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喜歡釣魚的朋友一般都會打窩誘魚,尤其是在野釣時,由於野釣環境中魚的密度較小,打窩可以有效聚魚,提高釣點的魚密度,從而增加上魚率。但是打窩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方法不對不但聚不到魚,還有可能起到反作用,今天就和釣友聊下打窩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選擇窩料 在選擇窩料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我們垂釣的目標魚的種類和個體大小。比如我們是野釣鯽魚,可以選擇大米、小米、玉米碎,我們釣的是鯉魚窩料就要選擇大個體的玉米粒、紅薯塊等,草魚可以選擇一些嫩草紮起來綁個石頭沉到水底,鯰魚可以用碎豬肝,雞架等。

目標魚不同它喜歡的窩料也不同,同樣的魚我們想釣的個體大小不同,選擇窩料也會有所不同的。

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以前一個新釣友,和我們一塊釣魚,它買了包老壇玉米打窩,但是我們這野釣小河裡主要是鯽魚,而且春季主要是個頭小奶鯽吃鉤,大鯉魚不能說沒有,數量也極少,半月碰不到一條。而且水也不深半米多些,打草窩用老壇玉米,效果就沒有其他釣友用玉米碎效果好。

不是老壇玉米不行,主要是魚個體小,膨脹後的玉米粒一斤以下的魚都很難吃到嘴裡,魚聚集了吃不了很快就會離開了,漁獲肯定不行了。

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窩料的味型 春季野釣窩料的味型如果是鯽魚可以選擇麝香型的酒米,因為這時水溫還是比較低的,麝香味水中的穿透力比較強,誘魚效果比較好,到了夏季天氣悶熱可以選擇果香性的,如果釣鯉魚,草魚大個體的魚,味型上還是選擇谷香型或者天然的穀物就可以的,越是個體大的魚越喜歡沒有添加劑的自然谷香味,還有穀物發酵的味道。

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選擇窩點 窩點要選擇水底平坦,水流不急的地方。打窩前一定要了解下窩底的情況,是不是有草和雜物以及深淺坡度。不能僅看下水面的情況,能否下鉤就輕易打窩。水底的狀況看水面是很難判斷的,如果是有水草,窩料到達水底會落到雜草間,不能及時被魚發現,釣魚還會經常掛底。

如果水底坡度比較大,入底的窩料會滑落到下方,很難把握窩點的位置。水流急的地方也會沖走窩料,都不是理想的窩點選擇。打窩前可以空鉤多試幾次看是否有雜物、走水深淺不一的情況,如果有儘量避開這些地方。

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粗細結合 根據魚情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搭配,在魚密度小的野釣環境中,春季釣鯽魚可以使用些酒米和一些粉狀高霧化刺激性強的窩料配合使用,高霧化的刺激性強的可以快速的誘魚,而酒米可以起到很好留魚作用。而魚密度大的水域,以及小魚多的水域就不需要用粉狀高霧化的窩料,直接酒米就有不錯的效果。

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窩料主要的作用就是誘魚和留魚,味道能夠快速的誘魚,而留魚還是要窩料本身顆粒,粉裝窩料在水中釋放氣味比較快,但時間短,而顆粒的釋放比較持久,還能起到留魚的作用,不同魚情可以自由搭配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打窩和補窩 最後說到打窩,打窩的方法多種多樣,草洞可以用打窩器定點打窩,遠處可以用拋勺,近處水面無雜物可以直接用手拋都是可以的。

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再說一次打窩量的大小,還是上面說的那個釣友,有次想多釣幾天,直接2袋老壇玉米一個窩點一次打完。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卻事與願違,且不說魚的大小能不能吃得下。一次那麼多,天氣越來越熱,玉米在水中會慢慢發酵,腐爛會大量耗費水中的氧氣,造成周圍水體嚴重缺氧,魚兒就不會到此了,直接死窩。

所以說春季打窩量不能太大,釣兩個小時一把窩料就可以了,如果魚情好還要釣,可以適當的補窩,一般明顯感覺魚慢慢減少了,就要及時補窩,補窩量不能大於第一次打窩的量,並且動作不易過大,以免驚走窩裡的魚!

春季釣魚,不能正確打窩,不僅釣不到魚還會浪費窩料,越打越沒魚

​好了以上都是我個人釣魚的一些總結,分享出來希望能夠幫助一些新釣友,如果大家覺得有用的話可以點贊、收藏,轉發,不完善的地方也歡迎留言指正!瞭解我的更多釣魚經驗。請關注《非主流釣者》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