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見詞語辨析

新冠病毒洶洶而來,八方匯聚馳援湖北、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社會各界全力投身這場必須打贏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防控期間,防疫、控疫、戰疫、抗疫、檢疫、治疫等詞語頻繁出現,現對相關詞語略做辨析。

——防疫:《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預防傳染病。”此詞重在“預防”,特別是對於疫情危險較小的地區和健康的人群,預防是第一位的。“防疫”通用於新冠疫情防控整體工作。

—— 控疫:控是“控制”,特別是在發現疫病的地方,著眼於將疫病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如武漢“封城”之類的措施,重點是控疫,“內防擴散、外防輸入”主要是針對控疫而言的。

—— 戰疫:這是一個疫情之下應運而生的詞,“戰”與很多具有挑戰性的事物都可搭配,具有主動迎戰的意味,如“戰洪圖”。此外,“戰疫”與“戰役”諧音,更能形象地突顯此次疫情防控的緊張和急迫,所以被媒體廣泛採用。

——抗疫:和“戰疫”類似,這也是一個疫情情況下應運而生的詞,“抗”是抵抗、抵擋的意思,如“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和“戰”的主動比,“抗”有些被動的意味,更顯悲壯和艱辛,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報道醫務工作者奮戰一線時,媒體經常使用這個詞。

—— 檢疫:《現代漢語詞典》:“為防止傳染病在國內蔓延和國際間傳播而採取的預防措施。如對傳染病區來的人或貨物、船隻等進行檢查和消毒,或者採取隔離的措施。”《辭海》解釋更詳細:“防止某些傳染病在國內蔓延和國際間傳播的一項措施。包括:(1)接觸者檢疫。從與患者接觸的最後一天算起,根據該病的最長潛伏期,進行醫學觀察或隔離、留驗,或採取其他必要的防治措施;(2)疫區防疫。檢查出入疫區的人,必要時禁止其出入疫區;(3)國境衛生檢疫。為防止疾病由國外傳入和國內傳出,對出入境的船舶、飛機、車輛、交通員工、旅客、行李、貨物等實施醫學檢查、衛生檢查和必要的衛生處理。檢疫機構設在國際通航的港口、飛機場、車站。國際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為鼠疫、霍亂和黃熱病,監測疾病如艾滋病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2007年12月29日最新修訂版第三條規定:“本法規定的傳染病是指檢疫傳染病和監測傳染病。檢疫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黃熱病以及國務院確定和公佈的其他傳染病。監測傳染病,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和公佈。”可見,《辭海》的解釋還是很專業的。當前,中國國內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外防輸入成為重點,檢疫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治疫: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依法治疫”是常被提到的詞。這裡的治,不是疾病治療,而是“治理、管理”的意思,意在所有疫情防控的事,都要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雖然意思相近,但掌握詞語細微的區別,能更好地準確傳達疫情防控的特點,是值得仔細辨析使用的。

疫情防控常見詞語辨析

疫情防控常見詞語辨析

疫情防控常見詞語辨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