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將軍生平:王文模(1911年-1995年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四川省達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5年10月5日,在南京病逝,享年84歲。

家境貧困,跟著表兄打倒土豪劣紳

王文模是四川省達縣人,1912年出生。父親經商兼務農,由於苛捐雜稅和高利貸的盤剝,家境日漸貧困,到王文模出生時,家裡的幾畝田地已經賣光,全家靠租地和出賣勞動力為生。王文模只上過一年私塾,便不得不為生計奔波。他當過挑夫、打過短工,16歲又學當木匠。

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中央紅軍


王文模走上革命道路受到了表兄羅萬雲的影響。那是1932年秋天,羅萬雲回到家鄉辦夜校,王文模和不少年輕人都去上學。羅萬雲除了教學生文化外,還給他們講“打土豪分田地”、“窮人鬧翻身”的革命道理。這使窮苦的青年們知道,世界上還有一支為窮人打天下的隊伍。

這時,王文模才知道表兄原來是個共產黨員。不久後,在羅萬雲的帶領下,他們組織了農民協會,開始以各種形式同土豪劣紳作鬥爭。

1933年,紅四方面軍解放了王文模的家鄉。他參加了游擊隊,任中隊長,不久編入紅四方面軍30軍88師265團任排長。在反擊四川軍閥劉湘發動的“六路圍攻”中,王文模作戰勇敢。此後,他相繼參加了廣昭戰役和陝南戰役,在戰鬥中兩次受傷。

長征路上,先遣隊三次過草地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陝根據地,開始西征。8月下旬,紅軍265團擔任過草地的先遣隊,首先踏入茫茫草地。

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紅軍過草地


草地氣候異常惡劣,一會兒炎炎赤日,一會兒雨雪交加,腳下是顫悠悠的草皮,到處是能吞沒人畜的泥沼。為了保證後續部隊的安全通過,尖兵連手持長杆,摸索前進,安插路標,在特別艱苦的地段,還拉起羊毛繩,以便後面的同志緣繩通過。

一天,當太陽西下,到處點燃篝火的時候,前面突然傳來一個令人歡呼鼓舞的消息:“明天就可以走出草地了!”有的同志興奮得歡呼起來。

王文模摸了一下腰間的油布乾糧袋,裡面裝著幾包“哈德門”香菸。那是他為團部的同志過草地準備的,打算在關鍵時刻拿出來給大家鼓勁,他想:現在快要走出草地了,應該拿出來犒勞大家了。

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長征路上


於是,每個人都分得一支菸,大家高興壞了。有的捨不得抽,把煙拿在鼻子下面聞了又聞。有的把煙點燃了,猛吸幾口,趕路的勁也來了。第二天,部隊順利走出了草地,到達班佑、巴西地區。

但是,由於張國燾反對北上方針,強令紅四方面軍部隊南下川康邊境,因此王文模又第二次過草地。這一次重過草地,四野荒涼。由於連續作戰,部隊得不到休整,疲憊不堪,加上缺糧少藥,很多戰友犧牲了。因為部隊大量減員,被迫轉入川康地區,行動越來越困難。

1936年7月上旬,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後,朱德、任弼時、賀龍等同志對張國燾的錯誤進行了批評鬥爭,使他接受了黨中央的北上方針,於是王文模的部隊又第三次過草地。終於在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實現了勝利會師。

錢袋救了他的命,在祁連山被俘

1936年10月底,紅30軍在靖遠渡過黃河,轉戰河西走廊。1937年3月,265團為掩護西路軍總部向祁連山撤退,奉命在梨園口阻擊敵人。梨園口是從戈壁灘進入祁連山的一個山口,形狀像個喇叭。“喇叭”裡有許多坡度不陡的小山,簇擁著一條細細彎彎的進山小徑。

對這些小山,敵人的騎兵可以毫不費力地一衝到頂,地形對我軍非常不利。當部隊剛剛進入山口,戈壁灘上就捲起一股股黃塵——敵人的追兵到了。

敵人知道紅軍已快彈盡糧絕,肆無忌憚地衝殺過來。265團

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紅四方面軍

抱定戰鬥到底的決心,銷燬了所有文件和物品。王文模把全團僅剩的一點銀元捆在腰裡,抽出當年從敵人營長手裡繳獲的馬刀,趁著爆炸的煙霧,撲進敵群。

忽然,背面衝過來一個敵人,一把刺刀扎進了他的腰裡,幾乎同時,王文模耳邊又是一陣槍響。他忍痛回頭一看,一個敵人的頭被打開了花。原來是團裡的李醫生在危急關頭救了他,李醫生踢開敵人的屍體,幫王文模拔出刀,仔細一看,傷口不到兩寸深,刺刀上卻有一塊被刺缺的銀元。原來,刺刀紮在了錢袋上,是錢袋救了他一命。

