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來源是慾望大於能力嗎?

問題青年


這個問題很詭異,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它是經不起推敲的。

每個人都有慾望,當能力不能達成慾望的時候,那麼,這種慾望就成為“夢想”,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這些“夢想”。夢想本身不構成“痛苦”,有時候還能激發個體努力的鬥志,堅定個體奮鬥的決心。可以看出來,這些都跟“痛苦”無關。

只有在個體遭遇挫折,曲折甚至失敗的時候,個體才可能會有“痛苦”的情感體驗出現,而這些因素充其量不過是個體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一些經歷,一些情感體驗,況且,這種遭遇挫敗的情況中,屬於偶然性的因素很多,我們不能因此就斷定行為人“能力不夠”。

換個角度看,一個人的能力是學習,努力,經驗這些不斷積累的結果,是可以改變能夠提高的。它也不一定就跟慾望平行發展,同步提升。有許多人早年夢想很大,待到經歷了,成熟了,能力強大了,反而“安貧樂道”了。

所有,我認為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完全就是一個“偽命題”。


4號老頑童


痛苦的來源往往是期望值太高,不信我舉個例子給你看。

小A覺得女友很愛他,於是想測試一下女友,第一個人去測試女友,女友堅守住了底線,於此往復,到第十個人的時候女友沒能堅守住。

小A很痛苦,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

小B想要一臺很好的電腦,朋友知道後給她買了個三千元的電腦,小B越想越起,感覺還不如不要。

你品一下


蘿蔔不吃菠蘿


什麼是痛苦呢?

我理解的痛苦就是當你想做這件事,但是沒有能力做到,所以不是慾望大於能力,準確地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是慾望過大,減少自己的慾望,就不會痛苦了嗎?其實不然,痛苦是因為這個事情對我們特別得重要,我們必須要做到,內心才會滿足,才會快樂!

比如,一個孩子想吃棒棒糖,媽媽不給買,他非常想吃,但是媽媽就是不給買,他非常地不開心,因為慾望沒有得到滿足,但是那種感受絕對談不上是痛苦!

什麼是痛苦呢?當我的家人大病住院,需要💰救命的時候,我卻拿不出來這個💰,那時候我希望有一筆錢能夠成功讓孩子接受治療,那時候的我就是痛苦的,不是我慾望太大了,而是那是一個人的本能反應,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無錢治病,失去生命嗎?想一想就非常地痛苦!

所以,經歷過痛苦的人都懂,人之所以痛苦,不是慾望太多,而是能力不足!一個人連做人最基本的慾望都得不到滿足,那大腦反應會本能地感到深深地痛苦!

例如,我們是人,人都有慾望,七情六慾,非常正常!很多婚姻都在經歷無性婚姻,性滿足重不重要?重要,如果得不到滿足,是不是會痛苦?不會,這個人無法滿足,換個人就是了,所以很多人婚外出軌了!但是出軌讓人感到痛苦,真的是性造成的嗎?不是!而是一個人從本質上精神上欺騙了別人!那種被人欺騙的感覺會讓人感到痛苦!為什麼呢?因為人本性就是渴望真善美的,這是天性,而欺騙違背了天性,所以身體反應本能得感受到痛苦!

所以一個人真正痛苦地根源不是慾望大於能力,而是自己的本能慾望得不到滿足,比如,一個溺水的人,他不會游泳,拼命地掙扎,希望得到救助,希望繼續活下去,但是卻無能為力,那時候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因為求生慾望是一個人的本能反應!

就說這麼多吧,人能夠感受痛苦,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因為經歷過痛苦的人,才更懂得自己,更懂得珍惜生活!



Andy彭彭


你好,痛苦的來源是慾望大於能力嗎?能夠想到這一點,真的很不錯,因為:從實質上說是這樣的!


在佛教中,人的痛苦被歸於: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和五陰熾盛這八種。


那麼,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生命現象,這種生命本身所產生的痛苦,一般會覺得跟自己的能力無關,好像也和慾望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從實質來看,生老病死的痛苦依舊與慾望和能力有關。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慾望就是來自內心,內心的慾望越強,痛苦的幾率也就越大。


生老病死也是一樣,因為求生、怕死、不想生病、不願衰老,自己卻又沒有能力改變,因此也會產生痛苦。


對於後四種苦則更是如此:


作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大可能是基於求不得這個痛苦而言的:想要滿足慾望的所求,但是又沒有能力獲得,因此而痛苦不已,毫無疑問,這個苦正是因為慾望大於了能力所導致的。


