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成绩悬殊大,为分层教学,分了快慢班,这样做合适吗?

不是天方夜谈


我们首先看一下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得依据是什么

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和家长意见决定分层。

分层教学得目的是什么

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传统班级的弊端

在传统班级里面,优等生或者中上游得学生是受老师喜爱的,这是人之常情。因此他们无论在上课时,或是下课后,都受到了老师的额外关注,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而班级中小游的学生,则好像被无视一样。

甚至很多学生为了得到关注,故意搞怪,从而引起老师注意。这变相的培养了学生的坏习惯。


    从学生角度来讲:

    • 分层教学使得“优等生”总数扩大

    原本的中游同学,在新的分层里面,变成了优等生,更多的老师会对他进行额外关注,他也会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这在传统班级里面,是基本不可能的。

    不同的层次都有各自的领头羊,我们通过分散羊群的方法,增加了领头羊的数量。

    • 学生间差距缩小,厌学情绪得到缓解

    在传统班级里面,总有一些头脑特别灵活的同学,和他们一起上课,对其他同学是一个打击,往往老师题目还没念完,他们就喊出答案了。

    如果制止这种行为,打击了优等生的积极性,如果不制止,对其他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是传统班级里一直存在的一个两难问题。

    但是,分层之后,虽然同学之间有差距,但是差距是能看得到,够得着的,学生并不畏惧,反而会有赶超之心。


    从老师角度来讲

    • 分层教学实现小班化教学

    分层教学会将学生按照成绩,或者能力进行分组,在学生数量上,势必会比原来的班级少,虽然占用了更多的师资,但是也实现了小班化教学。老师更容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 可以更好的调整进度

    老师针对的学生水平差距小,可以更好的针对性教学,不会因为进度问题导致个别同学跟不上或者吃不饱。


    适合分层的科目

    一些科目,学生接受程度有明显差异,是适合分层教学的,如数学,英语。在这些科目上进行分层,是有利于总体成绩的进步。有利于针对性教学的。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为了照顾到更多得孩子。


    初中中考数学


    我给你讲个事吧!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自己是211毕业的,是我们这个小地方第一个拿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不到30岁就当上了中层干部,一生好强。偏偏她儿子像她老公,是个佛系青年。

    她儿子的资质很普通,她费劲心思培养,高中考进了全国重点,能排进全国前100名的高中,然后成绩不理想。她为她儿子付出了很多,保姆式的照顾,各种补习,特长,一对一学物理,然后她儿子只考了一个二本。

    在她儿子念高中那几年,她非常焦虑,脾气异常暴躁,但是她儿子上大学以后,注意,是二本,她反而好了许多,因为她儿子在她多年的监督下,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学校成绩非常好,经常拿奖学金。

    这个就是我要说的重点!

    中国的大学,乃至全世界的大学,都是分层教学的!最优秀的去北大清华,其次985,其次211,再次其他一本,差点的二本专科。

    考上了名校,其实意味着无与伦比的压力,国外的很多名校,到期末考试时学生都住图书馆,一住就是两个月,就这样,还末位淘汰!北大清华,传说中一个学期的书单,一个普通人一生都读不完!

    所以,能读名校的人,需要有担当名校学习压力的能力,否则也是被淘汰,但其他学校就可以给你一个轻松的大学生活,还能拿到大学毕业证,这难道不是分层教学的好处吗?

    中学阶段其实也一样!中学也有一些名校,孩子们普遍反应压力巨大。我儿子就读的中学,也算是我们本地的名校了,孩子们学习和考试的负担着实不轻,语文学习的难度直逼我们当时的高中时代,也正是如此,学校中考才能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高中的孩子才会很多!

    中学阶段日益困难的课程,会让很多孩子逐渐掉队,而老师讲课只能照顾大多数的中等孩子,这时,好的吃不饱,差的跟不上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差生越来越差!

