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往往讓父母很頭痛,而乖巧、懂事的孩子卻總讓父母很省心。


父母說什麼他都會聽;讓他做什麼他馬上就辦;父母說“累了,乖,自己玩會兒”,他就真的不會再過來煩你;有時,你傷心了他還能反過來照顧你的情緒……

孩子懂事不是什麼壞事,偏偏各種教育文會告訴你小心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於是脆弱敏感的父母們又開始隱隱擔心,孩子太聽話,太懂事,會不會不太好?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為他們為了去迎合別人,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長期壓抑。

1

懂事的背後,可能是壓抑,是別無選擇

懂事的孩子一般分兩種:

一種孩子在父母開明有愛的教育下成長,安全感得到了極大滿足,他們懂事,明事理,懂得合作,這樣的懂事是良好教育促成的結果。

而另外一種,則是後天環境所迫所導致的,這樣的孩子早早懂事就很讓人心疼。他們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重任,因為體諒父母的不易,少年老成、謹小慎微。

關於第二種孩子,武志紅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口袋君對此深表贊同。

2019年臺灣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裡就有這麼一個,懂事但絕望,最後想不開,選擇了自殺的孩子。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電影圍繞著一個處於城市底層的四口之家而展開,爸爸阿文是駕訓班教練,媽媽琴姐是夜總會發型師,他們育有兩子:大兒子阿豪與小兒子阿和。

哥哥阿豪高大英俊且學習優異、乖巧懂事、溫柔體貼,是大人口中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哥哥在重考班復讀,肩負著一家人的全部希望。

而弟弟阿和則與哥哥完全相反,他佝僂矮小,學習差,打架鬥毆,是個“問題少年”。弟弟十分叛逆,與家人更是水火不容。

當駕校學員詢問教練員爸爸阿文“你有幾個孩子啊?”,明明家有二子,他卻會回答,“一個。”,他只承認大兒子的存在,而劣跡斑斑的小兒子則被父親視為了“棄子”。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某天,弟弟阿和被人欺負後,找到作為小混混的菜頭替他出氣,沒想到菜頭兇狠,冷不丁一刀落下,直接把對方的手砍了下來。

就這樣,少年的鬥氣瞬間演變成一個刑事案件。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二人被告上法庭,當被法官問有什麼看法時,父親完全不為阿和求情,反而希望法官把阿和關進去,關到老、關到死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在弟弟被送往少年輔育院後,父母更是把所有關注都傾注在了完美的哥哥阿豪身上,

他成為了這個家唯一的光和希望。

爸爸對哥哥寄予厚望,每年都送他一本駕校印製的筆記本,封面寫著金燦燦的良言“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爸爸一次又一次的向哥哥示好,並嘗試將自己的人生信條灌輸到阿豪腦子裡。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又怎知悲劇從這裡已埋下伏筆。


爸爸給哥哥的那些印著自己珍視信條的筆記本,這麼多年積存下來足足有一摞,但他從未用過。這似乎也能說明父母這樣的愛和期待,哥哥其實是不願承受的,但是他又不想傷大人的心,於是只能被動地接受著這一切

慢慢地,哥哥開始出現恍惚的狀態,上補習班時常常走神,正在講司馬光《訓儉示康》的老師氣得點名批評他,把他趕出了教室。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下課後,一個女同學過來搭訕,問哥哥還有沒有生語文老師的氣。女同學雖然害羞地不敢抬頭,但語氣裡充滿關心。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哥哥開始跟女同學若即若離地來往,有時送她搭公車。


他告訴了她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新編故事,其中卻埋藏著不為人知的壓抑。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司馬光跟小朋友們玩捉迷藏,到最後所有小朋友都找到了,他卻硬說還有一個人沒被找到。


他們來到陰暗的樹林裡,發現一個巨大的水缸,小朋友起鬨要砸破水缸看看,司馬光卻不動了。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水缸終於被砸破,裡面沒有水,但大家都倒吸一口冷氣。

那裡面是另一個司馬光,躲在水缸深處,抱住自己。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弟弟的女友小玉懷孕了,住進了這個家。


她常常聽到和爸和媽爭吵。


此時哥哥卻難得露出溫柔的笑容,安慰她“習慣就好啦”。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習慣了,就真的會好嗎?


還是變成了充耳不聞?麻木冷漠?


抑或是藏在心中深深的壓抑,等待著在某天爆發?

