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原湖北鍾祥佬,清末民初移民到皖南宣城記

原文標題:我家湖北佬,移民到皖南

王祖清

第499期

聽我大伯王文煥說:我們姚村一帶的移民,河南和湖北的最多,其次是本省安慶等地的。那年月發人瘟,江南十室九空,姚村地帶更是杳無人煙,荒蕪淒涼。村莊上的屋子都空著,移民到此,想住哪間房子就住哪間。山場和田地也沒有主人,移民按先來後到順序,插草為記號,圈定自己的土地。

我家原湖北鍾祥佬,清末民初移民到皖南宣城記

當時,發人瘟還沒有死光的本土人,非常妒恨和排斥外來移民,常有移民被暗害,湖北佬被害的最多。惶恐地過了一段時間,住在姚村一帶的湖北佬終於等到一個好消息:從湖北荊州移民移來一個大力士,據說他一個人徒手能對付50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武功也了得,什麼兵器都玩得轉,名字好像叫孫夯。孫夯一來,很快鎮住了本土人,住在姚村一帶的湖北佬從此再也不用擔心遭暗害了。過了一段時間,孫夯倡議並募捐,在今姚村集鎮老糧站東邊約900米處建造了一座家廟,就叫湖北廟。有了孫夯和湖北廟的震懾,湖北佬更是揚了眉,吐了氣。

再後來,那個幫湖北移民撐腰桿子的大力士孫夯,居功自傲,霸氣橫行,反過來成了欺負別人的流氓和惡棍。民間傳說,孫夯的最大惡行就是:誰家娶了新媳婦,第一晚上必須與他睡一晚上,不然的話,他就搞死你。官府得知情況後,縣太爺集結百名武林高手,於月黑風高夜封鎖了孫夯大門,武林高手飛走屋頂,揭瓦入室,活捉孫夯,次日斬首示眾,絕了禍患。從此姚村一帶安寧和諧,純正了民風。

我家原湖北鍾祥佬,清末民初移民到皖南宣城記

文煥大伯說的湖北佬大力士孫夯的故事雖有野史之嫌,但其移民大背景應該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我們湖北佬“祖先”建的湖北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湖北廟毀於何年沒有考證,其遺址已經淹沒在1958年修建的人工湖——天子湖中。附近的兩山夾一衝的小村莊因湖北廟而得名,就叫“湖北廟”,湖北廟村民組今隸屬姚村鄉潘村行政村。

我家移民下江南的第一代是兩個人,夫妻倆,男的叫王倫,妻名不詳。這小兩口於某年秋天從湖北鍾祥一個叫“王家莊”的地方遷移到廣德縣石古與七塔村交界處的董家橋(今屬誓節鎮,與郎溪縣姚村鄉交界),擇房定居,插草圈地,墾荒稼穡。因為水土不服,身懷有孕的妻子連連患病,執意回湖北老家。數月後,王倫只好帶著妻子返回湖北鍾祥王家莊。返程途中,在一廟中歇息一宿。翌日上路,王倫虔誠叩拜菩薩,許願道:暫回湖北老家,若妻子生下兒子,必定再返江南。

我家原湖北鍾祥佬,清末民初移民到皖南宣城記

次年春夏之交,王倫妻生產,得一子,取名王元培。在菩薩面前怎能打誑語?於是,在兒子王元培滿月後,身強力壯的王倫挑著一擔籮筐再次下江南。一隻籮筐坐著妻,另一隻籮筐裝著剛滿月的兒子和下江南創業的希望和激情。

來到原先曾居住的廣德董家橋,王倫傻眼了:他圈定的房子和土地,已經被趙姓移民佔有。三個月河東四個月河西的移民規則,迫使王倫挑著妻兒和希望再度尋找落腳之處。西行約14華里,王倫和他的一擔籮筐就安頓在一個叫齊家衝(今屬郎溪縣姚村鄉夏橋村石槐塔村民組)的山衝裡。

定居齊家衝後,王倫墾荒稼穡,妻子撫育嬌兒王元培。稍長,元培入私塾讀書,因聰穎好學,後考取了秀才。王元培開館教學,培養周邊農家子弟學文化,執教終身。

我家原湖北鍾祥佬,清末民初移民到皖南宣城記

“王秀才”元培為王氏家族編定了排行,即:元德宗文祖,萬世永家傳。我是這個排行的第五代“祖”字輩。現在,我已經有了侄孫子,也就是說,王倫移民到江南,已繁衍到第七代“世”字輩。

我們家沒有家譜,只有口傳的“家訓”,大致的意思是:一耕二讀為本,仁義行善為樂,有理站穩腳跟,勤勞自食其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