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在揭牌仪式中说“希望年轻人不要忘记品味,欣赏有文化有品位的相声”,你怎么看?

观天下39648853


个人觉得相声本就是市井文化,就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既然曾经这么“俗”的东西已经提到艺术的范畴了就证明老百姓是接受的。另外所谓文化和品味,现在年轻人的大学普及率已经多高了?大学生们会缺品味和文化?年轻人听相声就是图一乐就是找个放松的方式和场所,能让他们笑和高兴了就是好东西。既然是娱乐放松就需要向课堂一样了。个人观点主流相声还是算了吧。


路9过1人1间


郭德纲在《论中国相声五十年现状》中说:


不是我抬杠,也不是我玩儿了命的胡说八道咬牙切齿,都不是,咱们就事说事,包括说相声必须要有教育意义,要用相声来宣传什么,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这是灭绝人性的说法,一百多年前有相声是为什么,演员是为了挣钱吃饭,他是剃头修脚的手艺,观众来说是哈哈大笑,尤其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缺钱的,缺车的,缺房子,缺德的。

谁说的,相声必须要教育人,谁说的,教育意义,听这段相声要学会什么,听那段就得拦惊马去,不可能的事儿啊,中国京剧院唱一三岔口,看完了受什么教育了,受什么教育了,中国杂技团,耍狗熊的,你看完了受什么教育了,十五个人骑一自行车,你受教育,他违反交规你知道么?

非得让相声教育人,非得每段都有教育意义,我不服知道么,让人受教育的形式太多了,放了相声吧,饶了他吧,他也没害任何人,我觉得很好了已经,不用这么苛求。

所以我说:相声就是一门手艺,过去的艺人在路边,三言两语能把人给拢过来,再逗笑了,心甘情愿的给你钱。你能教育人们什么?教育人那是学校里老师们的职业。




至于听什么有品味的相声,要真要求什么品味,我就去买票听交响乐、看歌剧了,我还听什么相声?

想想那些相声前辈,马三立老爷子,以诙谐的方式道出:相声,就是逗你玩。侯宝林大师,在临别之际说:我要对得起我的衣食父母。

所以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能把人逗笑,大家愿意捧你才是硬道理。


顽主盘生活


我特别喜欢听相声,早期听马三立大师的相声,后来郭德纲火起来以后,就一直听郭德纲及弟子的相声。

可能和自己的文化水平,知识面有关。姜昆老师的相声本人没有听出背后高深的“品味”。倒是一直觉得郭德纲的相声特别有吸引力,不论是他本人的还是他的弟子的作品,总有那么诙谐幽默,那么多的包袱逗大家开心。而且郭德纲的作品特别接地气,贴近生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符合大众的生活节奏。

“说学逗唱”这四门功课,郭德纲是下了苦功夫的。

郭德纲曾被相声大师常宝华、马季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郭德纲为相声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记得郭德纲自己也说过,相声就是大家坐在一起,我一说,你一笑,非得要像作报告一样,听完受到什么启发,学到什么知识,那就不要听相声了,听报告去好了。

买一张门票,听一段相声,就是为了让自己乐呵乐呵,至于“品味”,那么品味又是怎么界定的呢?可能姜昆老师的相声更适合一部分有品位的人欣赏,而郭德纲的作品属于大众范畴,“乐呵乐呵得了”。


风起青萍之末three


在德云社后台供奉有一个牌位,上面供奉的是东方朔。因为相声的祖师爷就是东方朔。相声圈公认的祖师爷就是东方朔。东方朔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好诙谐,聪明而又幽默。


相声有三大发源地,一是北京天桥二是天津劝业场,三是南京夫子庙。

这些地方都是平头老百姓可以去的地方,并非是高高在上的庙堂。而相声是一种用滑稽的语言,或者笑话的形式来引大众发笑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相声也要求有品味有文化,那估计相声要变成一个大雅的艺术吧。那需要进入一些高高在上的地方进行演出,就像一些大型歌剧一样。那么普通老百姓要去哪里欣赏这样高大上的相声艺术呢?相声是不是又要再一次的面临灭亡呢?


我觉得郭德纲的功德真的是很大,他真的是挽救了一种濒临灭亡的艺术形式。他把相声又带进了小剧场,让老百姓在苦难的生活中可以有一个地方去放声大笑。在那里不用端着,不用捂着,可以嗑着瓜子喝着茶,想笑就笑,哪怕笑中带泪。


七七不同


感觉对这个问题总有些人反应过度,总觉得姜昆说什么都针对郭德纲似的,想太多了,就容易把问题复杂化。我有三点看法:

第一,姜昆作为全国的曲艺家协会主席,又是相声界老前辈,出席一个相声俱乐部的开业典礼,讲话强调:“希望年轻人们听有文化的相声,说有文化的相声,欣赏有文化有品味的相声。”这有什么问题吗?他是站在全国曲艺界、相声界的高度来讲这些话,也是针对全国相声界存在的问题,对年轻人提出的期望和要求,符合他的身份,很正常也很得体。

