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舉行儀式為沈家嶺戰役烈士李應邦正名

蘭州市七里河區委、蘭州戰役紀念館及社會各界人士上百人齊聚烈士紀念碑廣場,舉行儀式為烈士李應邦正名。

李應邦是在蘭州戰役沈家嶺戰場上用身體堵搶眼的戰鬥英雄,是比黃繼光還早的捨身堵搶眼的大功榮立者。但多年來,從一野戰史類書籍到新聞媒體都把他寫成了“李應般”。

提出正名的是七里河區黨史辦原主任、蘭州戰役紀念館專家志願者張俐,張俐在走訪犧牲在沈家嶺的陝北烈士家鄉,為沈家嶺犧牲的烈士寫口述史時,從李應般侄女口中得知李應般真實姓名為李應邦。為了能更準確證實這一錯誤,她來到吳堡縣查看當地為李應邦所立的紀念碑,從碑上清晰的看到“李應般”應該是李應邦。

為了更進一步證實“李應般”就是李應邦,張俐從李應邦侄女手中得到唯一一張李應邦烈士照片,經過蘭州戰役時李應邦所在連的副連長李春顯、排長隨後任副連長的何志瑛(後任甘肅軍區副司令),他倆都一眼看出來這就是連長李應邦烈士。之所以名字有誤,是因為李應邦在任班長時全班英勇作戰,他所在的班榮獲英雄班的稱號,他是班長,大家就親切的叫他“李應班”。由於李應班是戰友間的愛稱,不像其他英雄班都是上級命名的,所以他犧牲後各類戰史、媒體都寫成“李應般”,而且就這樣一直叫了將近70年。

此次正名儀式,九十多歲的何志瑛老人和楊興龍老人也來到蘭州戰役紀念館。何志瑛還為李應邦烈士寫了一首《英雄頌》,用顫抖的聲音朗誦著英雄的一生,表達著對老戰友的哀思。

蘭州戰役紀念館館長甕志義表示,烈士為國捐軀、血染他鄉,我們有責任對軍史記錄的誤差予以更正,留給後人一個清晰完整的英雄歷史記載。今後,蘭州戰役紀念館要用博物館的規範來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戮力同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此次活動也得到了蘭州戰役紀念館共建單位華林路第一小學的大力支持,已經畢業的六年級學生得知是為烈士舉行儀式,紛紛回來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