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家长别责怪孩子自私,先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文丨大米粒妈咪

家长们都非常在意孩子的性格问题,希望孩子能够落落大方、懂得分享。当看到自己孩子和别的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家长很希望孩子谦让、有礼貌。

不过有的孩子却不愿意和别的孩子分享玩具,尤其是自己心爱的玩具,怎么都不舍得给别人。这在家长眼中,可能是不懂得分享、太自私的表现。

但是其实是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这种"自私",并且误解了孩子的行为。孩子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玩伴,就是自私、不懂得分享的表现吗?

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家长别责怪孩子自私,先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案例

珊珊今年六岁了,平时特别乖巧懂事,让家长们格外放心。但是有一天珊珊妈妈回到家,却看到一向乖巧的珊珊在发脾气,哭闹着连饭都不肯吃。

珊珊妈妈询问了孩子奶奶,才知道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朋友来做客,特别喜欢珊珊的一个玩具熊。奶奶直接把小熊送给邻居家小朋友了,惹得珊珊大哭不止。

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家长别责怪孩子自私,先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看到珊珊大哭,奶奶觉得特别不能理解,不就是个玩具熊吗,都玩了那么长时间了,有什么不舍得的?而且小孩子要懂得分享,别的小朋友喜欢可以分享出去。

奶奶因为此事批评珊珊不懂事,但是珊珊就是特别生气,不管奶奶怎么说都不开心。珊珊妈妈觉得,其实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分享,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分析

其实珊珊妈妈的想法是正确的,孩子年龄还小,不能够强迫孩子去分享,去假装大度。强迫孩子进行分享,一点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珊珊很喜欢玩具小熊,但是直接就被奶奶送给了别人。面对这样的失去,孩子心里会产生很大的落差,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心爱之物,也是因为自己不被尊重。

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家长别责怪孩子自私,先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而且如果父母这样强迫孩子的话,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认知:既然别人能随便拿我的东西,我到别人家是不是也能随便拿东西呢?这样的认知显然是有问题的。

这样的被迫分享,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因为家长根本就没有在意孩子的情绪,直接就把孩子喜欢的东西送给了别人,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父母不妨想一想,强迫孩子去分享,是不是显得孩子更加自私了呢?因为家长的强迫,孩子这分享不情不愿,还会和父母怄气,这样下去孩子就变成了真自私。

其实孩子的认知有个成长的过程,孩子会经历意识到东西是自己的、被动分享、主动分享这些过程,父母要掌握好这些阶段孩子的特点再进行引导。

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家长别责怪孩子自私,先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引导孩子主动分享,父母可以怎么做呢?

1) 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

在孩子小时候,可能不会有"我的东西"这样的意识,但是孩子长大了,就会形成"我的东西"这样的物权意识。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想当然。

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这么小懂什么?孩子的东西不就是家里的东西吗?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孩子的东西,家长不能随便拿走,更不能擅自做主送给别人。

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家长别责怪孩子自私,先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2) 扩大孩子的交友圈,营造友好有爱的氛围。

孩子在3-4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主动分享的行为了。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去主动分享,如果过于强迫的话,孩子不会感觉到自愿分享的快乐。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扩大交友圈,来营造更为友好、有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被小伙伴需要,才会在分享中体会到这样的乐趣。

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家长别责怪孩子自私,先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3) 父母要坚持以身作则,愿意和被人分享。

有的父母自己在生活中就不愿意分享,表现得很小气,孩子看在眼里,肯定不会有多大方。所以做家长的,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给孩子带来好的示范。

父母要引导孩子懂得分享,懂得和朋友友好交流,自己就要做到这一点。其实这种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别什么直接的教育都要来得更有效果。

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家长别责怪孩子自私,先要理解孩子的想法

妈妈寄语

说回我们前面说到的例子,珊珊的做法真的就是太自私不懂事吗?事实并不是如此,珊珊就是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被奶奶强迫了"分享"这件事。

这件事会给珊珊带来比较消极的影响,珊珊会认为自己的需求是不重要的,在家长的心里她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严重的话,珊珊还可能产生自卑的情绪。

因此不管是多小的事情,都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去大度,而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分享,那就不要强迫他去做!

今日话题:

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被迫分享的经历吗?如果孩子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你会认为你的孩子很自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