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於寫作的醫學研究資料整理方法

研究資料的整理就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將研究所得的原始資料按照研究目的進行審核、分類與彙總,從而使資料能系統地、完整地反映事實。在達晉編譯看來,研究所得原始資料,若不經過整理,那只是一大堆雜亂無章、不能說明任何問題的材料堆積。因此,研究資料的整理工作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整理資料的目的就是便於研究,使原始資料圍繞研究主題有一個系統的說明問題的線索。

便於寫作的醫學研究資料整理方法

一、資料的審核、取捨。審核是指著手整理之前對需要整理的原始研究資料進行認真審查與核實的過程。其目的在於保證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為以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實際上,資料的審查與資料的收集是同步進行的。資料審核後還要根據材料對研究主題的符合程度進行分析、篩選,對研究主題幫助不大或說服力較低的材料應予捨去。因此,在資料審核與取捨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材料的真實、準確與完整。不論是臨床研究還是實驗研究,陰性和陽性結果都要如實記錄,這樣才能得出全面、客觀地分析研究結果,才能對臨床決策提供幫助。在對記錄資料進行審核時要檢查資料是否按照課題設計的要求收集齊全或彙報清楚,對研究中發現的新線索、新問題是否也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同時還要對資料進行邏輯檢查,複查資料中有無不合理的或互相矛盾的地方。對收集來的各種數據還要進行重新計算、複核,並製成圖表。另外,利用文獻資料時要注意審查文獻的可靠性。

二是材料的標準化。要審查每項資料是否按統一的規格和標準收集,分組與統計分析是否合理,分組資料是否具有可比性等。

資料審核最為常用的方法有:

1.原始記錄的對照核實。對一些關鍵的或有疑問的資料,要對照原始記錄進行核對,避免抄錄錯誤。

2.材料的邏輯檢查。主要是審查資料有無矛盾的地方,如總結新生兒的病例中出現了大齡兒童的資料等。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不符合邏輯的材料卻可能隱藏有新的發現,所以對不符合常規的材料不應隨意捨去,應認真記錄與分析這些不合常規的資料,重大的發現往往就隱身其中。

3.資料的完整性檢查。主要是檢查資料是否齊全,是否有遺漏的地方。如有遺漏應及時增補,有時還需要重新實驗以保證資料的完整性。

4.異常值剔除。當獲得一組數據後,發現個別值特別大或特別小時,要考慮是否為誤差或過失所致的錯誤,對這種數據要再次複核,如為誤差或過失所致,則要剔除該值,以免影響結果。

5.再次核算。在撰寫論文之前要再次檢查各種統計數字計算過程中有無差錯。

二、資料的分類與彙總。研究資料的彙總可以集中進行,也可以分散或逐級進行。對於數據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統計學方法,進行分組、列表或作圖,便於統計分析。對於小量資料,可以通過手工列表完成;對於大批量資料,則要藉助於計算機及其數據庫軟件。另外,相同的資料採用不同的思路分類,對現象的認識深度可能會有所不同,因而在借鑑前人分析方法的基礎上,要善於從多角度處理材料。

材料的整理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關鍵,醫學科研人員在把握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在實踐中要靈活運用這些原則,才能系統整理所獲得資料的能力,並逐步提高論文的寫作水平。

便於寫作的醫學研究資料整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