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家長要警惕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習慣:
拳不離嘴,手不離口,每天,從早到晚,咬啊咬,啃啊啃,欲罷不能,簡直就像遇到了美味珍饈!
雖然大多數孩子都有啃手指的習慣,但是孩子大了之後就知道啃手指髒了,會改掉。
但是有一些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依然喜歡啃手、啃鉛筆、啃作業本,常常啃著啃著就開始發呆......
說起這些孩子們怎麼也戒不掉的小動作,真的是讓很多家長感慨萬分啊!
這些孩子身上的小毛病要改嗎?
當然一定要改!
孩子為什麼愛啃手?
1、嬰兒的本能
吮指是嬰兒在媽媽肚子裡就形成的一種先天性反射。
寶寶一般喜歡吮吸手指、衣服、玩具等等,通過這種運動,可以更好地接觸自己的身體與外界的環境,體會到喜怒哀樂。
根據美國牙醫協會的建議,在寶寶的恆牙萌出以後,吮指就會引起一些問題了,它會干擾正常口腔發育、牙齒排列以及引起口腔頂部的變化等等。
因此,寶寶在的恆前牙長出來之前(一般五歲左右)就要改掉吮指的習慣。
如果,孩子在恆牙長出來之後,還在吃手,甚至出現咬指甲、咬衣服袖口等現象。
這就可能是行為問題了!
2、發洩情緒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如果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焦慮、恐懼情緒,常常也會無意識地通過吃手、啃指甲等發洩情緒,取得安全感。
3、缺乏安全感
有的家長可能因為工作忙,孩子大多數時間是由家裡的老人來照顧的。
父母經常不在家,或者在家待一會兒就馬上離開,會讓孩子感覺不到安全感。
那麼孩子就需要有一種方式來減少這種不安全感,吃自己手指頭,會象徵性地讓她找回在媽媽懷裡吃奶的那種安全、溫暖和被愛的感覺。
這種習慣的強化,使得吃手指頭已經替代為給予安全、溫暖和被愛的自我安慰。
4、有可能是因為孤獨
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鬧的時候,孩子的手、腳都在動著,肢體會有一種“愉悅感”。
自己在家寫作業的時候,沒人和自己玩鬧、聊天,自然覺得很孤單。
而且現在天氣冷,家長也都不願意讓孩子出去玩,所以孩子缺乏運動,有的時候寫作業也會手冷,不由自主就開始啃手了。
如何幫孩子戒掉“咬啊咬”?
對於很多喜歡“咬啊咬”的孩子來說,他們每天都要不自覺地重複這些動作幾十遍,要想在短時間內改掉可以說比戒菸還難。因此,家長要有充分的耐心,千萬不要吼孩子,這樣反而會加劇孩子心中的焦慮。
1、找到心理根源
對於喜歡咬東西的大孩兒們來說,家長需要給予孩子更多關愛,以極大的細心和同理心,找到讓孩子緊張、焦慮、害怕的真正原因,從源頭解決問題。
找到根源後,家長就可以適當地在孩子緊張的時候,多給一些關注,拉拉孩子的手,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讓緊張的情緒得到釋放。
2、給孩子足夠的關注
有些忙於工作的爸媽,要經常給孩子多打電話,和孩子多聊天,有的時候回家給孩子帶一些小禮物。他愛吃的零食、一罐糖、水果等,不用多麼貴重,只要讓孩子明白,即使父母出去工作,可心裡還是有自己的。
給孩子買個兒童手錶、一個文具盒,這種東西孩子時時刻刻都能用到,也會時刻想著爸爸媽媽的。
平時不忙的時候,也可以多陪伴孩子,我們在家辦公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在我們身邊學習、寫作業,讓他明白,其實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
”孩子最需要什麼?“這是每個父母在孩子成長道路上一直思索和探尋的問題。《兒童行為心理學》和《好媽媽一定要懂的兒童習慣心理學》這兩本書,就是讓你5秒鐘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3分鐘找到孩子的心理需求、2小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17天建立和諧親子關係。
這是一套針對
0~12歲孩子的行為進行心理分析,幫助家長讀懂孩子的內心。讓父母們能夠在教育孩子、處理親子關係是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使孩子真正成長為一個完整、健全的人。如果你的孩子也啃指甲,吃手,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的家長們,可以看看這套書,從孩子的行為問題上對症下藥,幫助孩子
培養獨立、自主、自律的性格,提高情商,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鏈接進行查看哦~
閱讀更多 可樂爸爸說育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