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起止時間如何界定?

嚴格定義三國這一段歷史,應該是從220年曹丕篡漢稱帝算起,到280年司馬炎平滅東吳、統一中國結束,前後時間剛剛是60年。

但是,按照這個分法,曹操、董卓、呂布、孫堅、孫策、袁紹、袁術、劉表、劉璋、馬騰……甚至龐統、關羽、張飛等等都不是三國人物;另外,影響天下走勢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不屬於三國事件,這絕對是絕大部分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三國的斷代史《三國志》的記載時間是起於漢少帝光熙元年(公元189年)董卓亂政、止於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分歸晉,前後共約九十年曆史。

三國史影響巨大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更是把時間提前到了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終於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東吳孫皓降晉,前後共九十七年曆史。

不用說,研究三國的史學家,都必須著重研究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東漢失去政權實體的時間就是從184年黃巾之亂開始的,那麼,從184年後出現的群雄割據、三國雛型形成,至曹魏代漢前這一段本該屬於東漢的時間,即184年到220年其三十六年的時間,都會被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這麼一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磅礴、最為精彩的亂世東漢末年歸入在三國曆史中,使三國曆史就更為精彩紛呈,更為深入人心。

尤其是東漢末年,可謂風雲變幻,激盪人心,謀士如雲,將星如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