著名相声演员杨议在一个侯耀文追思会上,曾痛斥当前相声种种问题,也特别讲到相声要“讲人话、净化舞台”的问题,但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第二,近年来,广电总局也多次专门下发通知,强调影视作品和节目要反对“庸俗、低俗、媚俗”现象,又是针对谁呢?应当承认,近年来影视作品、娱乐节目、曲艺、脱口秀等节目鱼龙混杂,“三俗”问题确实很突出,确实应该下力整治。作为曲协主席在适当场合讲这个问题,而且是从正面强调,没毛病。

第三,“纲丝”们要有文化自信 。有时觉得有的“纲丝”有点不够自信,好像一说“俗”就是说老郭呢。谁敢说郭德纲的相声没有文化?俗,就是没文化吗?俗也是一种文化,而且大俗即大雅。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认为在大剧院演的歌剧、舞剧、美声唱法才是大雅,小剧场里的相声就是市井平民的俗的东西,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之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民族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一句话,俗,也是文化,而且是更有群众基础、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的本源文化。


苑中听雨


首先,还是对老艺术家表示称赞

能够在当前商业化的形式下,保持自己的艺术品味,确实应该称赞。

纵观当前的文艺形式,相声曾一度不讨喜,甚至被小品压制。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相声艺人开始转向商业化。

不得不说,能够在如此商业化大潮中能够守住自己心灵净土的,确实令人佩服。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像姜昆一样的相声艺术家,守住了底线,对变样的相声是一种纠偏的力量。

但是,近些年来传统相声和商品化相声的此消彼长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传统相声影响力越来越弱

传统相声的经典桥段都是历史沉积下形成的,虽然颇具营养,但是往往与时代脱钩,从而不利于传播。



另一方面,商业相声影响力越来越强

越来越多的娱乐平台为商业相声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使相声重新走回人们的视野。在这些相声倍受老一辈相声演员诟病的同时,也拓展了相声的影响力。



而反观现在的传统相声,确实存在发展的瓶颈问题

传统相声实质上是深入观察生活以后,厚积薄发的结果。但是,如今的商品社会,生活节奏这么快,真是需要相声艺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但与此对应的是,商品相声艺人一出手就挣得盆盘钵满,怎能让人完全心无旁骛。



除了艺人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外,还有相声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这就是一个逐渐纠偏的一个过程,等到一方一味发展,另一方逐渐纠偏,最后会走向艺术理性。

最后,我们呼唤传统相声艺人在奔走呼号的同时,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回馈社会。而商品化相声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给人以文化思考与心灵慰藉。


观语文


我是没有听出姜昆的相声品味在哪里,文化在哪里!我不相信他没有听过老的相声,老相声里面接地气的内容他忘记了吗?相声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街头文化的一种吗?你说要听有文化的相声,意思就是过去的相声没有文化喽?那么你的传承在哪里?你的师承是否也要否认呢?


Vultureshu


品?何为品?

一个品字三个口,你品品?俗语说的好,公说公有理,母说母有理,两个口还两个道理,何况三个口?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口烩品,其意非凡。

何为味?口未为味。

啥意思?其一,口吃食物未进口不知其味,其二,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弦外之音,,从口里说出来无论自己内心咋想,需要听众去品,品出来啥滋味说话的说话的人左右不了,比如我爱吃臭豆腐,告诉别人可香了,别人闻见感觉恶心,别人耽误不了我爱吃,我也耽误不了别人恶心。

欣?何为欣?

拆字可知,斤欠为欣,啥意思?欠斤数,缺斤短两的意思,欣咋还成缺斤短两?老祖宗造字造的明白,欣字说我就这样缺斤短两,你要是认可我就是欣赏我,不认可我我就是缺斤短两,你往细了品?

赏?何为赏?

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赏花观看的意思,二赏赐,恩赐的意思。

拆字可知,三点水,宝盖头,员,啥意思?

员,好理解,口贝,贝就是古代的钱,啥意思?一个人你的糊口,带上宝盖头啥意思?古代意思就是当官或者有身份的人,加上三点水啥意思?三点水等同于水,水就是财的意思。赏,意思就是你的有资格才能赏,你的有东西才能赏。

品味欣赏本无罪,拆开分解别有味。

古人真是大智慧,泄露天机恕无罪。


风轻闲士


时代在进步,落后就要被淘汰,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现在已经不是你们的时代,这点要认,不要再冠冕堂皇的给自己带高帽了,少说几句,少折腾点,也许还不至于晚节不保,给大家留个好念想。


阿飞杂说


这个明显是在针对“德某社”,现在的“德某社”基本上已经代表了现代相声,很多所谓的“老辈艺术家”的相声都无法与其抗衡,呈现出了明显的心有余力不足,同时也有了浓浓的“酸”味!

怎么说呢,相声本身就是顺应时代的产物,讲述反映社会百态的艺术形式!在“德某社”出现之前,相声受欢迎程度根本打不过小品,有一种即将退出舞台的迹象!“德某社”出现后改变了相声的惨状,同时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这是旧相声比不了的!我感觉相声要感谢“德某社”,它让相声焕发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