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是變“壞”了?媽媽的做法讓人點贊


寶寶“吃手”,是變“壞”了?媽媽的做法讓人點贊

琳的女兒2歲了,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女兒老是把孩子的手伸進嘴裡吃得津津有味,孩子的姥姥看見了,立刻告訴琳,一定要阻止,不能讓她吃,對小孩不好,以後要變壞,一定要想法子不讓她吃手,實在不行可以通過塗辣椒、塗黃連的方法來建立條件反射強行阻止孩子吃手。琳很糾結,真的是這樣嗎,真的需要這樣做嗎?讓我們先來了解下“吃手”這件事兒。


寶寶“吃手”,是變“壞”了?媽媽的做法讓人點贊

“吃手”是咋回事兒呢

孩子“吃手”在醫生的術語裡叫“吮手指”,一個孩子會吮手指了說明他(她)長大了,從出生時需要外力的被動給予才能吸吮到乳汁,到2個月左右時能主動把自己的手放到嘴邊吸吮,是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在增強了,我們應該為之高興,另外我們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看,0到1歲的孩子正處於口欲期,此時的寶寶通過用自己的嘴來探索這個世界,所以他(她)會將手或者一切嘴能夠碰到的東西都“吃”得津津有味,通過“吃”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滿足自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寶寶“吃手”,是變“壞”了?媽媽的做法讓人點贊

阻止or鼓勵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應該強行阻止孩子在口欲期“吃手”的動作,但也不需要過度滿足孩子吃手。因為如果在這個時期我們強行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或者去過度滿足,就會發生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固著的現象,發生這個現象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吃手”行為時間的延長,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滿口穢語、咬人等現象,另外一個結果是會在成年期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比如有些人貪吃、酗酒、饒舌、嘮叨等現象。而如果孩子在口欲期能得到正常的滿足,那麼孩子就會與媽媽建立信任感,進而會對這個社會建立初步的信任感,順利過渡到下一個時期,有利於我們的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以後能更好地適應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寶寶“吃手”,是變“壞”了?媽媽的做法讓人點贊

給家長的建議

一、作為父母我們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小手小腳處於乾淨的狀態,孩子玩的玩具我們也保持清潔,這樣可以保證孩子在“吃”的時候不會把一些病菌吃進肚子裡從而引起身體上的疾病。

二、孩子在吃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別的方式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動聽的音樂、鮮豔的玩具、爸爸媽媽的逗樂等方式自然的來轉移孩子的多“吃”行為。

三、我們在這個時期一定要注意多多擁抱我們的孩子,撫摸我們的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要及時出現在孩子的眼前,多給予孩子微笑,儘可能的給予母乳餵養,不要讓孩子有恐慌、不安全感。


寶寶“吃手”,是變“壞”了?媽媽的做法讓人點贊

提醒爸爸媽媽注意的

在這兒也提醒爸爸媽媽們要注意孩子吃手行為的持續時間,如果孩子2歲後還有吃手的行為,這可能就需要兒童心理專家的介入了,需要通過專業的判斷來確定孩子的吃手行為是否屬於口欲期的“固著”現象,及時進行干預,以免後期更難糾正,同時爸爸媽媽也不能因為心裡著急就採取簡單粗暴的制止方法,比如恐嚇、侮辱性的語言,甚至通過打的方式來阻止,這樣的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孩子反而會被負性強化,情況更嚴重,家長們可以通過戶外活動或者一起做有趣的遊戲來慢慢糾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