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公里,是家的距离

遥远是一个很感性的词汇,并不能用度量来代替,你觉得它远就是远,你觉得它近就是近。

记得小时候没有多少距离的观念,依稀想起家与学校的距离,嗯....还是蛮远,一个小屁孩儿背着个大书包,左边放了本新华字典,右边放了本新华词典,短手短脚走不快,放学的路上又是充满着各种好奇,这家店的玩具枪要去摸一下;那家院子里的花草要去拔个干净;路过玉米地,红领巾往脖子后面一转,还要猫着腰钻进去掰玉米......

那时候的遥远,是对世界的好奇。


1800公里,是家的距离

到了后来,才进大学不久,我踏上了人生里第一次独行的远门。

重庆到上海,我坐绿皮火车去,那是为了领一场工业设计比赛的证书和奖杯,母亲对此很骄傲也很高兴,但是对我离家千里去上海终究是不放心。

于是就在出发前,母亲终于掏钱把我的小灵通换成了手机,没办法,高兴又担心。

我记得绿皮火车开得很慢很慢,从谷地爬上丘陵,从丘陵哼次哼次地爬上高山,穿过了武陵山脉数不尽的隧道,慢吞吞地载着那个一脸懵逼的少年渐渐驶离家乡重庆.在路上的那几天,我在手机里跟母亲不停地描述路上的风景和奇遇,母亲则不停地叮嘱我把秋衣秋裤穿上,说出门在外不比得是在家里,你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

那时候的遥远,是懂了家的含义。

1800公里,是家的距离

长大后真的就去了上海,并且每年春节都回重庆,必须坐飞机,两个半小时嗖嗖地从东到西。

回家的路程被伸展剪短,回家的时间被压缩折叠,家乡突然被拉得很近很近,唯一让我回过神来的是黑车司机满口的乡音:

小弟娃儿,走不走?搞快点儿,一哈儿交警来了!

1800公里,是家的距离

家,没了遥远,一切都似乎变得唾手可得。

这种感觉很复杂,就像川藏线上没了通麦天险;就像汽车里用上了自动驾驶;既像“你表给我废话直接给答案不就完了”;也像谁谁谁上午才买了路易威登,尼玛下午就突然降了3万。

这时候的遥远,是一切都稀松平淡。

1800公里,是家的距离

1800公里,上海-重庆,这条路我跑过7次,每次都不敢开得太快,但每次也不敢开得太慢,从高速到国道,再从国道到高速;从顺畅到拥堵,再从拥堵到一马平川。
几乎每次,当我拖着疲惫又兴奋的身体回到重庆或者是上海,在关闭车门的那一瞬间,都会轻叹那么一口气:

1800公里,是家的距离

啊......终于到家了!

1800公里,是家的距离

这时候的遥远,才真的只是遥远。

祝亲爱的朋友们今年也都一路平安!

马上也要出发回乡的阿伦

1800公里,是家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