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遊民起義”說:看看盧俊義、柴進和李應,你就知道了

讀書之惑:汙名化梁山好漢,不妥

水滸英雄那些事,一段時間被奉為農民起義,一段時間又被貶為遊民造反。還好,我起初讀《水滸傳》的時候,還是說宋江、盧俊義等人是“替天行道”的英雄豪傑。

本文想反駁一個很流行的觀點:《水滸傳》講的是“遊民階層”造反的故事(見王學泰著《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這是在將梁山好漢“汙名化”,不妥。儒家的“宦遊人”階層難道不是遊民嗎?他們可是支撐了封建王朝大廈的柱石。

事實上,在梁山泊,有盧俊義、柴進和李應等人,他們可不是無業遊民,他們是“員外”大老爺、帝子王孫。除了財主們,還有關勝、呼延灼、花榮、張清、董平、徐寧等一撥兒宋朝武將,也不是“遊民”。他們都因朝廷皇帝昏庸、吏治腐敗而落草為寇,舉起了“替天行道”的義旗,該出手時就出手,深得民心

駁“遊民起義”說:看看盧俊義、柴進和李應,你就知道了

江湖是遊民生活的空間,也是幹犯法紀、為非作歹的淵藪。凡是敢於與主流社會對抗的秘密組織成員、打家劫舍的綠林豪強、闖蕩江湖的各類人士,乃至稱霸一方、為人所懼的痞棍,都會被畏懼者恭送一頂“好漢”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過程與歸宿。不義之財,取之何礙,是遊民劫掠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總的說來,它仍是“強盜邏輯”。(王學泰:《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玉麒麟盧俊義

《大笑江湖》裡,小瀋陽唱道:“天下第二也挺好”這句歌詞,適合玉麒麟盧俊義。他在梁山泊名列第二,武功第一。

駁“遊民起義”說:看看盧俊義、柴進和李應,你就知道了

盧俊義是一名大地主,家財萬貫。可是,他被智多星吳用誆騙,寫下了一首藏頭反詩:

蘆花叢裡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

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難可無憂。

盧俊義所在的時代,大家都相信:人鬥不過命。所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出自《論語·顏淵》,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都是由天命決定,舉頭三尺有神明,老天爺是人間萬事萬物的主宰者。)這是盧俊義被假扮算命先生的吳用矇騙的思想和時代背景。

駁“遊民起義”說:看看盧俊義、柴進和李應,你就知道了

“反賊”盧俊義果然被判刺配沙門島,押送人員是董超和薛霸(他們也是押解林沖的惡人),他們收了管家李固的好處,答應在路上殺掉盧俊義,剛要動手,被浪子燕青在暗處用箭射殺。從燕青之口,盧俊義得知妻子與管家通姦,憤怒之下,返回大名府家中殺了管家和妻子,犯下命案,收監問斬。浪子燕青是盧俊義的義子和僕從,梁山泊第一帥哥,後來與京城名妓李師師相攜出走,引人豔羨。

駁“遊民起義”說:看看盧俊義、柴進和李應,你就知道了

在梁山好漢中,只有林沖的武功可與盧俊義一比高下。不過,盧俊義是林沖的同門師兄,關係很好,從未交過手。林沖和盧俊義的同門師兄弟中,中間還有一個惡人史文恭,最終被盧俊義殺掉,為晁蓋報了仇。

盧俊義和弟兄們徵方臘得勝歸朝,並不是好日子的開頭。《水滸傳》盧俊義之死,讓我感到十分悲催。一員著名的武將,被人下毒害死,宋朝的官場實在是太險惡了。

小旋風柴進

柴進,綽號小旋風,滄州人氏,後周皇裔,人稱柴大官人。他曾幫助過林沖、宋江、武松等人,仗義疏財。

《水滸傳》第52回到54回,李逵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錫(柴進的叔叔柴皇城在高唐州被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錫欺辱,慪氣病倒。柴進聞報,帶著李逵趕往高唐州看望。不久柴皇城病死,柴進為叔叔主持喪事時,殷天錫又帶人來搗亂,卻被李逵打死。)於是,柴進被高廉(太尉高俅的叔伯兄弟,高唐州知府)打入死牢,最終被李逵等梁山好漢救出,入夥梁山。

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十位,上應"天貴星",掌管錢糧。徵方臘時曾化名柯引,潛入方臘軍中臥底。徵方臘後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後辭官回鄉,得以善終。

駁“遊民起義”說:看看盧俊義、柴進和李應,你就知道了

撲天雕李應

李家莊莊主李應有很多土地,手下的佃戶有五、六百家,經營著飯店、旅館和當鋪等產業,與祝朝奉、扈太公並稱為“三大官人”。他曾修書給祝家莊,索要被捕的鼓上蚤時遷,卻被祝家莊拒絕,與祝彪交戰時又被暗箭所傷,因而與祝家莊交惡。

宋江把李應騙上梁山,多少有些對不住李應,就將梁山財政大權交給了李應。根據大排名,李應與柴進位在梁山五個主要頭領之後,列五虎上將之前。

李應本來是想不受窩囊氣選擇“引賊下山”,結果因為宋江想要他的糧食,設圈套把他“逼上梁山”。平定方臘回京後,李應被授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上任半年後,李應假稱風癱,納還官印,帶著自己的錢財回到獨龍崗重建李家莊。轉了一圈之後,李應的人生又回到了原點。

駁“遊民起義”說:看看盧俊義、柴進和李應,你就知道了

替天行道的英雄?造反有理的反賊?

“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們,在《水滸傳》中,都是英雄。

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代表人物有宋江、盧俊義、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阮氏三雄等。雖然梁山泊108將都是按照英雄來塑造的,但畢竟是民間文化的“人設”。俞萬春的《蕩寇志》則不然,梁山泊諸位英雄們在他筆下,都是匪徒、反賊。

《蕩寇志》是中國清代長篇小說名,作者俞萬春(1794-1849),此書草創於道光六年(1826),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思想與金聖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聖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蕩寇志》,此書的初刻本卻又署書名為《結水滸傳》。

難道只許你皇帝老兒欺壓百姓、作威作福,不許我們草民通過小說發起暴動、腦補一下?豈有此理嘛。

駁“遊民起義”說:看看盧俊義、柴進和李應,你就知道了

總之,遵照“接受美學”,人們喜歡《水滸傳》,而沒有把《蕩寇志》列入名著,是有原因的:邪不壓正、正義戰勝邪惡,是人們普遍的閱讀心理預期,如果章回小說不能滿足這個預期,可能會有別的文體去履職。事實上,對於打擊邪惡、激濁揚清這個職責,小說完成得非常好。於是,小說後來居上,超過了詩歌和散文,順利成為文壇第一文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