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法学生在哪实习比较好?

用户1518888465876



如果:你本本分分地修完了学校塞给你的那些法学课程,成绩中等以上,保持着一个年轻法学生应该有的上进心,且:你的亲人和密友当中没有法律界人士,你对法律界的认知来自传媒和文化作品。那你符合80%法学学生状态。那么:如果你是很谨慎和善于谋划并且有能力和资源做到的人,实习工作作为你个人职业规划的开端,需要根据你自身阅历、性格、经济需求、专业水准等量身定制。如果你不是,或者你实际上不是,那这个问题只是关于如何消除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里通过模拟游戏练习3年以上社会学类基本技能后对自身实际专业水准缺乏准确评估而出现的潜意识不安状态。简单点说就是,随缘。所以,下面废话大概分两部分:

一、左手法院右手律所他们是这样的:【环境】法院:有着所有公务机关应该有的特色,但比起政府部门略微淡一点。虽然“去行政化”是所有热衷司法改革的人最喜欢的字眼,但保留基本的官僚行政构架是工作需要。表现就是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套“行政规矩”,超越规矩的事在系统里行不通。这一点保护了工作严格的纪律要求,对实习生而言,只要摘掉偏见抱着虚心的态度学习,很容易掌握并且可以举一反三。以后很有用。

律所:同合伙人有很大关系,个人所和小型所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大型所比较偏外企文化,行政构架标榜干脆利落,实际因偏向实用主义而更两级分化一些。表现就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规矩。实习生可以学习宫斗,精髓就是实用主义了,一切都可以推翻,一切都可以逾越,手段永远为目的服务,如果你能看懂的话。要么只是学会律所办公系统,但换一家所就要从头学。

【专业氛围和水准】法官:专业性87分,比较平均,每个法院基本都有99+的高手坐镇审委会,但最差不会掉下80,这是法院(检察院)系统及格线。一方面他们案子很多,菜鸟在这种暴力式工作强度下也会熟能生巧,另一方面法院行政构架确保了办错案的法官会被筛选和边缘化,转为后勤。司法改革后这一部分人更可能直接被淘汰出局。而法官又不会像律师办错案子了把责任推给法官找下一个客户就可以,所以他们学习动力很强大。

律师:80%在20分徘徊,而另外5%在95+,总体两极分化。只是,因为律师中的高手(赚得到大钱的那些)必然超出法官平均水平,而且宣扬这种实力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所以很容易给法学生们造成某孤立无援的律所大大只身办案,一审二审再审华丽丽虐完三级法院众法官的传奇印象。至于传奇大大是否有意收你为弟子。。。如果你是确保你有人举荐并且能跟对人并且他愿意带你,可以,但请忘了那个传奇。

【工作内容】

法院:提供最多的实习岗位是书记员,如果你高分通过主要法学课程或者有研究生文凭且为人正派,也会给你判决书练手。普通民事业务庭的书记员是法院工作强度最高的岗位,大量程序性事务,适合迷恋暴力锻炼法期待短期速成一招打通任督二脉的种子选手。好好做,少林扫地僧也未必有这种职业尊荣感,你会瞬间体验到三年模拟社会学训练在三周工作实践面前赤裸裸滴暴露其豆腐渣工程的本质。

题外话:以前书记员是成为一名法官的必经之路,目前那些90+的资深法官都有5-7年的书记员经历。后来改革中书记员岗位改为聘用制,导致书记员整体质量大幅降低,相应地法学生也对这一岗位实习略有微词。但实际上,1-2年书记员将是你法官生涯最扎实的起步,没有二选。

律所:一样的做案子,但大型所里程序更严格,要求标准更高,部分高端岗位涉及外语能力要求,这些在法院里不常见。另一个不同于法院的是,律师们更多团队合作,法官们都是个人承包。相应地,除了在法院或者律所伺候复印机之类,你在律所更能见习到大大们如何交流意见、游说观点、组织包装、忽悠客户(褒义地)。再一个不同,任何一个案子(诉讼业务)有法官角度和律师角度,法官角度倾向于判断,律师角度倾向于组织和经营,从思维上来看,比起法官的实事求是,后者需要更灵活和更严谨的假设推理。如果你是严格的法条主义者在律所你可能面临价值混乱,请默念实用主义,然后投身其中。


数学压轴陈老师


当然最理想的是找对口的单位实习比较好。

首先,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

其次,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部门。

找对口的单位比较难,要提前联系,多种渠道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