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在一次採訪中,鍾南山院士透露: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來,包括援鄂人員在內,湖北省共有3000多位被感染的醫護工作者。

醫護工作者承受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在前線奮戰,為此,舉國上下對他們無不是有求必應。胡歌、吳亦凡等明星紛紛“翻牌”送溫暖,岳雲鵬給一名女護士留言:等疫情結束請你看相聲,你想聽什麼我演什麼。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2月27日,援鄂護士牧閔敏進入隔離病房前,在自己的防護服寫下 “國家,求分配對象”的心願,沒想到一夜之間各平臺均參與到互動當中,她的熱度直逼當年的“成都小甜甜”。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不過,牧閔敏又上了熱搜時卻引發爭議。她在幾日前的深夜發佈微博,還@了銅陵公安:希望老家人民能看望看望她的父母。此舉被質疑是作秀,一些人還說她變“油膩”了。這樣的習慣性質疑實在沒必要,退一步說,難道醫護人員就不能成為網紅嗎?

他們也需要釋放壓力

在援鄂的第26個晚上,牧閔敏發了一條微博:太久沒有見到父母,非常想念他們,所以想請老家人民可不可以幫我去看看我爸爸媽媽。這是來自湖北一線一個不孝女兒的唯一請求,謝謝你們!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質疑的聲音認為:你如果真想爸媽,怎麼可能不自己打電話,反而@銅陵公安,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是援鄂人員?

據統計,在數萬援鄂的醫護工作者中,超過三分之一是90後。他們在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牆面上留下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塗鴉,防護服上更是被寫上了有趣的文字。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摘下口罩,脫下防護服,他們也會在微博上給偶像“刷榜”,會上抖音拍雷人的小視頻。這是他們傾訴、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只不過剛好有人關注,所以一條條熱搜出現了。

若不是當地警方真的把牧閔敏這條博文記在了心裡,若他們視而不見,事情過了也就過了,這樣的“作秀”自然也不存在。

這本是他們的責任

發現了牧閔敏的博文後,當地警方很快便回覆:收到,立即安排。你的家人就是我們的家人,請你消除後顧之憂,我們一定會照顧好他們,也請你照顧好自己。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或許連牧閔敏也沒想到,他們真的帶著防疫和生活用品去看望了自己的父母。

警方也是在媒體曝光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正是近期紅遍全網的“求分配對象女護士”,有網友打趣牧閔敏:快給爸媽打電話,讓他們把送東西的小哥哥留下。

這是一次有趣且正能量的互動,同時也是當地警方和社會大眾的責任之一。當醫護工作者衝在前線,社會大眾以實際行動兌現了會為他們照顧好家人的承諾。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警方當然也可以和牧閔敏私下聯繫,也可以選擇低調不曝光,可明明是一件正能量的事,難道不配上熱搜,上了熱搜就成了作秀?

別養成習慣性質疑的毛病

2019年6月,某網紅主播曬出了一組自己在北京房山某公園裡撿垃圾的照片,可隨後有公園管理人員披露:根本就是擺拍,這名主播自帶垃圾擺拍反而留下一地狼藉。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為了坐實“學霸人設”,翟博士時常在微博秀出自己寫論文時的照片,沒想到在一次直播時被問及“知網”現出原形,被網友扒皮後星途盡毀。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明星、網紅習慣性作秀,於是大眾也習慣性質疑。“網紅”這個名詞逐漸被矮化,快要成為那群沒有一技之長,整容後在鏡頭前扭兩下就能賺錢的群體的代名詞。網紅一上熱搜,要麼是男友劈腿了,要麼是言論不當被批評了,他們是互聯網時代的社會“流毒”。

現狀如此,不正需要真正的正能量網紅給社會大眾“洗洗眼”嗎,援鄂護士為什麼就不能當網紅?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他們可以在工作之餘拍一拍Volg,透過第一視角給人們講講一線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即使看慣了演藝圈各種各樣的虛假人設和作秀行為,也千萬別養成習慣性質疑。

“求分配對象”的援鄂護士連上熱搜引發爭議,她為何不能當網紅?

並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在作秀,我們仍該留有一絲信任和期盼。即使有一天真出了幾個當網紅的援鄂護士,這群人以往的功績就會因此蒙塵?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