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需要遵循四個原則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需要遵循四個原則

第一稿的愉悅源於欺騙自己它離真正的作品已經相當接近了;其後稿的愉悅部分源於意識到自己沒有被第一稿矇騙。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寫出來一篇文章是相對容易的,如何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卻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對於自己來說,如何增強文章可讀性一直是自己比較弱的部分,這段時間閱讀了布蘭登•羅伊爾 寫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很受啟發,將書中列舉的增強可讀性的四個原則與大家分享一下:

  • 利用排版和設計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 運用提高可讀性的工具來增強可讀性
  • 使用標題或者提要增強可讀性
  • 通過回顧和修改文章來增強可讀性
  • 利用排版和設計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在書中提到,提高文章可讀性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文檔的頁邊空白。用空白行把段落隔開,避免一大塊文字給人帶來的不適感。

    在對文章進行排版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到讀者的感受,如果是一大堆文字排列在一起會讓人找不到重點,讀者會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這樣文章的表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排版的重要性:
    1、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感;
    2、突出文章重點,更有邏輯,條理更清晰;
    3、形成自身特有風格,加深讀者的閱讀印象。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需要遵循四個原則

    運用提高可讀性的工具來增強可讀性

    在進行文章創作的過程中,通過一些工具的使用,讓文章的可讀性更強,這些工具對文章有著裝飾的作用,可以讓文章看起來更加美觀。這種裝飾可能包括粗體、下劃線、引用等等。

    粗體

    粗體(加粗)可用於強調關鍵詞,從而使關鍵點 在讀者面前“跳出來”。前面一句話我就運用了“粗體”,是不是看起來更加醒目呢?可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引起讀者的關注。每個讀者的閱讀習慣是不一樣的,有些讀者喜歡通過閱讀文章的重點,知道在講什麼就可以了,這樣可以節省閱讀的時間。

    如果一篇文章沒有通過“粗體”去強調重點,就需要讀者自己去尋找重點,會給讀者的閱讀帶來麻煩,很可能快速的停止閱讀,這樣的話,即使內容再好也不能達到想要的閱讀效果的。

    下劃線

    下劃線的作用和粗體是差不多的,目的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重視,強調突出重點。下劃線或斜體也具備與粗體相同的作用,但是注意不要過度使用。在寫作和編輯中,最好不要同時使用粗體、斜體和下劃線,用的多了反而會減弱效果,讓讀者感覺不舒服。

    引用

    使用引用可以和原文區分開,視覺效果更好。以前在文章中加入引用的時候,使用引號的形式比較多,現在頭條號有專門的引用,能夠很好的和原文區分開,這樣看起來的效果更好。

    使用標題或者提要增強可讀性

    在寫文章的時候,標題或者提要的使用主要用於拆分或歸納文章。結構對於長篇文章的創作是非常重要的,標題或者提要可以提高傳遞信息的效率,讓讀者能夠迅速的抓住關鍵點,根據標題或者提要來確定是否詳細閱讀這篇文章。

    標題和提要比較相似,兩者的區別在於長度和作用。標題的長度通常只有幾個詞,提要則有一或兩行。

    標題的作用是區分章節內容,提要的主要作用是概述或轉述下文

    通過回顧和修改文章來增強可讀性

    直到你的文章改到無可修改,否則不能說已經完成了。

    海明威說:“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可見,好的文章都是修改出來的。很少有人能夠一氣呵成的完成一篇文章而不用修改的,絕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作者經過幾遍甚至幾十遍,不厭其煩地改出來的。初稿往往是比較粗糙的,語言表達、內容的完整性還是比較欠缺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修改文章是非常折磨人的事情,但是經過修改的文章可讀性更強,你最終會滿意自己所寫的內容,不願意再增添或刪減任何東西,這樣你的文章就算完成了。

    總結

    我們在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創作出文章之後,肯定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去閱讀,能夠喜歡。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那麼,我們必須要在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上下功夫。對於寫作新手,只要遵循寫作的四個原作,相信你的文章可讀性會大大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