一步救治,達到一定標準後再回到家裡,回到相應的醫院,但同時也要給他進行心理的治療和疏導。

6、醫務人員的心理狀況很重要

王偉:醫務人員的心理狀況很重要,在最早發現醫務人員有心理恐慌的時候,做了醫院感染情況調查,讓醫務人員得到有效的安撫,前段時間對這次疫情中全院相關的人員,5062個醫務人員做了心理測試調查,有15%-20%的醫務人員有應激、抑鬱、焦慮狀況,尤其是護士和醫技人員發生率較高,比一般人高1.5到2倍。

但如果醫務人員對科室和醫院的關愛、對後勤的保障、對院感的控制、對合理的排班這四個方面能達到一定滿意度,可以有效降低心理障礙,之後,會對有心理障礙的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關愛和疏導治療,讓他們的心理狀況逐漸恢復正常。

王偉:在近一兩週,同濟醫院連線了意大利、德國、美國,大家交流得非常好,有一些經驗和教訓跟他們分享,他們很關注有些治療方法,比如抗病毒藥物是否有效,什麼時候插管,什麼時候用ECMO,什麼時候進行轉院等,從輕症到重症有什麼轉換的經驗,我們也在分享,甚至包括將診療常規手冊轉換成德語、英文的給他們,甚至把院內感染,醫護人員如何穿戴標準的醫療防護服的視頻給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