    但是分层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分层教学与其说是为了优等生考取更好的学校,还不如说是让差生学到一点东西。

    你不要反驳我,请你坐下来,静下心,用你的大脑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我只是假如,你不会计算1+2,我给你讲10+20你能否听懂?我给你讲8*9你能否明白?我继续给你讲a^2你知道我说啥不?然后我继续sin30(输入法原因没找到那个小圈圈),ln100你会疯不?我还有呐,计算一下15!,你能揍我不?我给你说的,就是差生一步一步沦为差生的过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中老师不会给你补小学课!

    但是如果在初中,就开始了教育分层,而不像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禁止分快慢班,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挽救,初中毕业时,你可能依然不懂指数对数,不懂三角函数,但你可能会懂得实数的基本运算,你可能依然不会画电路图,不会写化学方程式,但是你知道牛顿安培,元素周期表,这不比啥也不懂好吗?


    千叶0000001


    我认为这样做是比较合适的。

    这个问题和我前天回答的问题有很多相同之处,有意者可以关注我查看。前天我说,小学阶段不宜分快慢班,中学阶段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可以分快慢班。今天我想主要从后进生这方面说点儿感受。

    我从事的是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工作,36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从农村后进生在学校的表现来看,分出来快慢班对学生很有好处。

    50多人的大班,有五分之一不认真学习的,这些学生在班主任或厉害的老师上课的时候比较老实,但没有心思学习,其他老师上课的时候就要翻天。有的下课小老虎,上课死绵羊。有的趴桌上老实一会,不趴桌上就交头接耳,像苍蝇乱飞。有的一会照镜子梳头,一会吃瓜子喝水,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别人学习。这主要是因为:1.他们听不懂,跟不上。2.从小养成的坏习惯。他们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不听老师的话。这样的同学分出来,大家都好。老师可以给他们适当补课,有条件的可以发展他们各自的特长。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总比与听话的学生混在一起好。我们说每一棵草都是花,但是他们的花期是不同的,花的颜色、大小、烂漫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想看花期晚的花,你就要耐心等待。


    徐福记1230下水诗文


    非常赞成分班教学。

    我们看到题主,说在学生成绩差异已经很大的基础上了。在小学阶段,孩子学习的差距其实都不大。中学阶段,课程日益困难。基础不牢的孩子会逐渐掉队,为了整个课程规划和学习进度,老师讲课一般只能照顾到大多数的中等孩子。这时,好的吃不饱,差的跟不上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差生越来越差!学习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分层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分到慢班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学生?不是的。我们知道,有的学生吸收理解能力确实会比较一般,但是学习比较刻苦。我读高中时,有一个同学,在快班时,成绩是中等偏下,老师也不够关注。后来,她分到了慢班(我们高中是每年都分班),成绩在班上属于前列,老师对她也更重视,很明显感觉她更加自信乐观了。后来,也考取了自己如意的大学。


    现在市面上很多的培训班,有班课和一对一。所有的班型设置都考虑了分层教学。因为每一个孩子的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接收能力不同,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后进生补差,先打牢基础,再慢慢提升。


    我是梁老师,欢迎大家一起沟通交流。


    优鸿利分享


    当初高中我没被分到快班,心里也没啥感觉,毕竟一直都是比较崇拜学霸的,人家凭实力学霸,为什么还要跟我们学习一样的东西呢?初中初一初二我没被分到快班,看着学霸们,羡慕的不得了,初三进了快班,上课速度非常快,那会快班书本已经上完,我很庆幸在初二,把书本自学完了。

    接着就是试卷试卷,刷题刷题,老师的主要责任变成了到处找试卷,我们不停的做试卷,做完了公布答案,我们自己批改,不会的去办公室,随便抓到老师就问,跟学霸关系好也可以问学霸。

    因为是后进的,在普通班也有几个相处的比较好的,他们对我也是满满祝福,并没有难受一类。很多事情都是家长想多了,然后把思想灌输给了孩子。最后导致了因为玻璃心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至少很多年前,在学校里,学霸为尊的思想还是比较兴盛的,自己成绩虽然渣渣,但是跟别的学校的人聊天,还是会说某某学霸,非常骄傲,哈哈。

    学习这两个字,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这一点必须要承认,所以成绩不怎么样的孩子必须要成人,看现在新闻就知道孩子们的心理和个体差异了,走极端的例子不在少数?


