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年輕時都經歷了什麼,竟被後人稱為兵仙?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被後人奉為“兵仙”。高祖爺劉邦曾評價韓信“戰必勝、攻必取”,蕭何曾評價韓信“國士無雙”,甚至對劉邦說;

“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年輕時都經歷了什麼,竟被後人稱為兵仙?

關於韓信的身世,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韓信是一個貧苦出身的子弟。年輕的時候靠南昌亭長接濟過活,他“不求上進”,日日蹭飯,讓南昌亭長的妻子忍無可忍,不再接濟他。

乍一看來,韓信的生活非常慘,但仔細回想又覺得哪裡不對。韓信是在一個亭長家蹭吃蹭喝的,而且還是一個不事生產,每天只會帶著佩劍在街上閒溜達的人。

據《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被漂母救濟之時曾經說過要回報漂母,漂母回答他說,“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這裡的“王孫”二字似乎隱隱透露出了韓信的出生情況。唐代的司馬貞所註解的《史記索引》中對這裡的“王孫”二字做了較為詳細的解釋。

劉德曰:“秦末多失國,言王孫、公子,尊之也。”蘇林亦同。張晏雲“字王孫”,非也。

除了漂母對韓信的稱呼之外,《史記 淮陰侯列傳》中還有一個小細節也可以揭露韓信的身份。

胯下之辱是韓信年輕時所受過的極大屈辱,大家都知道韓信選擇了“忍”,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出人頭地,但韓信是為什麼而“忍”呢?是為了他背上的那把劍!平民人家連飯都吃不起,又何談負劍而行?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韓信並不一個普通的平頭老百姓。可以看出佩劍相當於現如今的奢侈品,而且由於當時生產力低下,佩劍也成為了階級的代表產品。

秦滅六國之後,大量的舊六國貴族從人上人的身份變成了普通平民,而這些人被稱呼為“王孫”,其實是對他們的尊稱。也就是說,韓信極大可能是舊六國貴族人員,所以他才能以平民之身,熟讀大量兵書。

既然韓信身份搞清了,那麼最初的學識來源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家傳。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年輕時都經歷了什麼,竟被後人稱為兵仙?

古代王公貴族,或者豪門世家都有自己的藏書,而且經常是秘而不宣,根本不對公眾開放,由此壟斷知識。韓信既是王孫後人,那麼,他的家中也一定會有一部分藏書,由此學會一些兵法。

這在後來平定趙國時背水一戰也可以看出來,韓信確實熟讀兵書戰策,喜歡在家裡研究排兵佈陣,這為他後來的領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就是韓信熟讀兵書,迷惑敵人,出其不意的一種打法。

韓信能夠縱橫天下,成為將兵“多多益善”的大將軍,如果僅依靠純熟的兵法理論,那顯然是不夠的。在韓信身上眾多的閃光點中,“善於觀察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孫子兵法》曾經講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善於觀察其實就是知彼的表現。

在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時,韓信獻出的“漢中對”可以說是非常優秀,而在“漢中對”之中,我們可以發現,韓信雖然僅在項羽身邊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執戟衛士,但他卻幾乎把項羽的弱點給摸了個透。項羽都有些什麼弱點?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除此之外,韓信還指出項羽暴虐,所過之處百姓必遭摧殘,名義上雖然是霸主,但無論百姓還是諸侯,都沒有幾個對他真心服氣的,要擊敗這樣的人是很容易的。

項羽是什麼人?是鉅鹿之戰後,各諸侯不敢仰視的人,可到了韓信的嘴裡,項羽簡直是漏洞百出,可以被輕易擊敗的人。而更重要的是一點是,這一切並非韓信以偏概全,而是確實存在,韓信窺破了項羽之長短,做到了知彼的地步,僅憑此舉就超越了絕大多數人。

除了觀察項羽之外,韓信在實際戰爭中也非常善於觀察,井陘之戰前,李左車曾經提出帶三萬人埋伏韓信,但陳餘不用李左車的建議最終兵敗。後世之人大多感慨,若趙王重用李左車,哪裡還會有後來叱吒風雲的韓信呢?可是,就算趙王用李左車,也不見得可以避免失敗。

據《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載,發動井陘之戰前,韓信就已經派了探子去偵查敵情,直到確定了李左車的方案被否決,韓信才對自己的部隊做出具體安排。“不打無準備之仗”就是韓信善於觀察的優點在戰場上的體現。無論敵軍如何調度,韓信始終做到了“知彼”,這雖然是一個小細節,但卻對一場戰爭影響深遠。

“善於審視自己”也在他的成名之戰中得到了體現。韓信在為部下解釋為什麼要“背水列陣”時不僅僅指出這是兵法上講過的,更把“背水列陣”代入到自己所面臨的具體情景之中。三萬漢軍,都是些什麼人呢?都是新招募的士兵,這些人根本就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在敵方軍隊數量數倍於己方的情況下留有後退之餘地,那麼這三萬人可能就直接潰不成軍,各自逃命去了,只有將他們逼入絕境,他們才能夠奮勇拼搏,才能擋得住趙軍的攻擊。

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史記 淮陰侯列傳》

很清晰明瞭的解釋,但韓信不解釋,很多人是想不通的,兵不僅僅有數量之別,更有質量之別,身為統帥大軍的將軍,韓信不僅僅做到了“知彼”,更是做到了“知己”,做到對自己手下士兵的瞭解,根據他們的特點來排兵佈陣,如此安排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歷史上沒有什麼真正的不積累就成功的例子,韓信能夠橫空出世,是因為他沒有出名之前,一直在積攢能夠讓他橫空出世的資本。他讀兵書,不是死記理論,而是活學活用,“知己知彼”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戰爭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可能會影響最後的戰局,而韓信正是做好了這一個又一個的小細節,從而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