經過激烈的搏鬥,我方傷亡慘重,王文模和十幾個戰友衝出重圍,進入祁連山,但不久被敵人騎兵俘獲,關押在涼州監獄。

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王文模將軍

王文模穿著一身單衣、套著一條剪成四個口子的麻袋片子,每天干十幾個小時的活,只能吃半斤黑麵熬成的粥。一些同志忍受不了非人的虐待,冒險逃跑,但因為與當地群眾語言不通,缺乏交通工具,又沒有武器,大都被敵人抓回來殺了。

但是,敵人的殘酷沒有嚇到紅軍。王文模與戰友秘密商量,一有機會就搞武器,搞到武器就逃跑。即使敵人追上了,也可以拼掉幾個,決不能白白送死。但是,由於敵人的嚴密監視,逃跑計劃沒有實現。

直到1937年10月,西路軍戰俘被押往武漢,王文模等人途經西安時,被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營救回延安。王文模終於回到了黨的懷抱。他在八路軍115師教導大隊擔任軍需科長、處長等職。

1942年,王文模調任冀魯邊軍區後勤部政委。這裡北近天津,南接濟南,西逼津浦鐵路,東臨渤海灣,是插在日寇心臟的一把尖刀。日寇推行囚籠政策——大挖封鎖溝、修公路、設崗樓。

為了對付敵人的掃蕩,我軍採用分散遊擊的辦法和敵人周旋。敵人幾乎每天不斷,僅1942年冬天的一個月中,邊區軍民就和敵人作戰200多次,部隊長期睡在野外,鑽地洞。為了巧妙地打擊敵人,邊區軍民創造了地道戰,村村戶戶挖了地道。

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地道戰影視照片


在地道戰中,王文模領導後勤部的同志,利用荒冢孤墳做掩護,在荒野上造假墳,在假墳裡開辦小工廠,辦物資站,有個流動醫院就設在假墳園裡,可以容納100多人,放幾十張床鋪,治癒了不少傷員。

在此期間,邊區軍民還經歷著另一場嚴峻的鬥爭。

由於日寇瘋狂掃蕩,邊區的武裝力量紛紛投敵,部隊內部也出現了叛徒。他們經不起殘酷鬥爭的考驗,密謀發動譁變,妄想把隊伍拉走投敵。王文模和邊區同志一道粉碎了叛徒的行徑,使他們沒能帶走一人一槍。

1944年3月,冀魯邊區和清河軍區合併為渤海軍區,王文模仍任後勤部政委。他組織領導了軍工建設,建立了幾個兵工廠和被服廠,成功地生產出大批子彈、炮彈和炸藥,有力地支援了前線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渤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渤海軍區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後勤部衛生部政治部主任、衛生部副政治委員、衛生部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安徽省軍區第三政治委員、安徽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

1955年,王文模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9年,王文模將軍離開安徽,回到南京軍區任顧問。1988年,王文模將軍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5年10月5日,王文模將軍因病在南京逝世,終年84歲。

生活簡樸,從來不搞特殊化

曾在王文模身邊工作十年多時間的彭鵬回憶,王文模簡樸的生活令他欽佩,“1960年9月,我隨王政委到皖南寧國縣石口鎮農村調研,吃住在一個小山村的農民家裡,他感到很高興。後來去阜陽,住在簡陋的分區招待所,完全是一般幹部的生活水平,不上酒店,不收任何禮品。”彭鵬還談及,王文模從不以權謀私搞特殊化。

比如小女兒下放在農村時,表現很好,王文模的部下準備告訴縣武裝部,讓她去當兵,但是王文模堅決不同意,以後他的小女兒自己考取了工農兵學院。還有一次,家裡保姆從食堂買回來一條豬腿,興沖沖地提回來,結果王文模看了後很生氣,一定要她退回去,和大家買一樣的豬肉。

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王文模和妻子

“父親離開我們十七年了,音容笑貌仍在我們腦海裡縈繞。他的光輝榜樣激勵我們在崗位上努力工作。”王文模的子女們說。

王文模原則性極強,使子女們從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原則,是非分明。他的艱苦樸素更是給子女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當時我們在衛崗上小學,路程較遠,但父親從不允許用汽車接送,每逢假日自己乘公交車回家,從小培養我們克服優越感和戰勝困難的精神。”

在國家困難時期, 他還鼓勵子女們自己開荒種菜,衣服鞋帽破了補補再穿,不與人家攀比,教育他們要保持勞動人民本色。

“我們兄妹要以父母為榜樣,保持革命本色,把父母的優秀品質進一步發揚光大,並傳承給我們的後代,我想這是對父親最好的紀念。”子女們說。

人物評價

王文模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作戰勇敢,工作積極,顧全大局,團結同志,辦事公道,廉潔奉公,始終保持了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

開國少將系列(27)——被錢袋子救了一命的王文模將軍

王文模將軍之墓


抗日戰爭時期,他積極組織群眾捐助和後勤供給部門生產,保障了部隊糧秣、彈藥供應,為創建、鞏固和發展冀魯邊區、渤海地區革命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部參加了山東周張、昌濰戰役,紮實有效地搞好後勤保障,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為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