    一米阳光5613


    八十年代我读初中时,我们农村初中在初三都分快慢班。现在看来在初一下学期就可以分,实行动态管理。其实分快慢班的目的除了学习成绩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班级纪律!初中知识难度并不是很大,多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目标,可惜的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原因是家长照顾的远远不够。这部分成绩差的孩子,时间一长往往自暴自弃,他们自己不学习并且还干扰成绩好的孩子们,具体表现上课大声聊天,大声喧哗,传纸条,甚至处对象。时间一长他们败坏班风,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孩子开始有样学样。如果仅仅是学习成绩原因,我觉得没有必要分班,真的没必要,(目前初中教育人才济济,除了极少数地区的极个别学校外,其他的学校基本上师源充足)但是为了纪律,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必须分班。


    钢铁侠舅舅592


    我认为,学习能力是一回事,社会能力又是一回事,分班是非常赞成的,但不要说快慢班,分成学业班和兴趣班,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点和不同的天生优势。学业班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而兴趣班的学生,可以上午上课,下午上兴趣班,可以上学校的也可以上学校的!因人施教!家长要想开了,这很重要!我侄女就是学霸,考上人大杭州分校,但现在想学画画,而且非常坚定想改专业。这就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结果!希望教育局给孩子们更大的选择,谢谢!


    妮妮007


    重大的逻辑错误,不是为了分层教学,是为了教学的质量!但请注意,没有老师愿意这样做,毕竟这需要备课时做两套方案,浪费的是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里面还有一个逻辑潜在错误,你会不会觉得跟差生上课老师就不用心呢?完全错误!同样的知识点,老师随便一讲好生就已经理解了七七八八了,剩下的就是进行练习巩固!差生则不然,聪明的差生会给自己设置很多的思想障碍,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而且对练习有很强的抗拒心理,不愿意多使力,那老师看着这帮天赋异禀缺害怕浪费天赋的孩子们,就需要更多十倍精力去引导激发孩子学习!

    如果是因为你的孩子或你本人成绩不好就去想是老师教的不够好,那你是永远不可能学好任何知识点的!你付出的少得到的就应该少!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以为专门补课就应该有进步,却一点不关注孩子在家里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孩子一抱怨就向老师施压,让老师少布置点作业,还配上各种原因,比如作业多了孩子没时间阅读了,光上课也提高不了多少成绩!你们总想自己的孩子得到特殊化的照顾,却不愿意激励孩子来适应老师的教育安排,这背后其实是家长不愿意孩子吃苦学习,甚至觉得学习好没什么用,孩子本身对学习的抗拒并不是特别大,只要我们坚持,很多不愿学习的孩子立马就乖乖学习了!

    对于孩子学习能力差的情况,就是家长对学习知识的态度,无论家长表面上表现得有多么积极,她在背后一定是在鼓励孩子放弃学习的!别说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话了,爱不爱孩子你自己最清楚了,爱孩子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给孩子一个好的习惯才是真的爱孩子!


    造梦小兵


    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效果,是引导人们的对立情绪,头条故意引导人们讨论这个那个,从效果上看就是分裂人心。

    持久下去,不可避免的导致似类于颜色革命那样的事。以上算是题外话。

    第一点,没当过教师的,或者是从教5年以下的,且没当过班主任的,最好不要发言,因为你们对学生,学生家长了解不多,暂时是“门外汉”。我这里指的是初中和高中。

    第二点,观察学生的出发点有两种假没,X理论认为,一切学生却是不愿意努力学习的,必须用“批评”,“表扬”,惩罚等一切手段去“驱赶”他们学习。y理论认为,一切学生都是愿意努力学习的,只要达到了他们的所需要的条件,他们就会努力学习。事实上,这两种人却有,越往高中,y这边的人越多,因为考高中已经淘汰掉了部份不学的人。

