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巨贪和珅的别样人生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祖上为满洲开国功臣,父亲为高级武官,官至正三品福建副都统。

满清巨贪和珅的别样人生

悲催童年造就学霸级人物

和珅年少时代命运非常悲惨,三岁丧母,十岁丧父,幼时靠举债过活,生活的不幸磨炼了和珅的意志,依靠自己的努力被选进咸安宫官学学习,在这所面向八旗子弟的免费学府,和珅废寝忘食汲取学识,练就了强悍的记忆力,并精通满、汉、藏、蒙四种语言,在书法、诗词、绘画方面也有很深造诣。(此相关信息在《清史稿 和珅列传》有记录。)

学识和应试不能划等号。这在和珅身上很适用,一心想通过勤奋刻苦努力,走科考之路来改变命运的和珅,两次应试军落榜,最后只得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后又被授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用现在通俗语讲相当于现在的司机兼保镖!这似乎于和珅的命运之路相去甚远......

小侍卫诵读经典 得皇帝宠爱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少年时期刻苦求学的和珅对四书五经熟稔于胸,偶然机缘巧解乾隆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与?"使乾隆对身边小侍卫刮目相看。更甚的是和珅竟然可以将《孟子》原文和朱熹注解一字不落背诵出来,使皇帝对其称赞有加!

满清巨贪和珅的别样人生

其实,早在和珅十多岁在咸安宫官学念书时,就显示远超其他八旗子弟们的心机和城府,他刻苦学习同时,还刻意下苦功临摹过皇帝的字体,这绝非一般十三四岁少年所能想到且做到,他的老师吴省兰看到后,不由暗暗叹服。

和珅对经典诵记显示的是其博闻强记的一面,在文化推广上他也做过一件巨有很大贡献的事情。在清乾隆年间,《石头记》为禁书,只在文人间流传,和珅对此书看的如痴如醉,还请高鹗续写了后半部的几十回,并改名的《红楼梦》,并请皇帝御批解禁此书,由此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传世流传。

满清巨贪和珅的别样人生

千叟宴和"和珅锅"

清朝以"孝"治理天下,推崇:孝敬父母,尊重老人,能平安得福,子孙满堂。皇帝为了践行孝德,要举办千叟宴,在清朝历史上一共举办过四次千叟宴,康熙帝两次,乾隆帝两次。

年轻时风流倜傥,晚年好要面子的乾隆,首次举办的千叟宴并不算成功,主要原因是老人在等待乾隆帝过程中饭菜放凉,加上天气和老年人身体原因,千叟宴结束后,许多老人因为饭菜的原因病逝,使得乾隆帝觉得有损颜面。在其第二次组织千叟宴时特意嘱咐解决饭菜变凉的问题,和珅作为组要组织官员,要攻克这一难题!和珅则改革了旧式小火锅,在大火锅内加烟囱,通过不断添加木炭,使饭菜保持热度,让千位老人吃上热呼呼宴席,使其眉开眼笑,为乾隆帝赚足了面子!也为我们后世流传下来一道经典的大铜锅涮羊肉!

结语

和珅的人生是一段开挂的人生,可以贪到史无前例,也可以做到富可抵国!野史杂文记载他是靠溜须拍马上位,追寻历史踪迹,你会发现开挂的人生背后也是靠真才实学支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