哥哥認真地洗了澡,最後一次看看自己在鏡中的面容。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他疊好衣物,刪除了手機裡的所有信息、記錄,不想給家人添半點麻煩。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直到鄰居來敲門,爸爸才知道,他的大兒子,跳樓了,屍體就在大廈一樓靜靜躺著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從始至終都沒人發現哥哥阿豪的異常,即使事故現場就在眼前,仍然沒人敢相信這是事實。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葬禮上,爸爸一夜白了頭,過去他總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現在真的只剩一個兒子了。

女同學也出現在葬禮上,她的眼睛哭得紅腫,回憶起與阿豪相處的點滴。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在所有同學眼中,阿豪都是一個好人;但女同學覺得,他太好了,以至於忘了對自己好

弟弟也說過:“哥哥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人,什麼事情都替大家設想,但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哥哥生前和女同學講過:有時陽光太熱辣,動物可以選擇躲到樹蔭下休息,而他卻不可以。

爸爸把所有陽光照射在他身上,譬如他選擇復讀,只是因為爸爸口中的他,是明年就能上醫學院的兒子。別人可以有陰影,但是他不行,他只能是陽光的,是優秀的,沒有別的選擇。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過分的信任與期待,壓得他喘不過來氣。別人可以在勞累時趴在桌上小憩,但他不敢。弟弟可以惹事,但他不可以。他不能有一點點壞、不能犯一點點錯誤。

人前陽光的他,內心卻渴望躲在陰暗的缸裡保護自己。

就這樣,像司馬光那樣一直躲在水缸裡好了,就算最後會被擠迫得喘不過氣來,那就選擇不喘了好了,乾脆不呼吸算了。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像哥哥阿豪這樣的孩子,其實隨處可見:

他們很優秀,待人禮貌,體貼入微,乖巧懂事,不惹事。

但突然有一天,這些“好孩子”失控了。


他們性情大變,或是像影片中的哥哥阿豪一樣做出沒人理解的“傻”事,他們像突然變了一個人,做出不像是他們做出的事,就是連最熟悉的人也不知道緣由。

揚州晚報上有一則父母吵架釀成慘劇的新聞:

一個14歲的孩子上初二,學習成績不錯。他的父母經常吵架,男孩多次勸阻,甚至還說過:再吵下去我就跳樓。

可惜父母一直都沒有留意。

結果有一天凌晨,他真的從29樓跳下,當場墜亡。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這麼好的孩子怎麼會想不開?

殊不知,正是這個人人眼裡“懂事”的標籤,殺死了孩子。

孩子不懂事,是真實的人性;

孩子選擇懂事,是一種愛的本能:發自內心希望父母開心。

而這種本能背後的代價是:他們不惜壓抑自己的感受和真實需求。

可笑的是,這卻變成了很多父母引以為傲的資本。

因為在他們心中,有這樣“懂事”的孩子,自己的生活會過得簡單很多:

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會時不時勸和,哄父母開心;對孩子哭窮,孩子就會懂事般地不提過多的要求;對孩子說另一半的壞話,孩子會在一旁傾聽,努力安撫和支持……一句“為你好”,似乎就會激起他們內心強烈的自責——原來父母是因為我才這樣辛苦的........

孩子表面上“懂事”,但真實的內心充滿著的各種恐懼、迷茫、孤獨、無助.......卻無法被看到。

在這樣一次次的矛盾中,孩子的內心也越來越封閉,越來越絕望,最終走向極端。

2

每一次成長都是“兇殺案”


每一次成長都是“兇殺案”,有的人像哥哥阿豪那樣絕望地“死了”,而有的人“重生”了,在殘酷中成長了,不動聲色地“懂事”了。

根據鄭淵潔的同名童話改編的《馴兔記》,講述了一個孩子從頑皮被馴化到“懂事”的故事。

這個童話故事裡,在學校“聽話、懂事”的孩子都會變成兔子,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表揚。


當班級裡有小朋友變成兔子後,學校召開了隆重的表彰大會,讓全校師生以她為榜樣,成為溫柔、順從、不調皮搗蛋、不惹是生非,聽老師的話的兔子,最好還要儘快出現“全兔班”!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在以變成“兔子”為榮的學校裡,小朋友們陸續因“聽話、懂事”而變成了兔子,只有淘氣、從不循規蹈矩的皮皮魯除外。所以,他遭受到了兔子同學們到排擠,被同學們認為是“怪物”,甚至皮皮魯的爸爸也因為孩子沒有變成兔子,而在家長會上備受奚落。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皮皮魯的爸爸媽媽,開始為把皮皮魯變成兔子而努力起來,什麼不許吃肉,只能吃胡蘿蔔。什麼牆壁塗成紅色,能讓眼睛儘快變紅,還有什麼給皮皮魯的食物裡下藥,讓他耳朵變長之類的......


