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精”的二三事

從眾心理,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沒有被從眾,所以從眾心理是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

通常情況下,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對的。服從多數,一般是不錯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獨立思考。不顧是非曲直的一概服從多數,隨大流走,則是不可取的,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


在一定範圍內,人們的從眾性隨著群體規模增大而增大。

“學人精”的二三事

就從眾心理的客觀影響來看,既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意義,主要看從眾行為的具體內容。從眾行為固然有它好的影響,比如宿舍裡的同學多為學霸,逐漸地大家也會群起而效仿,形成優良的宿舍學風。可從眾也有它消極的影響,比如一個人看著自己周圍的人都在考試時候打小抄,他可能會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選擇鋌而走險,最終危害的只能是自己。

引發大學生從眾效應最值得注意的是“班級效應”和“宿舍效應”。

“學人精”的二三事

新生入學後,都在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尋求新的學習動力。班級、宿舍每個成員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以及平時學習時間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員最直接的“參照物”、他們在形成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與班級、宿舍大多數人保持一致。不僅如此,作息習慣、生活情趣、業餘愛好也易趨同和從眾,共同合成對班級、宿舍成員的鞭策力。


在這種“班級效應”、“宿舍效應”中延伸出來的一個新的名詞“學人精”!

就是喜歡學別人,別人買什麼就跟著買一樣的,別人用什麼也跟著用一樣的,不管是穿衣打扮還是待人接物,甚至是一顰一笑。

學人精通常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是被學的人,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很容易遭到他人的厭煩和牴觸。

學人精是有的人自己沒有自己的主見,總是學習別人的一些說話方式、行為處事方式,比如買什麼東西也跟著買,如果身邊有這樣的一個人肯定會很崩潰。

講個例子,武動乾坤是一部非常爛的戲,在劇中楊洋的表現非常的油膩,劇中的很多鏡頭模仿其他的演員的演技,結果搞的迷失了自己。而楊洋在戲中的表現就完美的演藝了“學人精”的精髓,沒有自己的特點,總是在模仿別人。演戲跟對手沒有交流,只顧表現自己。

“學人精”的二三事

很多“學人精”其實是因為找不到自我認同感,或者內心自卑,久而久之很容易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去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是否真心喜歡,只是看別人的順眼或覺得好,就直接開啟copy模式,以為這樣就能變成自己的,實際上很容易變成東施效顰,自己的品味毫無見長。

培養獨立人格與品味十分重要,人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每個人的靈魂都是獨特的。

“學人精”的二三事

聲明: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及百科,侵刪致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