    第三,我们观察了很多很多的学生,发现学生的智力分布情况,不是简单的说聪明人占百分之几十,不聪明的占百分之多少多少。在低层次的(难度低)求解对象面前,大家都是“一样聪明”的,当难度逐渐升级时,聪明人的数量急剧下降,(非线性下降)。开个玩笑说,在“相对论”面前,绝大多数人都是笨蛋。所以,“大家都很聪明”绝对是句鬼话,它只在难度低的求解对象面前有效。上述智力差别在实践中,表现为, 在A班一节课可以讲解十道数学难题,在B班却只能讲清一道数学难题。把AB两班的人随机分在c,D两班上课,就表现为一部份学生早就听懂了,不耐烦了,注意力开始分散了,而另一部份人还是没搞弄。我在读书是就有过亲身经历,一个问道,早就会了,而老师还在那里啰啰嗦嗦,快下课时,听课的其他老师来问我刚下为什么不认真听课,我翻开我手上的资料给她看,告诉她,比课上问题后边5章的内容,我都已经搞定了。

    第四,人之常情,如果是针对你说的内容,你会听得很轻松,很理解,很注意,很有效果。如果不是针对你说的,你听的效果就相反。规律是,老师讲课,必须要针对学生。所以,我们要求老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后边的备,就是要求针对学生。问题是,如果听课学生差异太大,有些相当于大学智力,有些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你去针对谁?(故意夸张滴)

    第五,把半斤,一斤,一斤半大小的一千条鱼放在一个塘里养,假定收获五千斤鱼,而把它们分养在三个塘里养,可以收获六千斤鱼,分塘的效果好于不分。

    第六,多数人容易受环境的暗示,主动拿自己与别人相比。班里面成绩很差的人在那些学霸面前,往往是敬畏的态度,是穷人与首富的关系。实验与现实都表明,这种自卑心会直接阻碍智力发展。

    第六,学校里分了AB班,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教师同教AB,而不是好老师教A班,差老师教B班。倒是有下边的情况,有些教师性子急,耐心不够,家务多,让他去教快班,有些教师耐心好,性子慢,家务少,就派他去与慢的学生慢慢慢磨合。

    由上分析,大家可以自行结论是分快慢班好还是不分好。我们要相信老师都是专业人士,他们的工资是国家划驳的,与学生及家长没有半点过不去,分AB班也好,不分也好,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教育效果好,也就是为了学生好。

    一个好老师,他不但能统一学生的思想,大家敝着经往前学,集体前进。他还能跟家长成为好朋友,让家长上自己合力教好学生。二流的教师是能引导好学生,一流的老师能把家长和学生一齐管住。

    二流的家长只是管自己的孩子,一流的家长一定是使自己成为老师的合伙人。

    为了孩子,大家一起来努力吧。


    手机用户60253620155


    我认为分层教学是合适的,但说成快慢班不合适。

    首先,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包括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掌握能力,甚至是智商差异。教师在授课时,为保证效果,主要是针对大多数学生,也就是中层学生,有点“掐头去尾”的意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跟不上”,顾此失彼,各类学生只能互相迁就。

    而分层教学就是提高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把相近水平的放在一起授课,学生的接受度自然就会提高。

    同时可以避免不同学生放在一起,对水平相对落后的学生造成的压力,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分层教学跟传统上的“快慢班”是不同的。传统上的快慢班,快班和慢班是固定的,容易引起歧视。而分层是不固定的,层和层之间可以流动,根据学习情况,每学期进行层级调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是留在原来的层级,还是选择更好的层级?都可以。

    朋友的孩子英语原来分在A层,虽然成绩符合A层要求,但她觉得太吃力,所以申请到B层,没想到在B层,她很快融入,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成绩名列前茅。

    以上,本人认可分层教学,但不赞成快慢班的做法,如果稍微变通一下,是绝对没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