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為西方現代醫學的孕育了“種子”

上一期我們瞭解了從原始社會到公元前7~前6世紀西醫發展的概況,這一期我們接著來看公元前6世紀之後西方醫學是怎樣發展的?


拜占庭帝國,為西方現代醫學的孕育了“種子”

拜占庭帝國,為西方現代醫學的孕育了“種子”

公元前五世紀,恩培多克勒提出一切物體都由“四種元素”組成,火、空氣(風)、水和土(地),這四種元素以不同的數量比例混合起來,成為各種性質的物體這與中國的五行說相類似。

在公元前4世紀以後,希臘醫學逐漸衰落,醫學中心轉向希臘化的亞利山大利亞。這一時期的藥學和解剖學都有所發展。


拜占庭帝國,為西方現代醫學的孕育了“種子”

曾經的拜占庭帝國首都,便是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丁堡


拜占庭帝國,為西方現代醫學的孕育了“種子”

因拜占庭帝國的存在,才有了後期的文藝復興和西方現代醫學

公元前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於五世紀亡於蠻族人,分裂成好幾個蠻族王國。在歐洲,從公元6世紀到13、14世紀稱為黑暗時代,文化進步很少;東羅馬帝國卻以拜佔廷的名稱保存下來。

拜佔廷文化是希臘羅馬文化的繼承者,當時,有了醫學校、醫院和藥房。拜佔廷的醫學家,多是醫學百科全書的編纂者,他們收集了古代醫學上豐富的遺產,並加以系統化。拜佔廷至15世紀才被土耳其所覆滅。

拜占庭帝國,為西方現代醫學的孕育了“種子”

拜占庭帝國時期的大劇場

中世紀的歐洲處在經濟文化衰落時期,教皇和國王互相爭奪統治權,天主教幾乎握有全歐洲1/3的土地,教會成了最大的封建主。神學滲透到一切知識部門,醫學也由僧侶掌握,只有他們懂得拉丁語,保存了一些古代傳下來的醫藥知識,他們為病人看病,也替病人祈禱,成了所謂“寺院醫學”。把治癒與“神聖的奇蹟”聯繫在一起,這阻礙了醫學的發展。


拜占庭帝國,為西方現代醫學的孕育了“種子”

中世紀的歐洲,政權合一的教皇所統治


拜占庭帝國,為西方現代醫學的孕育了“種子”


11世紀十字軍東征,城市發展,商業旅行等擴大了歐洲人的眼界,也刺激了科學知識的發展,11~13世紀,歐洲許多城市建立了大學。其中最有名的醫學院屬薩列諾和帕多瓦兩所大學,它們受經院哲學影響最小,在歐洲中世紀起了進步作用。

內容摘自《文藝復興對西醫影響》 機電學院 閆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