父母、老師、同學……所有人都在逼著他變成兔子。


在巨大的壓力下,皮皮魯不得不穿上兔子套裝偽裝成“聽話“的孩子。

即使大家都能看得出來,皮皮魯的面罩是個假兔子,和別的小朋友的兔子頭明顯不一樣,可是,大家依然很開心,為把皮皮魯變成了兔子而開心......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童話尚有一層奇妙想象織成的薄紗,而長大後的現實往往更加慘淡且直白。


另一部在豆瓣評分8.2的影片《狗十三》以隱忍深沉的畫面,撕開了成長背後的鮮血淋漓。

從兔子到狗,成人總是有各種辦法“殺死“孩子本真的面目和天性,去變成他們想讓他成為的模樣。

《狗十三》中的初中生李玩堅韌執拗,勇於表達自我。然而,在父親一次次的干預,甚至是“武力壓制”後,她學會了妥協,學會了聽話,接受著她原來不能接受的東西,學會了隱藏情緒,露出流水線式的“微笑”。


父親心滿意足地看著女兒這樣的變化,卻不知道,真實的李玩,已被殺死了。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李玩“懂事”了,本以為暫時性的退讓會換來理解,可是當時的她不知道,這條漫長的“懂事鏈”永遠沒有盡頭。


一次次的妥協徹底扭斷了她的倔強和抗爭心,第一次她的小狗不見了,李玩還能哭鬧,第二次失去小狗,她只剩下向父親道“謝謝”。影片的最後,面對慶功宴上的狗肉,李玩猶豫了一下,但之後是平靜而自然地微微一笑,將那盤狗肉嚥了下去。

她吃掉了一個自己,她成功殺死了過去的自己。


並且還要乖巧可愛的和別人說一句,“謝謝叔叔”。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殘酷嗎?


是的,正如這部電影的宣傳語那樣:每一次成長都是兇殺案。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孩子和大人本沒有深仇大恨,犯不上你死我活。可是有些大人不這麼覺得,他們指責孩子“不懂事”,是在挑戰他們的世界。於是,把孩子拽進他們的世界,殺死那個孩子身體裡的異見者,一切矛盾就解決了。

但是,真的解決了嗎?

也許,他們從來沒有試圖解決問題,只是希望家庭相安無事。

對與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這個系統能否按照父慈子孝的劇本正常運轉。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3

愛不是控制,而是尊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小大人症候群”,指的是那些從小得不到足夠關懷,不得已變成一個“懂事”“體諒他人”的人。

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因為他們這樣做,並不是真正的“成熟”。所謂的體諒,不過只是把自己的真實內心封閉起來。

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成為在職場上的“老好人”,不會跟老闆談錢加薪,不會拒絕同事無理的要求,不會對合作方提需求。只因為害怕讓別人失望,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選擇犧牲自己的權益。

而感情上,他們也難以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喜好,怕一旦動了心,就會喚起小時候那種無助、不被理解、希望落空的痛苦感。他們往往在另一半面前很“懂事”,不敢表達自己的要求、不敢任性、極度自卑,且缺乏安全感,甚至覺得自己不配提要求,不配被滿足。


豆瓣有個用戶寫了這麼一段扎心的話。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在他看來,“乖孩子”的性格里帶著抹不去的順從和自卑,討好了別人,委屈了自己。

“懂事”就像是一個高尚的人設,孩子一旦被迫接受了這個認定,這輩子都會被綁架著堅持做個“乖孩子”。他們總是為了別人委曲求全、負重前行,負能量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爆發。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情緒健康教育作家約翰·佈雷蕭寫過:“健全的家庭允許個人運用力量去求知、愛、感覺、做決定和發揮想象力,而這種種力量的運作,必須配合個人的發展階段,即個人必須配合發展階段,自由運用種種力量,滿足自己的需求和達成願望。

為人父母,不要怕孩子給自己製造麻煩,更不要為了方便自己,讓孩子用體諒去壓抑,用內疚去捆綁“懂事”,默默地承受委屈。

當我們舉著“都是為孩子好”的大旗,為他做各種決定,強迫他遵守我們的規則、要求他懂事的時候,其實只是把孩子當成了滿足自己的工具。

只有當我們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與他一起歡喜憂愁,幫助他發現自己的獨特和閃光之處,尊重他的感受,全然地接納他時,我們才能說自己是愛他們的。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以愛之名,干涉孩子的人生,而是選擇充分地肯定和尊重孩子,讓他快樂、自信,給他充分的自由,而絕對不會用愛去淹沒“被愛的人”,在孩子連自我意識都沒建立起來的時候,就教他放棄自己的主觀想法,盲目地隱忍和順從,讓他感到窒息、不自由。

愛從來不是什麼控制,而是尊重。


別為了“懂事”,養出一個內在哭泣的小孩。



家長口袋作為家長教育路上的必備智囊,幫助您緩解升學焦慮,坐覽全球領先教育理念與方法。歡迎關注家長口袋(ID:jiazhangkoud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