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腕太后的一生。

述律後即耶律阿保機的皇后,名月理朵,名平。阿保機稱帝時封她為應天大明地皇后。到遼太宗時又尊為應天皇太后,死於遼穆宗應歷三年(953),終年75歲。阿保機死後,她利用契丹殉葬的民俗,打擊異己大臣,自己也被迫搭進去一隻手,所以

歷史上又稱她為斷腕太后。

斷腕太后的一生。


與阿保機的親上親

述律氏家族本來起源於回鶻,述律後的曾祖魏寧做過舍利,即一種為契丹貴族中勇猛但沒有官職的子弟設的稱號,祖父是慎思,做過皇家總管梅里,父親月也做過梅里。他和阿保機的姑姑結婚,生下斷腕太后月理朵。在當時的契丹社會中,和中國古代社會漢族人一樣盛行姑表通婚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更進一步拉近親屬關係,但對於優生卻很不利,所以現在婚姻法都禁止了這種通婚的方式。

月理朵長大之後,她便和舅舅撒剌的兒子阿保機結了婚。她對於阿保機的事業所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她本人就非常有智謀,而且還能領兵作戰。在阿保機遇事時常能幫他果斷應變,處理大事。在民間傳說中也有關於她的故事

:有一次,她見到了地神站在遼水和土河的交匯處,但一看見她,地神卻趕忙躲開了,為此還有一句童謠:“青牛嫗,曾避路。”神話故事和童謠傳開以後,月理朵便成了地神的化身,這使她在當時信仰神靈的契丹社會中更充滿了神秘感,無形中增加了她的個人威信。

鼎力助夫

對於阿保機的事業,她傾注了全部精力。其中之一就是為阿保機盡力發現保舉人才,漢人韓延徽就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正是由於她的極力推薦,才使阿保機有了一個很得力的謀士、助手。在阿保機領兵四處征討的時候,述律後便主持後方的工作,堅守大本營,使阿保機在前線能集中精力,不致分心。在平定諸弟叛亂的過程中她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正是她派兵追擊攻打大帳掠走神帳和旗鼓的叛軍,並奪回了象徵可汗權力的旗鼓。在她的影響下,她的族兄弟們也大力支持阿保機,她的兄長敵魯和弟弟阿古只等一些人對阿保機全力支持,在阿保機對其他人的政治鬥爭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為佐助有功,阿保機也提高了妻子述律家族的地位和權力。阿保機妻族的地位僅次於皇族。

等到阿保機終於戰勝所有的對手順利登上皇位時,月理朵也自然地當上了皇后。為了擴充疆土,阿保機又積極地四處用兵,後方的事務也就落到了能幹的述律後的身上。為進一步鞏固後方,看守大本營,述律後徵得阿保機的同意,建立了直接歸自己統轄的宮廷衛隊。她確實有些先見之明,在阿保機又一次出兵走了之後,室韋部落的黃頭和臭泊兩個家族便想趁機偷襲,述律後得知後,派兵埋伏等候,等他們到了之後,領兵大破室韋人,這一仗使述律後名聲大振。除了實際作戰外,述律後對於阿保機的一些重要的戰爭計劃也經常參與謀劃,還曾阻止了阿保機的一次毫無意義的出征。這一年,南方的吳國向契丹進獻了一種猛火油,說是遇到水後火不但不會滅,反而會燒得更旺。阿保機一聽動了心,馬上就想領兵去攻打幽州城試一試這種猛火油的威力。述律後得知後,趕忙去阻止,她並沒有單純地阻止,而是策略地提出了騷擾幽州的戰略。她說:“我們用三千騎兵埋伏在幽州一側,然後再掠其四野,這樣就使城中糧食沒有了來源,不用幾年,幽州便會守不住了。如果我們冒險地用兵,萬一不能速勝,不但會被中原的人恥笑,而且我們部落內部也有解體的可能。”阿保機開始並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但後來經過仔細考慮,認為皇后的話很有道理,便不再一時衝動去打幽州了。以後阿保機曾在神冊二年(917)和神冊六年(921)兩次率兵南下中原,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時,阿保機才認識到妻子述律後騷擾幽州這種策略的正確性,實施之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述律後的謀略在阿保機出兵渤海時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偏心幼子

後來,述律後跟隨阿保機一起出徵,征討東面的渤海國。渤海國被攻下後,阿保機建立了東丹國,任命長子耶律倍做東丹王,自己返回途中死於扶余城。從阿保機死後到新君主選出,這段時間按照遊牧民族的傳統習慣,要由皇后主持政務,繼承人也要由皇后主持召開大會選舉產生。述律後的權威就很大了,暫時掌握軍政大權。等阿保機安葬之後,她主持了契位的,這也符合中原王朝嫡長子繼承製的做法。但在滅渤海國後,卻冊封耶律倍為人皇王管理渤海地區。這大概是述律後影響的結果,讓耶律倍留在東邊,而讓自己比較喜歡的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最後將耶律倍逼得只好逃奔後唐,耶律倍後來被後唐李從珂派人殺死。

