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家庭教育“專家”氾濫現象?

寶寶最搖擺


家庭教育應該是很容易掌握的一門學問,到如今好像各說各有理。成就了一些專家。為什麼呢?不是我小題大做,現代家庭教育也折射出社會的多方面的現象和在這種現象中父母的價值的改變。由於父母的價值觀的改變不同,所以就出現了家庭教育多樣化方式與方法。

為什麼說家庭教育是一門很容易掌握的學問呢?只要不參雜社會現象諸因素,操作起來比較規範與簡單。

一、引導孩子的道德觀形成,需要父母以身作則,通過故事,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父母的一舉一動,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二、正面教育,及時肯定孩子們的成績。讓孩子感受到,獲得成績後的重視和尊重,從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

三、多陪陪孩子走出家門,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在通過自身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講解,在玩耍中培養孩子敬畏大自然、研究大自然的興趣,熱愛大自然;

四、積極參加幼兒、少兒科普活動,使其引起神秘的追求,從而轉換為對科技的追求;

五、經常向孩子普及衛生常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作息習慣;

六、參加幼兒園後,要教會孩子尊重老師,認真聽課,下課後能融合到班上的小朋友中間去,和其它小朋友搞好關係,好東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七、正確處理孩子們之間的不愉快,保持積極的心態。把壞事變為好事,讓孩子們受到教育;

八、不斷的觀察孩子的變化,針對孩子本身的愛好,有選擇性的進行專業培養,最初主要目的只是陶冶情操,看發展選擇繼不繼續;

九、經常輔導孩子學習,誘導孩子得出答案,培訓孩子思維的邏輯能力,不斷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十、多陪孩子參觀各大優秀的大學學府,正確引導孩子獲得更多知識的途徑與自豪感,促使孩子樹立一個近期目標,自律學習,自律拼搏;

我想家庭教育無外乎就是這幾點,做好了,你的孩子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昔日的港灣


我是有點齙牙的小胡老師:一線教育工作者/具有多年教育教學經驗


我認為家庭教育“專家”氾濫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方面,由於網絡的普及,人們發表觀點越來越方便,其中一部分人為了快速獲得大家的認可,選擇以“專家”自詡,也似乎人人都可以成為“專家”。這也導致社會上不但“教育專家”氾濫,各個方面也都出現了很多“專家”。

另一方面,家長們對下一代普遍寄予很高的期望,因此對於教育(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文化知識教育)都越來越關注,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中,關於對孩子的文化知識的輔導可以交給老師;而家庭教育這一方面,因為在孩子心中沒有人可以替代父母的地位,所以很難有人可以代替父母發揮作用,所以有心的家長們會更多關注家庭教育知識的內容來幫助孩子成長。因此也出現了很多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士分享自己的知識來為家長們提供幫助。

因為教育關乎到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未來,“教育”專家的水平則相比其他專家,更被普通大眾重視,隨著教育專家數量的增加,人們開始關心“教育”專家的質量。


綜合看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負責任的家長們也都認識到家庭教育方法不再單一,也願意更多地探討家庭教育的多種可能性;同時網絡的普及,人們更方便的交流,出現了更多的家庭教育“專家”,另外,由於“專家”數量的增加,也讓家長們開始擔心起“專家”的質量。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如果您有更多觀點,歡迎評論交流,謝謝!


有點齙牙的小胡老師


教育這個領域本身門檻就低。說起來可能有這幾個方面原因:

首先,教育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有孩子,有孩子就會有家庭教育,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往往都是想當然地去怎麼做。結果,就會有不少問題。於是,一些人就順應潮流地成為“專家”,藉機會拋售自己的觀點。

其次,教育是長期效果。專家說的不一定對,可是短期也看不出來。有的人,深諳此道,所以信口開河,反正又出不了大事。如果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比如治病救人,這些人是萬萬不敢胡說八道的,那是要負責任的。

再者,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也是重要原因。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可以很方便地發表言論。而教育這個領域最容易入手,充滿著辯證的機會,所以越來越多的專家就應運而生。


十尺樓


簡單。中國有教育問題的家庭不少,成功的家庭教育也不少。都多。少年強則中國強,有經驗的人越多,這方面明白的人越多,中國就越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