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的“三元及第”,你知道是哪”三元“嗎?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古代科舉考試的“三元及第”,你知道是哪”三元“嗎?

童試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古代科舉考試的“三元及第”,你知道是哪”三元“嗎?

鄉試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古代科舉考試的“三元及第”,你知道是哪”三元“嗎?

會試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古代科舉考試的“三元及第”,你知道是哪”三元“嗎?

殿試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古代科舉考試的“三元及第”,你知道是哪”三元“嗎?

圖解古代科舉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