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有些00后,鞋子衣服都要牌子,还必须用苹果手机?

小毕哥哥


这个是父母亲灌输的或者是环境影响消费观念问题,我认为收入和消费一定要成正比,还有就是你的生活圈子不能盲目的攀比,说通俗点还是三观问题。如果你家庭不富裕就算你穿了一件名牌出去别人可能也会认为是假货,如果你的家庭很富裕,你穿地摊货别人也会羡慕。


善念善行善果


1、家长应以身作则,不要同别人攀比,以免孩子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同别人攀比。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给孩子树立榜样。

2、不要经常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许多家长在孩子无理取闹时,为了息事宁人,就很不情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岂不知,就是这样一次次妥协,导致了孩子任性、执拗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如果孩子提出无礼要求,要坚决拒绝,而且家长的态度要一致。父母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免产生一方护、一方管的情况,使孩子觉得有机可乘,反而助长孩子的任性、虚荣心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家长对待孩子的每一次任性,都要以同样的态度来解决。而不是有时限制孩子,有时放纵孩子,使孩子无所适从。

3、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用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如何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一些家务活儿,然后家长付给他一些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知道不能动则向爸爸妈妈张口要这要那。


彬子视频



知之之知1


他们有钱就随便他们呗,我一个06后全身不超过150,手机用我爸的旧手机(vivo Y66L)骁龙435处理器,我说啥了


蝸玖撲訫辄漾駭樁鳴


得了吧,00后喜欢安卓,可以下苹果下不了的游戏,而且可以下破解版游戏


调皮捣蛋的骚年


我也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其实年轻的时候要牌子货,我觉得是正常的。

因为年轻的时候,跟同学朋友之前的差距感觉只能用穿着和用的东西上来区别。

年轻的时候成绩是一方面,但是大部分不比成绩。

还是比较平时穿着使用的东西比较也容易有成就感。


睡觉都嫌累


关于00后穿名牌鞋、名牌服装,用名牌用具及苹果手机等,几代人的年代不同,生活阅历也不同,观念就不一样了,以前老一辈都以勤俭节约为优良传统,奢侈浪费是不被推崇的。

70后、80年后孩子买件衣服 ,大多家长还得攒几个月的零花钱,因为当时都挣的工资不多,孩子多,都很节俭的,大孩子用完的转给小的孩子用。能节省尽量节省。

90后生活就好很多,由于计划生育,一家一个孩子,很少有两个的,赶上改革开放,国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了,日用开消也不愁了,高档一些的服装鞋帽不再是奢侈品了。

如今00后是黄金时期,家里人工资普遍提高,有能力的自主创业,有的开办工厂,有的开办公司,有的做服装生意,有的做房地产开发生意,有的包工程,有的做国际贸易,有的建互联网林林总总,总之国人比以前富了,00后到现在国人家庭比以前经济实力强了,长辈是苦过来的,现在有钱了,观念改变了,有实力有底气了,比教育,比吃穿,比名牌,比手机,比豪车,口号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乎,你穿李宁,我就登阿迪达斯,你手机三星、小米,我就用苹果7--9,你上名校,我就去贵族学校,你就东欧,我就去大洋彼岸去深造,你坐迈巴赫,我就买劳斯莱斯。

身边有很多这样的00后,月收入不过4--5千的,确穿着名牌,住豪宅,出门豪车代步,苹果手机换了一部又一部,时代进步,也是家长实力的表现。

也有家长不是土豪,也是用尽所有力量去买。尽量满足自己的独生子女不落人后,也有不是独生子女的,00后的高档生活主要还是看个人的消费观,可能有些人是发烧友,也可能有的人是虚荣心和面子在作怪。总之00后和以后的孩子比父辈、爷辈生活好得太多了。








冰乡往事


想象当年如何想买大哥大二哥大BB机,耐克阿迪彩屏三星智能诺记… 有什么奇怪的呢


DINGLI主任


00后鞋子都要牌子,还必须用苹果手机。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1、家庭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们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在孩子面前说的多了或者某些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判断事物的方向。比如同是去商场买一双鞋子,A父母“这个商场有XX牌子的鞋,给你买了班里的同学都会羡慕的”。B父母“你正在长身体,这双鞋子舒服耐穿,跑步打篮球的时候合适”。

2、社会影响。都说近朱则赤近墨者黑,你身边有爱慕虚荣攀比严重的同学,时间久了自然而然你就会向必须要买牌子的方向上发展。


买东西都要量力而行,不能不计后果的消费或者透支消费,不排斥什么都讲究牌子,但要减少购买数量,不能一有新款就换置,这都有些过分了。


惹黛玉林


这要从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从社会方面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世俗人们普遍的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影响了大部分人,也影响着孩子的心态。

第二,从家长方面看,家长的功利心直接影响着孩子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

第三,从教育方面看,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的教育。

第四,从个人来看,缺乏正能量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主观上强化了物质享受和追求。

当然,品牌不是错,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内外兼修。而不是富人瞧不起穷人,穷人仇视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