阿保機在世時曾對三個兒子做了一次有意的測試,他讓他們一起去砍柴,看誰先回來。耶律德光最先回來,他砍了一些就馬上往回走,根本沒有選擇柴的好壞。耶律倍選擇了一些乾柴砍下,然後又捆成一束帶回來。老三砍了很多,但又扔掉了不少,回來後,袖手而立,有些慚愧的樣子。以後的事實說明這次測驗的結果還是非常準確的:耶律倍仁義但沒有大的謀略,沒有鬥過二弟,耶律德光以機巧鞏固了帝位,老三李胡則殘暴不得人心,述律後想立他為帝,遭到了眾人的反對。阿保機對這次測驗說:“長巧而次成,少不及也。”說明他對老大、老二兩個兒子都是很欣賞的。但耶律倍不會討母親喜歡,他雖然才學過人,精通音律和醫藥,也擅長寫契丹和漢文章,但他的母親述律後不喜歡,尤其他推崇

孔子的思想,建議以儒家學說來治理國家,更使守舊的母親傾向於二弟。

丹貴族參加的推薦繼承人的大會,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了耶律德光。當初阿保機曾立長子耶律倍為太子,這說明阿保機是想讓他繼承皇

狠心斷腕

在正式選舉皇位繼承人之前,述律後就未雨綢繆,充分利用主持阿保機葬禮的機會清除政敵,而且表現得既果斷又狠毒。因為大臣當中支持長子和次子的勢均力敵,為了掃除以後次子耶律德光政治上的敵對勢力,她以傳統的殉葬制度為藉口,讓一些和她做對的人為阿保機殉葬,說是讓他們為她傳話給阿保機。單這一個藉口就總共殺掉了100名大臣。但述律後也付出了代價,失掉了一隻手。在她讓漢人趙思溫為阿保機殉葬時,趙思溫不聽。述律後就責問他:“你和先帝不是很親近嗎,為什麼不去?”趙思溫反駁道:“和先帝親近,誰也比不上皇后,如果皇后去,那我就馬上來。”述律後狡辯說:“幾個兒子還年幼,現在國家沒有君主,我暫時不能去。”最後,述律後為了除掉趙思溫這個難對付的大臣,竟狠下心來,將自己的一隻手從手腕處砍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后斷腕”的故事。

阿保機死後,述律後的權勢並沒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一來她是太后,而且耶律德光又是由於她的堅持才得以繼位當上了皇帝。還有她自己由於那個地神見了也躲避的傳說而具有的神秘色彩,使得一般人不敢對她有所不敬。耶律德光對母親也是非常孝敬的,母親得病不吃飯的時候,他也守在一旁不吃飯。耶律德光對母親還有一些敬畏,在母親面前有時說話讓述律後不高興時,述律後便橫眉怒視他,耶律德光就嚇得趕忙退出來,如果母親不召他進去,便不敢再去見述律後。耶律德光的智勇與謀略大概繼承了他母親很多,但也許是從小被母親管教較嚴,所以成人之後依然對母親有所敬畏。

反對南征

因為述律後重視牧業而輕視農業,所以她對於向中原用兵不太熱心,只希望在草原地區建立穩固的統治。在阿保機又一次出兵幽州時,她反對說:“我們有這麼廣闊的地方,羊馬無數,在這裡享受無人可比,又何必興師動眾地遠征得那麼點利益呢!我聽說晉王用兵天下無敵,假如出兵作戰不利,後悔就來不及了,到時又有誰去相救呢?”因此,她的策略就是用少量騎兵騷擾,然後掠奪一些財物和人口就達到目的了。耶律德光繼位之後,繼承了父親念念不忘用兵中原、擴疆土至黃河以北的志向,屢次南下,但述律後總是攔阻。就是耶律德光在接到石敬瑭的書信準備南下時,述律後仍然不願他出徵,雖然這次把握性很大。述律後對兒子說:“我兒將行,記住我一句話,如果有人乘虛引兵北上攻打我們,你就趕快回來,不要再去救太原了。”作為母親,述律後對這個比較寵愛的兒子也是很擔心的,後來,耶律德光果然在滅後晉回兵時病死在欒城。耶律德光的靈柩運回上京時,太后沒有哭,也沒有立即發喪,說是要等到各部落安定沒有發生變亂時再行喪禮。

被囚至死

在耶律德光死後,述律後還是想按照自己的意願讓三兒子李胡繼位稱帝,但這個老三為人極為殘忍,沒有什麼威望。以前述律後因為偏袒耶律德光不讓耶律倍繼位,得罪了一大批人,而且也殺掉了很多大臣,到這時,被殺大臣的兒子們也已經成人,這些人聯合起來,共同對述律後發動攻擊。他們在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窪以及直宿衛耶律安摶等人的率領下,擁立東丹王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稱帝。述律後接到報告,異常惱怒:“我兒南征東討,功業卓著,當立者應該是在我身邊的孫子,耶律阮的父親棄我而奔後唐,是大逆不道之人,怎麼能立這種人的兒子為帝呢?”於是派第三子李胡領兵阻擊,和耶律阮隔湟水對峙,大有決戰之勢。但與李衚衕行的後晉降將李彥韜卻投降了,結果李胡敗退而回。大臣耶律屋質趁機勸說述律後罷兵言和,述律後見無力左右局勢,只好承認了既成事實。但內心裡仍留戀昔日的權勢,所以又尋機暗中謀劃廢耶律阮而立李胡為帝。最後事洩被幽禁到阿保機的陵墓旁,直到75歲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