愛別離的痛苦大體也是一樣,因為我們和愛的人或者東西失去了,自己又沒有辦法改變而產生的痛苦,自然也是來源於慾望大於了能力。


怨憎會苦和愛別離的苦相反,我們和冤家或者仇人總是見到,所謂冤家路窄,自己又沒有辦法躲避而產生的痛苦,就是怨憎會苦。


五陰熾盛的苦是因為色、受、想、行、識等方面迷惑了內心,象火一樣燃燒而導致的痛苦。五蘊熾盛苦簡單說就是要的太多、慾望太大,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瞭解,又沒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和內心,導致自己焦慮、不安、痛苦、煩惱等等。


所以,人生所有的這些痛苦,從根本上來看,都是因為慾望大於能力而導致的。


要想消除痛苦,就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入手,也就是一方面增長自己的能力,包括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的認識和把握,使自己有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然就可以減少痛苦的產生。


另一個方面,如果內心有了足夠的能力,可以少欲知足,或者無欲則剛,那就可以從根本去除痛苦了。



紅塵法遠


痛苦的來源是什麼?我們之所以要尋找痛苦的來源。無非就是想人為的切斷痛苦通往自己的途徑,以免自己痛苦。

但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嗎?在我看來未必。

痛苦是人的一種情緒,他和喜怒哀樂一樣。跟人一起與生俱來,無法避免。痛苦表面上看起來是帶給了我們傷害,其實不然,而恰恰相反,痛苦的到來是讓我們成長。

我們可以運用太極中借用借力打力的方法。來將帶給我們傷害的痛苦,轉化為促進我們成長的養分。

太極圖的精髓就是盛極而衰,否極泰來。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生於自然,當然也不能脫離這種規律。大自然之所以要維持這種規律,是因為要尋找一種平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我們找到舟與水之間的那個平衡,我們就可以迎風破浪!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些人喜極而泣,樂極生悲就是因為這個平衡被打破才會有這個結果。

所以痛苦的到來並不是要為了帶給我們傷害,而是要來調和我們本身的平衡。從痛苦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改正,這樣才能不斷的成長。



TitanWQ


痛苦的來源是慾望大於能力嗎?俗話說:知足常樂。當你向生活要求太高而又達不到時,你會頓感失望,從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痛苦的來源是慾望大於能力,非常認同。人一旦陷入無窮無盡的物質又或其他的慾望而不能自撥時,往往希望有多大就絕望有多大!對於自己能力所不及的東西,又何必空想興嘆?又何苦絕望頹廢呢?!

人生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的虛擬的榮華,你可以有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許你會夢想成真!假如未達到目標,也不必氣綏,不輕言放棄。從失敗中總結經驗,週而復始,總有一天你會達到目的。

而凡事考慮退路,畏首畏尾不敢勇於鑽研。而你又有著奢侈的實現不了的慾望,不願回到現實生活中,接受不了現實,你會感到很痛苦!也就是痛苦的來源是慾望滿足不了你,那只是你能力之外的奢求。




日冉海天


我覺得痛苦的來源更準確的是慾望大於努力。

從小我們就聽著“不要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痛苦無非想的過於太美好,有那樣的野心,而自己卻得不到。所以想到和做到既是咫尺也是天涯。

既是你給自己構建的理想王國,那你應該為之付出代價。

畢竟內心仰望理想的人,都在低頭幹活。


叫一隅的小朋友


痛苦來自慾望。

跟能力關係不大。

無論你能力超強,還是特別無能,都不必然會獲得痛苦。

人的能力無論如何都是有限的,但是慾望卻是無止境的。

你的能力可能暫時超過慾望,你能讓慾望得以實現,但是你立刻就會有更高的慾望。

人想減少痛苦,與其提升能力,不如降低期待,降低慾望。

無慾無求,萬事皆空,跟和尚一樣,自然沒有痛苦。


麗講娘


既有妄心 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 即著萬物 即著萬物 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 憂苦身心~~摘自《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妄心生貪求,是煩惱的根源


清靜TONY


生而為人,哪能沒有慾望!

      沒慾望,也就沒了煙火氣。

      熱愛生活,也就是小小慾望下的滿足。

      但痛苦也常常源於慾望大於了能力,甚至遠遠超過了能力。

    讀書,覺得是拼了命(開始懷疑,是不是根本沒學會學習,所以,才拼命),仍然對自己無限失望,那種就是用盡力氣也只是普通的痛苦,願望大於能力,是平庸無能的一個人,偏不信現實。折騰最終,還是沒達到願望,但年歲一大,學會和自己妥協,就放過自己。

  工作生活,大多數時候,慾望淡淡的,不是那種喜歡買買買解壓的人,也就無太大痛苦,唯有房子一事,慾望總是大於能力。不到十年前,苦苦掙扎一番,理智選擇了能力範圍內的,今年,新想法出現,為學區為改善,又想折騰一番,慾望又再次大於了現實能力,總想有那麼一筆,解決我一時的慾望。

    這個慾望,還在妥協與掙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